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娥,許 華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ICU,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腫瘤已成為危害我國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并導致產生嚴重的疾病負擔[1-2]。家屬作為患者最主要的照顧者和社會支持來源,在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3]。ICU腫瘤患者更因疾病的嚴重性及環(huán)境和性質的特殊性,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因此了解患者家屬的的認知需求,采取恰當?shù)淖o理措施,給與理解、信任和幫助,對提高ICU護理水平及改善患者健康意義重大。本研究對我院ICU腫瘤患者家屬需求狀況進行調查,為提高優(yōu)質護理水平,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擇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ICU)住院的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與患者的關系為直系親屬(配偶、父母或之女);(2)年齡≥18周歲,無精神疾病及認知問題;(3)同意參與此次調查;(4)患者住院超過48小時。研究者在家屬探視時發(fā)放調查問卷,調查完畢當場收回,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5份,有效率95.8%。
1.2.1 調查內容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兩個部分:(1)患者家屬一般資料,如性別、民族、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等;(2)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危重患者家屬需求量表,該量表包含5個維度(支持因子,自身舒適因子,獲取信息因子,被接納因子,病情保證因子)及45個條目[4],每個條目賦予4個不同的分值,即1分表示不重要、2 分表示有些重要、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非常重要,分值越高表示需求程度越高。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數(shù)據(jù)庫,SPSS 19.0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及t檢驗、方差分析。
±s )獲取信息 115 29.80±2.52病情保證 115 30.01±1.55醫(yī)護人員的支持 115 52.12±5.81親近患者需求 115 28.25±2.56自身的舒適度 115 17.23±2.82合計 115 157.4±12.52內容 樣本量 得分( x
±s) t/F P性別男162.01±10.5 1.897 0.061女155.35±12.9年齡<50 157.56±8.53 0.51 0.73≧50 158.12±9.21文化程度小學 145.21±10.02 1.359 0.045項目 得分(x初中 148.91±9.84高中 157.21±12.56大學及以上 160.5±14.23婚姻狀況未婚 155.26±8.78 1.562 0.115已婚 158.32±10.56月收入<1000 158.62±9.98 0.619 0.732<1001-3000 165.34±10.32>3000 155.2±13.36有無ICU經歷有154.8±17.98 -0.342 0.625無157.87±12.0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ICU腫瘤患者家屬的需求較高,評分(157.4±12.52)分,其結果與任曉華在云南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5]。在五個領域中,醫(yī)務人員的支持評分最高,其次是病情保證,獲取信息、患者需求,而自身的舒適度評分最低,這可能疾病的特殊情況有關,患者家屬的心理較為脆弱,表現(xiàn)的多為恐懼,焦慮、無助等[6],因此得到醫(yī)護人員的支持非常重要。病情保證作為患者次要關心的問題,與患者家屬溝通有關最新治療信息等,使患者家屬配合。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家屬自身的舒適度得分最低,原因可能是患者家屬的關注的焦點是患者的病情,而往往忽略了對自身的舒適需求。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家屬的需求有顯著的差異,可能由于文化程度較高者對知識的掌握較多有關。而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有無ICU經歷等對患者家屬需求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腫瘤疾病的特殊性有關,因腫瘤帶來的巨大精神心理及經濟負擔。因此要學會溝通技巧,實施人性化的護理已勢在必行,如設立患者家屬接待室,為患者家屬提供寬松的探視時間等。護士要利用探視的時間對患者家屬的需求給與支持和了解,耐心解答患者家屬提出各種疑問。建立合作、信任的醫(yī)患關系,最大程度滿足患者家屬的合理需求,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共同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