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梅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諸多幼兒教育文件出臺以來,科學教育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是傳統(tǒng)“宣灌式”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沒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在課程游戲化改革背景下,我們將科學游戲融入科學領域課程,促進了幼兒自主探究。在幼兒自主探究中,教師的指導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總結了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科學游戲教師指導策略:一是設計生活化的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二是材料與目標體現(xiàn)層次性,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三是科學游戲具有趣味性,引發(fā)幼兒主動操作。
關鍵詞: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游戲;教師指導;策略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經(jīng)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主動探索課程游戲化的路徑,設計與各個領域教學相適應的游戲活動。雖然取了諸多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對幼兒形成了干擾,不懂得怎樣進行有效的材料投放,等等,從而阻礙了課程游戲化的發(fā)展。本文僅以科學游戲為例,探討如何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促進幼兒主動學習,自主發(fā)展,為相關研究與教育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設計生活化的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科學領域的課程要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意識。在科學活動中運用游戲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還要將科學游戲視為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關注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3-6歲的孩子身心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具體表現(xiàn)為好奇心特別強烈,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他們總會通過看一看、試一試、摸一摸等方法滿足自己探索的需求。在科學教育中,我們一定要利用孩子們的上述特點,設計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科學游戲,激起他們探索的興趣。在科學游戲中,我們使用的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游戲情境,因此不會有任何心理壓力與受約束的感受,從而可以自由擺弄材料,這對于促進他們主動操作、自主探究起著推動作用。如玩水、玩顏料、玩磁鐵、玩滾動等,都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玩的游戲。在生活化的科學游戲中,孩子們可以盡情玩耍,自由探索,樂于和小伙伴進行討論、交流,自由表達觀點與想法,促進了他們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提升了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孩子們“在玩中學”,在探索中不斷獲得新發(fā)現(xiàn),樂此不疲,有效提高了他們參與科學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
二、材料與目標體現(xiàn)層次性,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科學游戲材料隱含了科學課程的教育目標,有效的投放材料要尊重幼兒個體之間的差異,體現(xiàn)不同年齡段及發(fā)展水平的層次性。如在以“有趣的磁鐵”為主題的科學游戲活動中,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設計科學教育目標并分別投放材料,如小班時期“有趣的磁鐵”科學教育目標是:感知了解磁鐵能將鐵制品吸住的特性;中班“有趣的磁鐵”活動的教育目標為:通過科學游戲培養(yǎng)幼兒科學思維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了解磁鐵的穿透性;大班“有趣的磁鐵”活動教育目標為:學習如何利用磁鐵的穿透性來解決科學問題,如把小磁豬、磁鐵、各種材料制成的手柄等投放到游戲中,引導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和試驗中主動發(fā)現(xiàn),思考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鼓勵他們用語言描述發(fā)現(xiàn):“你看,磁鐵透過這種材料把小磁豬吸住了。真有趣??!”孩子們邊操作邊和小伙伴交流,在自由玩耍與自由探究中很快出得出了結論。接下來,教師可以繼續(xù)投放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磁鐵的用處,如用磁鐵“打撈鐵牛”的游戲,要求孩子們不可以用手去水里拿,也不能將磁鐵伸進水里去,但是要把“鐵?!贝驌粕蟻?,該怎么辦呢?這就需要孩子們積極思考,在反復的嘗試中完成實驗任務。在材料與教育目標的設計中體現(xiàn)了層次性,從而使孩子們在科學游戲活動中由感性到理性,為促使他們主動探究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當然,在同一個年齡段,幼兒間也是存在差異的,只有為每一名幼兒制定不同的科學教育目標,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材料投放來實現(xiàn),才能真正使每一名幼兒通過參與科學游戲活動而獲得相應的發(fā)展,提高他們參與科學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科學游戲具有趣味性,引發(fā)幼兒主動操作
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的探究欲會產生影響,在創(chuàng)設科學游戲時我們要重視內容的選擇,使其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從而調動他們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一方面我們要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材料,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迷上科學探索。如在以“沉與浮”為主題的科學實驗中,教師投放了大量的低結構的材料,引導孩子們探索,像泡沫塊、塑料花片、小螺絲、硬幣等都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的材料,他們看到這些材料時非常感興趣,于是都積極主動地與材料進行互動,探索材料的在水中的“沉與浮”;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材料,并提供一些記錄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的紙與筆,孩子們不斷地猜想、實驗、記錄,反復猜想、實驗,主動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的不同;尤其是到了大班階段,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增強,因此科學游戲應該引起他們動腦思考,如怎樣讓不同的輔助材料把沉下去的物件浮起來,又讓已經(jīng)浮上來的物件沉下去呢?在沉與浮的不斷探索中推動幼兒深入探究,使他們通過科學游戲不斷深入理解水的壓力、水的浮力、水的流動、水的三態(tài)、水能溶解物質等一系列內容。在玩水的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充分的體驗,感受到了科學游戲的趣味性,使他們產生了愉快的情緒,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與材料進行互動,在有意義的建構中獲得科學知識。
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背景下,我們要結合科學領域課程的具體實施情況,開展大量的科學游戲教學。在科學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幫促者的角色,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科學游戲、科學投放材料、制定具有層次性的教育目標、設計生活化的游戲情境等,激發(fā)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為他們搭建動手操作的平臺,使他們在有意義的建構過程中習得科學知識。教師的有效指導是提高科學游戲活動質量的重要條件,我們要不斷探索在科學游戲中教師指導的策略,以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 藍胤婷.淺談自主性科學教育游戲時教師的介入.儷人:教師,2016(6):246-246.
[2]? 藍春玉.動手·動腦·動心———淺談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的開展.教育教學論壇,2017(7):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