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理念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很多語文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內容,讀和寫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同時也開擴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新路徑。閱讀和寫作本就是相輔相成的,教師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把讀和寫教學結合到一起。本文先對“讀與寫”教學方法的重要作用進行了研究,其次從各個方面給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實施策略,以供專業(yè)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讀寫結合;初中語文;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9-0054-02
【本文著錄格式】蘇國華.深耕教材,讀寫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現讀寫結合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19):54-55.
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加大力度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語言情感的表達。根據調查顯示,很多初中階段的學生更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忽略了語文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但是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學習成績和文學素養(yǎng),讀和寫的結合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手段。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語文教學中讀和寫之間的關系,開展“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語文課堂。
一、“讀與寫”教學方法的重要作用
“讀和寫”教學方法就是指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協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和語文綜合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并且系統性分析文章中的細節(jié),梳理出文章的脈絡,才能有效完成語文課堂學習。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完成了一系列的閱讀學習之后,會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情境進行思考。有一句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完整地詮釋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兩者是互相依賴的,兩者誰也離不開誰。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讀與寫的教學,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語文學習還屬于朦朧期,開展讀與寫訓練教學可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來說讀與寫訓練,需要大量閱讀語文教材和課外書,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學生通過讀與寫教學訓練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然后再通過寫作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閱讀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完善,語文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更好地領悟課文中的思想還需要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意境中。由此可見,讀和寫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讀和寫的融合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憑借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與讀后感
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分析才能養(yǎng)成。如果學生僅僅靠在課堂上實踐進行閱讀和課本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傳統的語文閱讀課堂已無法滿足現代初中學生的需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是以讀、寫為教學基礎,寫作的根本在于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同時還要把書中的內容讀透徹。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多琢磨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初中語文課本中選取的教學內容是比較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文學作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斷地去閱讀文章,并且還需要用一些比較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融入到文章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語言文學的魅力,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到文字中傳遞的情感,可以準確把握住文章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改變自己的主導位置,并且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把自己變成一名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了解教材并且掌握教材中的文章內容。學生在閱讀書籍時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情感和樂趣,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寫讀后感,讓學生可以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仿寫
初中教材是由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幾次研究調查中選取的經典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愛國情懷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還有許多文學作品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生平時的寫作。因此,學生在寫作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構思和布局,還可以模仿作者的一些寫作手法。也就是讓學生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法去表達出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仿寫對中低年級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去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比如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是學生需要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運用對比展現人物內心世界。這篇文章是由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創(chuàng)作的,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學生可以思考作者在寫作中運用哪些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在閱讀之后學生可以模仿作者的寫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基本方式——模仿
“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模式,尤其對剛轉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寫作和閱讀學習,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模仿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思維和想象情境的基礎上過渡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模仿直接接觸到事物的本質,提高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到成就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抒發(fā)的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字詞的使用技巧,運用語言制造出唯美的情境。其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選擇詞句進行模仿,初中語文課文中有很多比較經典的句子和寫作手法,學生可以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結構、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行模仿。在對文章有了徹底的了解和理解之后,教師可以將教材作為范文去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讓學生去模仿寫作。比如部編版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散文,整篇文章以“樂”字為中心,從頭到尾讀完文章之后可以感受到魯迅的童年充滿了樂趣和童趣。當作者寫作三味書屋時,學生可以感受到三味書屋和百草園不是一個世界,魯迅寫出了三味書屋中的腐朽,在文章中提到三味書屋是整個城市中最嚴肅的書塾,學生要在三味書屋中受到規(guī)定的約束。但是魯迅并沒有完全把三味書屋寫得很無聊,而是通過學生開小差,老先生為學生講故事,表現出了三味書屋中還具有一定的童趣。學生可以通過魯迅先生的寫作思想和寫作手段,去仿寫一篇關于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提升方式——改寫
改寫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改寫需要建立在學生完全掌握了閱讀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上。然后再去結合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實際生活,讓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的某個段落進行改寫,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過改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詩歌和散文教學的學習興趣。比如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觀滄海》,這首詩主要是詩人曹操通過對大海波瀾壯闊場景的描寫體現了這首詩的意境氣勢雄闊。在講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結合這首詩的意境來對這首詩詞進行詮釋。這首詩是一首抒情詩,詩中寫到的觀景的地點“山頂”居高臨海,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去模擬詩詞中的景象,去體會古代詩人曹操老年時的雄心壯志。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古詩的意思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讓學生把這篇古詩改寫成白話文,讓學生用現代文表現出古詩的情感。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把古詩改編成故事或者是記敘文,增強學生的改寫能力。
五、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延伸方式——創(chuàng)作
經過模仿和改寫的階段,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了解,并且分析文章的主要結構以及語言的表現手法等,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去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最后鼓勵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題目進行創(chuàng)作,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在創(chuàng)作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監(jiān)督和引導學生,不可以把目光和思想拘泥于教材內容中,引導學生寫出對某篇文章的觀后感,或者是對文章的后續(xù)進行想象,運用多種寫作手法表達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比如說部編版七年級《紀念白求恩》:白求恩是一名加拿大大夫,他在50歲來到了中國。學生從白求恩大夫的身上學習到無私奉獻、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積極態(tài)度。本文主要使用了夾敘夾論的寫作手法,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閱讀完文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寫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就是歌頌和贊揚我國抗戰(zhàn)英雄或者是現代民族英雄。學生可以先從各個角度去了解這位英雄的成長經歷,在文章中寫出一兩件英雄的偉大事跡。
六、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把讀和寫完美結合到一起。在教學中憑借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寫讀后感,立足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教師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年紀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語文閱讀和寫作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雪花.以讀悟寫,以讀促寫——統編教材助學系統中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與思考[J].記者觀察:下,2018(7).
[2]朱青.以讀引路讀寫結合——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中),2019(4).
[3]房炳安,王光海.基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需求的中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究[J].教師,2019(3).
[4]黃國貞.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實施途徑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