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五一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手術部 鄭州 450014
全麻胸腔手術時,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往往需要單肺通氣。研究表明,單肺通氣時因一側肺塌陷,可降低動脈血的含氧量而引發(fā)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嚴重影響患者的氧合功能、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1]。由于血流動力學指標與氧合功能密切相關,故有效維持單肺通氣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穩(wěn)定,以及對氧合功能的監(jiān)測至關重要[2]。本研究探討右美托咪定應用全憑靜脈麻醉對單肺通氣患者血流動力學及對氧合功能指標的影響。
1.1一般資料收集2018-10—2019-08間在我院行全憑靜脈麻醉的76例單肺通氣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手術和麻醉指征。ASA:Ⅱ~Ⅲ級。(2)均為食管、肺及縱隔手術。(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有開胸手術史,以及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隨機分為2組,各38例。對照組:男26例,女12例;年齡34~77歲,平均55.46歲。BMI:18~24 kg/m2,平均21.13 kg/m2。觀察組:男25例,女13例;年齡35~78歲,平均56.42歲。BMI:18~25 kg/m2,平均21.96 kg/m2。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麻醉誘導:靜注咪達唑侖0.0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苯磺順式阿曲庫銨0.2 mg/kg、丙泊酚1 mg/kg。插入雙腔支氣管導管,連接麻醉機。潮氣量8 mL/kg,頻率12次/min,F(xiàn)iO2=1.0,I∶ E=1∶ 2,氧流量1 L/min。單肺通氣后,PETCO2為35~45 mmHg,氣道峰值<30 cm H2O。麻醉維持:持續(xù)注入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012~0.03 mg/(kg·h)、維庫溴銨0.08 mg/kg。觀察組:麻醉前10 min至術畢前3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4~0.5 μg/(kg·h);對照組靜脈泵注等量生理鹽水。
1.3觀察指標(1)單肺通氣后30 min(T1)、1 h(T2),及再次雙肺通氣后15 min(T3)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血流動力學指標。(2)T1、T2、T3時的氧合指數(shù)(OI)、肺泡-動脈氧分壓差[P(A-a)O2],以及肺內(nèi)分流(QS/QT)氧合功能指標[3]。
2.1血流動力學觀察組T1、T2、T3時的HR、MAP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流動力學比較
2.2氧合功能觀察組患者T1、T2、T3時的OI、P(A-a)O2及QS/QT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氧合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為了給胸部手術提供清晰、廣闊的術野及操作空間,氣管插管麻醉時常使用單肺通氣技術[4]。但單肺通氣可影響患者的氧合功能而發(fā)生組織缺氧[5],不利于術后康復。故術中需嚴密檢測患者的氧合功能指標,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常用的氧合功能監(jiān)測指標有OI、P(A-a)O2和QS/QT。OI為PaO2與吸入氧濃度的比值,能客觀、準確的反映機體的氧合狀態(tài);P(A-a)O2是衡量肺彌散功能及肺內(nèi)分流的重要參數(shù);QS/QT則是表示每分鐘未經(jīng)非氧合即直接進入左心的血流量占心排出量的比率[6]。本研究采用的措施為右美托咪定持續(xù)泵注。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其通過α2受體,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及交感神經(jīng)興奮,阻止疼痛信號的傳導,達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交感的作用[7]。此外,該藥物半衰期較短,其較強的抗交感作用,可有效控制心血管反應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作用于機體后能通過促進血管收縮,起到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調節(jié)缺氧性肺血管收縮、肺通氣/血流比例,以及機體氧合功能的效用[8-9]。
我們對全憑靜脈麻醉單肺通氣的患者,在麻醉誘導前10 min至術畢前30 min應用右美托咪定持續(xù)泵注,單肺通氣后30 min、1 h,以及再次雙肺通氣后15 min的血流動力學和氧合功能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應用生理鹽水的對照組。提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穩(wěn)定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以及降低對機體肺氧合功能影響,肺保護效果較佳。亦說明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維護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指標與氧合功能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持續(xù)泵注聯(lián)合全憑靜脈麻醉用于單肺通氣患者,能有效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氧合功能,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