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健康角度來說,在家做飯可以控制食材和油鹽量,比起在外面吃健康又衛(wèi)生。除了大魚大肉,餐桌上也少不了幾道爽口的新鮮時蔬。采用新鮮營養(yǎng)的食材,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那么,我們該如何挑選新鮮的蔬菜呢?下面分別從“葉菜類”“根菜類”“莖菜類”“花菜類”“果菜類”來教你挑菜。
從整體來說,挑選時主要看葉子。葉片充分舒展、肥厚、深綠且有光澤的才是好菜;如果葉片變黃、變黑、變軟,莖受損,尤其是葉上有黃斑的菜,堅決不要買。
卷心菜:新鮮的卷心菜,用手從中間稍微按壓下去,應該是緊實的。如果軟下去就表示是空心的,可能存放得太久了。新鮮的卷心菜分量很重,如果感覺沒什么重量的,可能是存放了較長時間。
菠菜:挑葉綠、根紅、無斑點的。選莖葉挺立、無抽苔開花的,這樣的更嫩。若發(fā)現(xiàn)葉子出現(xiàn)局部暗黃、變色等現(xiàn)象,不要選購。
芹菜:粗細無所謂,關鍵看顏色。正常葉子應與芹菜莖部分一樣翠綠,如果葉子發(fā)黃、發(fā)蔫、不平整,是存放稍久的。
紅薯:挑選時,要看紅薯有沒有發(fā)霉、缺口、發(fā)芽的地方,如有就不能挑選。放久的紅薯顏色很暗,干癟沒有水分;新鮮的紅薯色澤明亮,內(nèi)部純色,水分充足。秋冬季是紅薯成熟的季節(jié),在此時食用最能保證質(zhì)量,味道也最好。
胡蘿卜:如果形狀比較勻稱,沒有過大的體積,又呈現(xiàn)圓柱形的外表,那么口感會比較鮮甜。建議選擇個頭中等偏小的。建議挑選表皮顏色紅亮或橘黃色的品種。
白蘿卜:新鮮的白蘿卜,顏色看起來非常嫩白,色澤光亮,宜選購。若白蘿卜須是直直的,大多情況下是新鮮的;反之,如果根須部雜亂無章,分叉多,那就有可能是糠心白蘿卜。
土豆:圓形的土豆屬于粉質(zhì)土豆,口感較粉,適合燉、燒、蒸;細長的品種則較黏,適合炒著吃。挑土豆要挑表皮光潔,肥大而勻稱的,表皮無干疤和糙皮,且無病斑、蟲咬和機械外傷。表皮變綠的土豆不要吃,其中含有毒的龍葵素,最好買顏色暗黃的土豆。
蓮藕:為了使蓮藕賣相好,不法商販可能對其漂白,不建議購買顏色過白的藕。質(zhì)量好的藕外表要無傷、爛、銹斑,不干縮。短粗的藕節(jié)成熟度較高,口感較好,尤其從藕尖數(shù)起第二節(jié)藕最佳,且藕尖越小越好。如果是已經(jīng)切開的蓮藕,要看一下中間的通氣孔,較大的多汁脆甜。
山藥:大小相同的山藥,較重的更好。同一品種的山藥,須毛越多的越好。選擇外觀完整、平直、粗細均勻、無異常斑點、沒有腐爛的山藥。肉質(zhì)應呈雪白色,說明很新鮮,不要購買呈黃色鐵銹樣子的。
姜:嫩姜一般指新鮮帶有嫩芽的姜,柔嫩、水分多、纖維少,顏色偏白、表皮光滑,辛辣味淡薄;老姜外表呈土黃色,且有紋路,味道辛辣。建議挑表面平整、姜芽鮮嫩、捏起來肉質(zhì)堅挺、不酥軟的姜,還可用鼻子聞,若有淡淡的硫磺味,千萬不要買。
西蘭花:西蘭花顏色綠油油、新鮮亮麗的就是上品。如果西蘭花表面有黃色果粒,說明已經(jīng)熟過頭了或儲存的時間久。觀察西蘭花梗的切口是否嫩綠濕潤,如果干燥發(fā)黃,說明已經(jīng)不夠新鮮。
花菜:不能買顏色發(fā)深或有黑斑的花菜。選擇花朵間無空隙、結實不枯黃、花球沒散開的比較好,不要買莖部中空的。葉子翠綠、飽滿、舒展的菜花比較新鮮。葉子枯黃或者發(fā)蔫的,說明已經(jīng)不新鮮了。
玉米:紫玉米、紅玉米中花青素較多,抗氧化、防衰老功效更好;黃色玉米含有胡蘿卜素和核黃素,幫助維持視力健康;白色玉米保健功效相對差點,不容易變質(zhì)。
按口感分,有甜玉米、黏玉米、老玉米等。黏玉米升糖速度較快,患有糖尿病的人應少吃;發(fā)硬的老玉米直鏈淀粉比較高,粗纖維含量也高,是減肥人士的首選;甜玉米水分多,含維生素C,還含有可溶性糖,但淀粉含量比較低。
茄子:好的嫩茄子以紅紫色、黑紫色為主,看上去油亮光滑。茄子花萼和果肉連接的位置,有一條淡顏色的帶環(huán)。帶狀環(huán)越清晰越大,說明茄子越新鮮好吃。
冬瓜:黑皮冬瓜肉厚,可食率高;白皮冬瓜肉薄質(zhì)松,易入味;青皮冬瓜介于中間??梢罁?jù)個人口味挑選。手指壓冬瓜果肉,撿肉質(zhì)致密的買,松軟的煮熟后變成“一鍋水”,口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