信然然
天津市北辰醫(yī)院 300400
心臟驟停主要指由于某種原因?qū)е碌男呐K射血功能突然終止,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可導致機體循環(huán)中斷,脈搏及心音消失,同時停止了呼吸,意識喪失,引發(fā)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若未及時進行CPR,可導致生命喪失[1]。對于心臟驟?;颊撸焖龠M行CPR可降低死亡率,而在CPR過程中實施PETCO2監(jiān)測,可提高CPR質(zhì)量,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利于臨床預后的評估。本文對63例行CPR的成人心搏驟?;颊呓o予PETCO2監(jiān)測,探討PETCO2監(jiān)測對心臟驟停患者心肺復蘇質(zhì)量及預后的評估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行心肺復蘇治療的心搏驟?;颊?3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4.73±6.38)歲。納入標準:(1)符合心搏驟停的診斷標準,且年齡在18歲以上者;(2)臨床資料完整齊全者;(3)由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所致的心搏驟停者;(4)由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臟原因所致的心搏驟停者;(5)由非終末期惡性腫瘤、中毒、休克等其他因素所致的心搏驟停者。排除標準:(1)年齡在18歲以下者;(2)臨床資料殘缺不完整者;(3)由創(chuàng)傷所致的心搏驟停者;(4)由終末期惡性腫瘤所致的心搏驟停者;(5)精神類疾病、血液類疾病、感染類疾病及免疫類疾病者。
1.2 方法
1.2.1 CPR搶救治療:心臟驟停2min內(nèi)快速進行人工心臟按壓,之后快速應用心肺復蘇儀實施心臟按壓,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同時經(jīng)口氣管插管,成功連接呼吸機后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呼吸機選用容量控制通氣(VCV)模式,潮氣量設置為7ml/kg,通氣頻率控制在12次/min,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設為4cmH2O,流量波形為方波。符合自主呼吸循環(huán)恢復(ROSC)要求后,方可停止實施胸外按壓,之后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復蘇后治療,對患者的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并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1.2.2 PETCO2監(jiān)測:選用BSM-3562多參數(shù)中央監(jiān)護儀(生產(chǎn)廠家:Nihon Kohden 公司),氣管插管成功后,取樣管通過模塊導線與中央監(jiān)護儀相接,利用中央監(jiān)護儀進行PETCO2監(jiān)測,CPR搶救治療結(jié)束后從中央監(jiān)護儀中導出PETCO2數(shù)據(jù),記錄CPR4個不同時間段(0min、10min、20min、30min)的PETCO2水平。參照心肺復蘇結(jié)局進行分組,分為自主循環(huán)恢復(ROSC)組與無ROSC組,比較ROSC組與無ROSC組的臨床資料、4個不同時間段的PETCO2水平,記錄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比較存活組與死亡組4個不同時間段的PETCO2水平。
1.3 ROSC評定標準 (1)收縮壓>60mmHg(1mmHg=0.133kPa);(2)PETCO2≥40 mmHg;(3)心電圖顯示有效心律;(4)非按壓下可觸及大動脈搏動。符合上訴4項中的任意一項即可認定為ROSC,如以上4項均未有一項達標,則可認定為ROSC失敗。
2.1 ROSC組與無ROSC組臨床資料比較 63例心臟驟停患者,經(jīng)CPR搶救治療后,22例患者自主循環(huán)恢復,心肺復蘇成功率為34.92%,為ROSC組;41例患者復蘇失敗,占65.08%,為無ROSC組。兩組患者均存在腦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支氣管哮喘、心肌病、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其中ROSC組冠心病所占的比率明顯低于無ROSC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其他疾病所占的比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ROSC組與無ROSC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n(%)]
2.2 ROSC組與無ROSC組不同時間段PETCO2比較 ROSC組與無ROSC組0min時PET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OSC組在10min、20min、30min時PETCO2均高于無ROSC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ROSC組與無ROSC組不同時間段PETCO2比較
2.3 存活組與死亡組不同時間段PETCO2比較 22例心肺復蘇成功患者中,存活出院8例,存活率為36.36%,14例死亡,死亡率為63.64%。存活組與死亡組0min時PETCO2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活組在10min、20min、30min時PETCO2均高于死亡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不同時間段PETCO2比較
心臟驟停是臨床上心臟射血功能突然停止的一種危重癥疾病,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兇險、難以預測、死亡率高等特點。CPR是心臟驟停救治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快速、有效、質(zhì)量高的CPR,可提高心臟驟?;颊叩拇婊盥省6贑PR過程中,如何更準確、更高效地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為預后評估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據(jù),是臨床救治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心臟驟?;颊逤PR過程中,常規(guī)的心電監(jiān)護指標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無法準確、有效地反映患者的復蘇情況,脈搏指示連續(xù)心輸出量(PICCO)監(jiān)測由于儀器昂貴在臨床上未能普及,PETCO2成為心臟驟?;颊吲R床監(jiān)測的有效手段之一[2]。有文獻報道,PETCO2與心臟驟?;颊咝妮敵隽坑忻芮嘘P系,通過PETCO2監(jiān)測,準確、有效地預測心臟驟?;颊叩淖灾餮h(huán)恢復情況[3]。PETCO2主要指每次呼氣末常規(guī)出現(xiàn)的最高CO2濃度,PETCO2水平可反映出患者真實的肺通氣狀況,反映患者的心排血量,具有操作簡單、準確快速、安全性高、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被評為臨床上評估心臟驟?;颊逤PR的重要檢測指標之一[4]。顧建新[5]在臨床研究中指出,在心臟驟?;颊逤PR過程中,PETCO2越高,ROSC的可能性越大,與無ROSC患者相比,ROSC患者的平均PETCO2更高,其CPR質(zhì)量更好,通過PETCO2監(jiān)測可評估心搏驟?;颊逤PR質(zhì)量,對預測和評估臨床預后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ROSC組與無ROSC組0min時PETCO2無明顯差異(P>0.05),ROSC組在10min、20min、30min時PETCO2均高于無ROSC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CPR過程中ROSC組患者的心輸出量要高于無ROSC組,ROSC組心肺等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較無ROSC組更為明顯,提示ROSC組CPR質(zhì)量更高,預后改善更為明顯,與顧建新報道一致。本文存活組與死亡組0min時PETCO2無明顯差異(P>0.05),存活組在10min、20min、30min時PETCO2均高于死亡率,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PETCO2監(jiān)測可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CPR質(zhì)量,而高質(zhì)量的CPR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PETCO2越高,患者CPR質(zhì)量就會越好,存活率也越高。
綜上所述,在心搏驟停患者 CPR過程中實施PETCO2監(jiān)測,可提高CPR 質(zhì)量,提高存活率,對預測和評估臨床預后有著重要意義,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由于本觀察樣本數(shù)有限,未能探索CPR 過程中PETCO2的變化規(guī)律,今后仍需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