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文 陸榮斌 莫李川 許國杰 韋東磊
摘 要 在本科教學模式中,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Case-Based Learning ,CBL)逐漸取代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成為當今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熱點。本文提出CBL教學在五年制本科的骨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概述、優(yōu)劣及面對的挑戰(zhàn),研究并探討骨科臨床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 CBL 骨科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55
Abstract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ode, case-based learning (CBL) gradually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cramming" teaching mode and becomes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teaching method reform. In this paper, CBL teaching in the five-year undergraduate orthopedic clinical probation teaching overview,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rthopedic clinical teaching.
Keywords CBL; orthopaedics; teaching mode
CBL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是基于實際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其實質為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并設計案例,在以教師為引導的同時,強調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分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參與思考分析,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CBL教學法可以從現(xiàn)代的學習聯(lián)結理論、認知理論、觀察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中找到其相應的理論基礎。[1]CBL可與各種學科的教學課程相結合。例如在醫(yī)學教育中,CBL能較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引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2]
骨科學是一門臨床型學科,骨科本科臨床見習教學主要內容涵蓋骨科學常見疾病及其癥狀、體征、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等。傳統(tǒng)的本科醫(yī)學教學以教師的理論知識教授為主,在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學習效率低。在科本科臨床見習教學中,應用CBL教學法,可以通過課前向學生提供典型臨床案例,結合課程大綱要求,課程教學中進行小組討論,使得學生在掌握骨科理論知識的同時,把理論運用于臨床實際案例中,培養(yǎng)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CBL教學模式的概述
CBL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問題,以案例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3]CBL教學模式“首先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為學生模擬提供一個身歷其境的臨床環(huán)境;繼而通過教師的課堂教授及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臨床思維結構,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 為“我要學”。[4]
骨科臨床教學更偏向于臨床,對于已經接受了臨床學習的本科見習學生而言,CBL教學通過案例引入課程,那更好地把課堂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與臨床見習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銜接在一起。教師提供典型的骨科學病例,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客觀分析病例,形成臨床思維,解決骨科臨床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學生經過細致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擬定治療方案。最后由教師公布并解釋診療結果。CBL教學模式培養(yǎng)本科學生的臨床思維,明顯提高臨床教學的效果。相比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CBL教學不僅給學生提出問題,而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案例及身歷其境的模擬真實生活環(huán)境,因此CBL更能適應當今教學的需求。
2 CBL教學模式在骨科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2.1 CBL教學模式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CBL提倡營造學生是教學主體的學習氛圍,授課教師親自挑選骨科學的典型真實病例進行展現(xiàn),學生將臨床病例當作“教學書本”,把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具體的病例內容,并充當“臨床醫(yī)師”的角色,對患者的所有病史資料進行分析和討論。授課老師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學生在具體病例情境中探討問題,帶著好奇心主動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漸樹立臨床思維。
2.2 CBL教學模式提高醫(yī)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CBL教學模式下,學生結合分析典型病例的各方面資料,包括疾病的病因或誘因、進展過程、治療方案及疾病預后等。當學生對某方面存在疑問或者對課本的論述不理解時,可以查閱骨科學相關書籍或者查找文獻,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對至今未明的病因或者對多種治療方案預后是否有差異等方面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科研想法。同時,授課老師可以設計部分涉及科研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建立科研思維。
2.3 CBL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CBL教學模式以小組形式展開,組內分工合作,采集病史,討論分析臨床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小組成員互相配合完成各項任務,主動交流,共享學習成果。通過小組團隊內成員之間的思維合作、角色合作、言行合作、思想撞擊等等激發(fā)學習熱情及協(xié)同創(chuàng)新能力。 [5]
2.4 CBL教學模式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比,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缺乏實踐過程,理論結合臨床能力弱,抽象的課本內容難于轉化為臨床技能,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欠缺。骨科學是臨床科學的一大分支,涉及基礎醫(yī)學、診斷學、生物力學、組織工程學等學科,內容繁多,學習難度大。應用CBL教學模式,利用現(xiàn)有的臨床病例,收集病史、大體照片、X線及CT等資料,對每個疾病知識深入研究并延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3 CBL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
3.1 組織小班學習的困難
本科生人數龐大,需要更多的師資資源,授課老師的教學壓力大。教學時間有限,完成骨科學疾病的分析討論,授課老師的引導等深入性、系統(tǒng)性學習所需時間較多。骨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本科學生需掌握創(chuàng)傷現(xiàn)場簡單處理、骨折患者搬運、骨折手法復位原則、骨牽引術和清創(chuàng)術等知識,開展骨科臨床實踐技能培訓需要更多課時,并且學校需完善技能練習設備。布置課外任務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對學校提供及完善相關專業(yè)書籍與文獻數據庫等醫(yī)學資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CBL臨床教學的設計及挑戰(zhàn)
外科學本科教學中,骨科學內容占比大,其依托運動系統(tǒng)解剖學作為基礎,結合生物力學內容,知識跨度大,因此對于本科學生而言學習難度大。但是,骨創(chuàng)傷、骨腫瘤等骨病疾病又是可以通過實際病史采集、臨床查體和影像學檢查等達到明確診斷的。故而,選取適應的臨床比例,對于CBL教學至關重要。骨科學臨床案例的挑選,需要綜合考慮案例的普遍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包括骨折創(chuàng)傷機制、癥狀與體征、治療原則等。
此外,教學課程的設計與整合,對教學效果同樣起到重要作用。文獻報道,曼徹斯特大學通過PBL教學與整合課程相結合的方法,在醫(yī)學臨床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6]因此,CBL教學同樣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即骨科臨床教學中將CBL教學模式與整合課程、反轉課堂等等多種教學模式相互融合 ,逐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本科教材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切入,逐步拓展至骨科學專業(yè)領域的其他相關學科,最后上升至臨床科研與創(chuàng)新的高度。
4 CBL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展望
如今,面對疾病的復雜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醫(yī)學教育已經不能滿足醫(yī)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在本科骨科學臨床教學中,臨床實踐式的教學方式,如CBL將成為未來教學的主流方式。其實質為將學生置于“醫(yī)療”的模擬場景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綜合素質,建立臨床思維能力。在骨科學的教學中,與時俱進地開展教學改革,引進CBL教學模式,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3):7-11.
[2] 劉雅芳,田旭升,程偉.PBL教學法與CBL教學法的比較研究[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3): 62-65.
[3] 韓慶奇,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教育應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3.21(2):246-250.
[4] 文凱,廖和和,袁泉,吳濤.淺析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7.15(4):749-750.
[5] 張玉梅,劉桂花,汪恒,時月芹,馬青變.CBL教學法提高醫(yī)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索[J].醫(yī)學與哲學,2016年第37卷第9A期總第556期:87-89.
[6] P.A. O'Neill, J. Morris, C.-M. Baxter,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clinical environment the Manchester experience[J].MEDICAL EDUCATION 34(3) (2000) 2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