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 孟小平
學生主體性的養(yǎng)成,既是外界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又是學生內在發(fā)展的需求,是學生承受未來風浪的盔甲。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播自主學習的積極意義,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構建地理課堂。
教師可以先從提高學生積極性入手,將學生帶入地理的海洋,讓學生感受海水浮動的波浪,使學生由教師驅動變?yōu)樽灾魈剿?。學生只有抓住學習的主動權,才能在自己的學習空間里自由施展,把握地理知識積累的訣竅。
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應用,教師教育學生也是為了方便學生使用知識,離不開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地理教師借助學生自主學習,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思,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發(fā)展自主性的必要所在,喚起學生的探究動力。
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平等地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來突出學生主體性,讓學生知道主動參與學習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鼓勵學生與教師分享學習中的感受。
在學習“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時,我為了使學生了解城市的服務功能和服務范圍,知道我國對不同等級城市劃分的情況,學會分析城市服務的影響因素,在教學中為學生列舉了不同的城市,諸如北京、合肥、宿州等,讓學生分析這些城市的情況,思考城市為什么有大小之分,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學生為找出我國不同等級城市的劃分標準,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了這些城市的經濟、人口、交通等方面的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學生對比后,首先發(fā)現(xiàn)的就是大城市的人口數(shù)量眾多。接著,我與學生就這些城市的服務情況展開了交流,讓學生意識到大城市服務種類較小城市多,級別也較小城市高,且服務范圍廣于小城市。學生還綜合這些城市的發(fā)展過程,認為地理位置、交通因素等都會影響城市服務的范圍。此外,學生提出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惑。我針對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了資料補充和教學補充,滿足學生的需要。這樣,我通過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加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加深自主學習的程度,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教師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學習,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夠放大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
在學習“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時,我為了使學生了解人和物出行的方式,知道交通運輸?shù)倪x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歸納,在教學中為學生介紹了交通運輸?shù)闹饕愋?,讓學生圍繞這五種交通運輸方式展開合作,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使學生能夠以小品、相聲等方式,說出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學生拿到合作任務后,與小伙伴一起進行資料搜集,設計表演的劇本。學生在反復學習的過程中,知道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的突出優(yōu)勢,并嘗試將這些優(yōu)勢加進小品、相聲中。其中一組學生,模仿相聲《五官爭功》創(chuàng)作了有關交通運輸?shù)膶υ?,在對話中總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的優(yōu)勢,獲得大家的好評,激發(fā)了表演的積極性。我對學生的付出進行了反饋,肯定了學生的努力,增強了學生的信心。這樣,我通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參與合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優(yōu)化課外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地理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要多方考慮地理問題,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系統(tǒng),做一個善分析、勤動手的高素質學生。
在學習“產業(yè)轉移——以東亞為例”時,我為了使學生了解產業(yè)轉移的概念,知道影響產業(yè)轉移的因素,在教學中為學生列舉了某名牌鞋業(yè)將制作工廠由中國轉移去越南的案例,讓學生嘗試分析其轉移的用意。學生利用自己的學習經驗,認為轉移因素可能是越南的勞動力相比更廉價。學生對產業(yè)轉移產生了探索的興趣,學習課本知識后,概述了產業(yè)轉移的含義,知道了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都是影響產業(yè)轉移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設置了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調查本地商店、企業(yè),是否出現(xiàn)產業(yè)轉移的現(xiàn)象,嘗試從這三種因素分析。學生與小伙伴一起,開展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當?shù)匦侣劦确绞剿鸭F(xiàn)實案例并進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將其記錄在調查表上,完成實踐活動的探索,加深了學習的印象。這樣,我通過優(yōu)化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擁有鍛煉的機會。
本文通過培養(yǎng)學生地理參與積極性和學以致用的能力,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的意義,結合具體教學,提出了學生主體性的提高方法,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有更加強烈的學習感受和體驗,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