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清 崔靜萍 程辰
壓力性損傷是指發(fā)生于骨隆突處、潛在皮下軟組織或皮膚表面的局限性損傷,或與醫(yī)療設備、器械相關的損傷,可伴有疼痛感[1],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疾病的轉歸與康復及生命質量的提高,成為困擾老年患者的一個頑疾[2],會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和醫(yī)療費用、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增加[3]。近年來,網(wǎng)絡及智能技術在護理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在壓力性損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應用較為廣泛。本研究探討圖片交班工作制度在壓力性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科室收治帶入壓力性損傷的患者(多處帶入壓力性損傷者以分期最嚴重部位為標準統(tǒng)計)111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入院時按照2016年版的壓瘡指南評估為不同分期的帶入壓力性損傷者[4];知曉本研究情況并自愿參與,同意留取壓力性損傷部位照片者;患者或陪護家屬無語言溝通障礙,有良好理解能力。排除標準:患者或家屬不愿配合實施壓力性損傷相關護理措施或拒絕留取壓力性損傷部位圖片者。將 2018年1—6月入住的患者54例設為對照組,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入住的57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41例,女13例;平均年齡(73.93±12.45)歲;帶入壓力性損傷分期:1期19例,2期27例,深部組織損傷2例,不可分期6例。觀察組中男37例,女20例;平均年齡(77.02±10.52)歲;帶入壓力性損傷分期:1期21例,2期33例,不可分期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壓力性損傷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交班方式。接班者與交班者共同核對帶入壓力性損傷患者人數(shù);雙人在床邊觀察壓力性損傷部位皮膚狀況,觀察時光線充足,交班者口頭告知接班者壓力性損傷處理的措施及時間。
1.2.2 觀察組 采用壓力性損傷圖片交班法。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接班者與交班者在床邊協(xié)助患者擺放合適體位,以充分暴露壓力性損傷部位為原則。頭后部、耳、頰處、肩胛、肋骨、肩峰處及股骨大轉子處拍照取健側臥位,手肘處拍照取外展內旋位,骶尾部及足跟處拍照取側臥位,膝、趾處、髕骨及內外踝拍照取平臥位,特殊部位皮膚拍照則取適宜體位;光線采用自然光及室內日光燈,使用科室公用手機(像素為2000萬,照片清晰可辨)拍攝壓力性損傷部位的圖片,與上一班照片相比較,觀察壓力性損傷的進展??剖医S玫膲毫π該p傷研究微信群,由科室護士長及傷口護士主持,所有護理人員參加,每班上傳圖片至科室壓力性損傷研究微信群,動態(tài)觀察壓力性損傷變化。對于疑難壓力性損傷患者,及時上傳至院級傷口造口群,請專家指導護理方法??剖颐恐苋e行多學科綜合治療會議,由科室主任、傷口護士、責任護士、主治醫(yī)師、營養(yǎng)師、藥劑師及物理治療師組成,對于疑難病例進行討論,對比壓力性損傷圖片,關注其進展。
1.3 觀察指標 研究時間自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間。比較兩組患者帶入壓力性損傷部位的療效,根據(jù)壓力性損傷面積及有無滲液評價結局,原有壓力性損傷部位生成肉芽組織并有表皮覆蓋視為痊愈,原有壓力性損傷面積減小或無滲液為好轉,原壓力性損傷面積及滲液情況不變?yōu)闊o效。由科護士長核查兩組患者壓力性損傷預防性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圖片交班工作制度實施前后對26名責任護士進行壓力性損傷知識水平評估,由院護理教學組組長出題,分為A、B卷,難易系數(shù)相當,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壓力性損傷知識掌握水平越高,2018年1月科室護士會行A卷閉卷考試,2019年3月科室護士會行B卷閉卷考試,全程由院護理教學組組長監(jiān)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圖片交班工作制度實施前后護士壓力性損傷知識水平比較(表1)
表1 圖片交班工作制度實施前后護士壓力性損傷知識水平比較(分,
2.2 兩組帶入壓力性損傷護理措施落實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帶入壓力性損傷護理措施落實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帶入壓力性損傷的療效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帶入壓力性損傷的療效比較(例)
3.1 促進護理人員壓力性損傷知識水平的提高 護士是壓力性損傷管理的重要人員,研究表明護士壓力性損傷的知識和態(tài)度影響了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干預措施的實施[5],但國內的護士壓力性損傷知識水平普遍較低[6]。本研究為觀察組實施圖片交班制度,每班采集圖片,進行壓力性損傷的動態(tài)比較,并在專業(yè)傷口造口師及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對疑難傷口進行護理,因此本科室護士的壓力性損傷護理知識及措施更加豐富和專業(yè)。通過對本科室26名責任護士進行研究前后的知識水平測試比較可知,實施圖片交班工作制度后護士壓力性損傷知識評分高于實施前(P<0.05),可知圖片交接班制度提高了護士壓力性損傷的知識水平。
3.2 在護理措施落實中的作用 常規(guī)口頭交接皮膚,可使不同班次對于皮膚狀況的判斷產生偏差并且無證據(jù)可循,但圖片交接班制度通過照片直觀、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出每班次壓力性損傷部位的變化,避免了口頭交班的誤差。并且調查顯示護士的預防態(tài)度與行為呈正相關[7],而圖片交接班制度可將責任落實到每個班次,促使責任護士提高自己的預防態(tài)度,關注患者的皮膚狀況,切實落實護理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壓力性損傷護理措施落實率高于對照組(P<0.05),即圖片交接班制度提高了護理措施的落實率。
3.3 改善壓力性損傷的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壓力性損傷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即圖片交接班制度可促進壓力性損傷好轉。吳潔華等[8]研究證實電子圖片的應用有助于骶尾部壓力性損傷的好轉,而在本研究中,對于帶入壓力性損傷患者采取圖片交接班的方式,可形成常規(guī)工作流程,動態(tài)觀測壓力性損傷的進展,落實責任,促進護士提高自身壓力性損傷護理知識及護理措施的落實,因此可改善壓力性損傷的預后。
圖片交接班制度在壓力性損傷管理中應用發(fā)現(xiàn),其在提高護士壓力性損傷知識水平、促進護理措施落實及改善壓力性損傷預后有重要作用。但局限性在于本研究者發(fā)現(xiàn)夜間交班時所采集的圖片受室內光線強度的影響較明顯,以后還需要考慮夜間的圖片采集情況;在放置患者合適體位時比較耗費護理時間,這在之后的臨床工作中需考慮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