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友
摘? 要:班級是組成學校教育體系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中的主要管理者,身為班主任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責無旁貸。但在現(xiàn)實的情況中,很多班主任教師卻受到了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班級管理工作效率較低,且效果較差。那么,作為班主任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管理措施去改變這一現(xiàn)狀,進而幫助學生在學校中全面成長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jié)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管理措施
每一個人的學生時代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在班級中度過,由此可見,班級的管理對于學生的成長過程影響巨大。身為班主任,只有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對學生的成長過程產(chǎn)生正面影響,幫助學生成長為能夠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人才。為了達成此目標,教師可以從開展德育教育、了解班級整體情況與學生個體、合理使用班干部、積極與學生家庭取得聯(lián)系四方面入手,并以此作為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開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班級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單純的通過班級管理工作去約束學生的行為,而沒有通過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這樣的班級管理工作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管理中,必須添加德育教育元素,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法治意識,幫助學生全方位成長。
一般來說,班主任教師肩上不僅擔負著管理班級的重任,還肩負著教學任務??v觀現(xiàn)行的小學生教材,能夠滲透德育教育的元素諸多。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所教課程的教材,向?qū)W生滲透德育教育。但是在以往的一段時間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學科滲透這一最為直接的德育教育方法,一味的采用對小學生來說比較難以接受的語言去完成德育教育任務,不僅使不能領會到德育教育的精神內(nèi)核,更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對班級管理工作起到反效果。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給學生講德育故事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非常喜歡聽故事,因此,這種德育教育的方式完全吻合小學生心理需求及其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學生明白謙讓的重要性;通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學生學會見義勇為,讓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學生的心中扎根。
二、了解班級整體情況與學生個體
了解班級整體情況與學生個體,是班主任教師的必修課,也是進一步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也就是說,班主任想要讓班級管理工作發(fā)揮其最大功效,必須了解班級整體情況與學生個體。同時,這也是評判一名班主任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
在班級整體方面,教師需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班級中存在的不良風氣與隱性問題,及時的提出解決方案,并采取相應的手段,讓班級的發(fā)展始終走在正軌上。在學生個體方面,每一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性格、興趣愛好,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因此,教師想要使班級管理的效果更佳,就需要了解每一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
與此同時,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放下“管理者”與“長輩”的架子,主動的走到學生中,站在學生的思想高度上,與學生探討問題、交流課余生活、關心學生的情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與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不在對班主任心存畏懼,愿意將自己的消極心理與負面情緒向教師傾訴,進而助力教師班級管理工作更加深入的開展。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全面認識學生個體時,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充分考慮學生個人情況的前提下,采用容易使學生接受的管理方法。此外,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以成績論英雄,更不能因某些學生存在生理上的缺陷而歧視學生。
三、合理使用班干部
班級管理工作僅僅依靠教師,難以出色的完成。因此,教師需要在班級當中選拔幾名具備一定組織能力,且在學生群體當中有公信力的學生擔任班干部,讓這幾名學生成為班級的輔助管理者。同時,需要教師定期的召開班委會,對班干部展開培訓,讓這部分學生學會一些簡單實用的管理方法。同時,也要向班干部傳達學校關于年級整體的管理方案,讓班干部為教師提出建議。不僅如此,教師也要讓班干部認識到自身的職能,主動的向班主任教師反饋班級中存在的問題,讓班干部起到良好的“上傳下達”作用。
在班干部的使用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信任與尊重班干部,讓班干部以學生的視角,進一步細化班主任給出的管理方案,進而產(chǎn)生更好的管理效果。另外,班主任在使用班干部時,也需要做到“放、管結(jié)合”。當班主任需要開會或業(yè)務學習時,把管理班級紀律的任務交給班干部,同時,在對班干部的要求上,要比一般學生更加嚴格,消除“特權(quán)”觀念,若班干部違反班級紀律、校規(guī)校紀,對他們的批評教育要更加嚴格。
四、積極與學生家庭取得聯(lián)系
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中,學生的家庭教育會直接影響班級工作的開展,而班級管理工作最終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只有教師“剃頭挑子一頭熱”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開展管理工作的同時,班主任教師也需要與學生的家庭及時取得聯(lián)系,讓家長及時知道學生在校的情況,把學生出現(xiàn)的學習上、生活上、情緒上的問題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分擔一部分的輔導、照料、開導任務,形成家校聯(lián)動的局面,進而使學生受到的教育與管理更加完整,讓學生沐浴在家庭的關愛與學校的教育之中。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更好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體現(xiàn)班級管理的教育功能;其次,需要教師在了解班級整體情況與學生個體的前提下實施管理措施,讓班級管理發(fā)揮最大效果;再次,需要班主任教師合理的使用班干部,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最后,教師要及時的將學生的問題反饋給學生的家庭,敦促家長加強對學生的家庭教育,對班級管理工作產(chǎn)生積極影響。這樣一來,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便會提升,助力學生的成長過程。
參考文獻
[1]? 崔景濤.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45.
[2]? 董桂玲.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shù)[J].學周刊,2018(30):163-164.
[3]? 劉磊.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