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初昕
武漢的熱干面和北京的炸醬面、四川的擔擔面、山西的刀削面、蘭州的拉面合稱為中國五大面食。今年年初,武漢的熱干面成功申請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讓其飄香海外。
清朝《漢口竹枝詞》中寫道:“三天過早異平常,一頓狼餐飯可忘。切面豆絲干線粉,魚餐圓子滾雞湯?!鼻忻婢褪侵脯F(xiàn)在的武漢熱干面,這首詩寫出了武漢百姓生活的真實一面,武漢人把吃早飯稱之為過早。提起武漢人過早的早點,不得不提熱干面了。
地處長江之濱的武漢,自古是長江重要商埠,滔滔長江水把武漢人養(yǎng)成了豪爽仗義,粗獷細膩的性格。同時,武漢人的精明也是世人皆知的。就說這熱干面吧,最早一位姓蔡的鄉(xiāng)下人到武漢城里找生活,轉悠了幾天活兒難找,于是把隨身攜帶的夫人細軟變賣了,置辦了一副擔子,走街串巷賣早點小吃。剛開始,挑到江邊碼頭上叫賣,腳夫苦力食量大,但生意平平,賺頭不多。他就琢磨,窮人吃飽,富人吃好。他就在味道上下工夫,把帶水濕面改成熱拌面,并在調料上琢磨了一番。
面條也加以改進,在面粉里添加少許食用堿,這樣,做出來的面條不但更韌性,而且色澤變得黃橙橙的,吃起來還帶有食用堿的香味。調料也用芝麻醬、蘿卜干和剛撈出的面條拌勻,聞到便有了食欲。經過改進后的熱干面很快得到了有錢人家的青睞。不久,他也積攢了一定的資金。精明的生意人在茶館戲樓邊覓得一家店面,同樣以熱干面向市民銷售。幾年后,生意紅火,因店門前有兩棵蔥郁的大樹,故而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正如他們夫婦所期盼的那樣,“蔡林記”熱干面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
熱干面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小吃。面條事先煮熟,拌油攤晾,吃時再放在沸水里燙熱。顧客進店后,只見店家抓起一把涼干的面條,放入滾燙的開水中焯一下就撈出,瀝干水分后,加上調料。光案板上的調料就有十幾種,有蘿卜干、酸豆角、芝麻醬、紅油辣椒、蔥花、香荽等作料,紅綠相間,看著就非常的誘人,忍不住咽口水。食客拿到手里后,用筷子拌勻,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拌勻后的熱干面黃而油潤,香而鮮美。吃在嘴中,晶潔爽口,且富有彈性,細細咀嚼后,一股濃郁的香味漫于舌尖。
來過武漢的外地人,他們再次想起武漢,多半是因為想起了武漢的熱干面。熱干面對武漢人或者在武漢呆過一段時間的朋友來說,不再僅是一種小吃,而是一種情懷,未食而鄉(xiāng)情濃濃,食之則香氣噴噴。就是路過的行人聞到熱干面噴香的味道,也忍不住進店要上一碗大快朵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