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浩旭
摘 要:在國家倡導推動“全民閱讀”和數(shù)字化閱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科普圖書的創(chuàng)作與出版越來越受重視,本研究旨在搭建一個定性與定量并存的科普圖書評價系統(tǒng),從而直接、有效地引導科普圖書的生產傳播和閱讀消費。
關鍵詞:科普圖書、評價體系、圖書采訪
基金項目:全民閱讀環(huán)境下的科普圖書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9-SKZZ-05)。
圖書作為文明發(fā)展和傳承的重要物質載體,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起著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印刷文化的發(fā)展使得圖書出版浩如煙海,在當前數(shù)字時代下,數(shù)字出版物更是大量問世。對于圖書工作者以及讀者而言,面對如此海量的圖書,如何生產、選擇和利用圖書,是保證我國圖書出版,圖書傳播和典藏的重要問題??破請D書,承擔著新時代傳播科學知識,提升我國全民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責任,其出版?zhèn)鞑ゼ伴喿x顯得至關重要。
1 科普圖書評價系統(tǒng)建立的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國家將全民閱讀工程列為“十三五”時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將全民閱讀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國家不僅重視拓寬圖書閱讀的范圍,強調全民性,而且還重視圖書出版與閱讀的質量。與其它類型的圖書不同,科普圖書集專業(yè)與通俗于一身,科學與文學于一體,服務讀者范圍廣,形式多樣,種類眾多,科普圖書的寫作與出版需要更為嚴謹、更為量化的工作。尤其是近年來圖書出版質量良莠不齊,許多劣質科普圖書充斥市場,破壞了圖書的“科普”意義,同時也讓讀者對科普圖書優(yōu)劣難分。為了讓讀者對科普圖書有更為直觀和準確的了解,圖書評價體系的建立非常必要。
數(shù)字時代的到來,使圖書出版行業(yè)處于一個艱難的轉型期,出版單位的工作重心逐漸從實體圖書出版向數(shù)字信息服務轉變,隨著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數(shù)字化圖書和文字信息的數(shù)量飛速增長,人們眼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數(shù)字垃圾與虛假信息,數(shù)字出版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而科普圖書評價體系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定的推薦與指導,在未來的數(shù)字閱讀中,為科普閱讀的讀者提供一個可靠的屏障。
2 科普圖書評價體系的研究方法和原則
2.1 科普圖書的專業(yè)特性與價值標準
作為科學知識與大眾間的橋梁,相較于其它類型圖書,科普圖書具有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征,其評價標準也理應與這些特征相匹配,同時,圖書評價體系中的一些共有的指標,如圖書內容的文學性、原創(chuàng)性,圖書出版的裝幀與排版,圖書發(fā)行的發(fā)行量和再版次數(shù)等,也是重要的價值標準。因此,本文在科普圖書的評價體系中,將科普圖書的特殊標準與圖書的普遍標準進行區(qū)分,并強調特殊標準。
2.2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科普圖書的易讀性、趣味性、通俗性等屬性是無法量化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圖書評價的體系中,采用定性的指標。作為圖書定性的主體,需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科學、文學、出版等方面都具備很強的專業(yè)能力,需要各個研究方向的專家的合作評議,所以可實施的難度較大、范圍較小。另外,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科普圖書內容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等指標也隨之變化,同時,定性評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而不同條件和立場下,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這使得定性評價缺乏直觀性和穩(wěn)定性。
科普圖書評價體系有些指標具有直觀的數(shù)據,可以量化,比如發(fā)行數(shù)量、下載量、再版次數(shù)等,數(shù)據支撐下的定量評價相對準確嚴謹,能夠直接說明問題,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因為圖書的多數(shù)評價指標中,數(shù)據的獲取需要一定的市場周期,具有滯后性,一些時效性強的科普圖書的價值不能從數(shù)據中及時有效地體現(xiàn)出來。諸如再版次數(shù)這樣的評價指標,就完全無法證明一本科普新作的意義。而讀者如果以圖書銷售量或者網絡閱讀、下載量的多少,來判斷一本科普讀物值不值得購買,就有可能錯過先于別人閱讀科普好書的機會。另外,定量評價的許多數(shù)據,由權威機構和相關部門進行統(tǒng)計,對于一般讀者而言,并不容易獲得。
總的來說,科普圖書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各有利弊,如若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評價體系,需要將二者結合,兼顧權威評議與數(shù)據衡定。
3 科普圖書評價體系的構建
依據上文所涉及的構建科普圖書評價體系的方法和原則,本研究將設立如下評價指標,其中包括3個一級指標,以及下層13個二級指標,詳見表1。
上述指標包含定性評價指標和定量評價指標兩類,同時也涵蓋全種類圖書的一般性評價指標和科普類圖書的特定評價指標,因而所有評價指標都可以用定性、定量、一般與特殊等因素界定(見圖1),而評價體系中,與各級指標相對應的權重分配,則與指標的界定屬性密切相關。
權重系數(shù)體現(xiàn)了圖書評價指標中權重分配的程度,圖書出版方、圖書銷售方、圖書采購方和圖書使用方,因其立場的不同,對界定評價指標的四個因素的側重不同,因而評價指標的具體加權方式也不同,從而直接造成整體評價結果的差異。例如,普通讀者在選擇購買科普類書籍時,會注重圖書是否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另外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讀者對圖書的要求不止于內容方面,對圖書的材質、美觀程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讀者的這些選書條件大都直觀和感性,所以普通讀者更傾向于以定性指標為主來評價科普圖書的好壞。而對于圖書出版方而言,因其對圖書市場的強烈依賴,以及其生產運作的專業(yè)特性,更加重視圖書銷售量如何,科普圖書是否適應更廣泛年齡段的讀者等定量指標。
本研究選擇采取圖書館采訪人員立場,來建立科普圖書評價參數(shù)表,以量化圖書評價結果,從而為科普圖書的采訪工作提供借鑒。
4 圖書采訪工作中科普圖書評價參數(shù)賦值及實例分析
4.1 參數(shù)賦值與計量
作為圖書館工作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圖書采訪工作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的藏書建設與服務質量,因而作為圖書采購的特殊主體,圖書館采訪人員在科普圖書的采買過程中,也有與圖書館目標相匹配的評價標準,概況而言就是重內容,輕市場。
圖書館采購的書籍,目的在于服務更多的讀者,提升書籍供應的時效性,增強書籍與讀者的黏度,因而圖書內容的優(yōu)劣是其評價的核心,其分配權重較大。而其市場表現(xiàn)計量的滯后性,往往會影響新書的及時采訪和上架,尤其是網絡閱讀與下載頻次很難短時間內準確量化,短期內難以說明科普新書的好壞,所以分配較小權重。科普圖書采訪評價的具體計量方式見表2。
具體來說,綜合評判科普圖書內容質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原創(chuàng)性和文學性,各占取10%的分值比重,合計占取圖書評價的一半比重,適用年齡跨度以年為計量單位,它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書籍服務人群的多少,其權重系數(shù)較小的原因在于,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對年齡跨度的要求不同,如對綜合類圖書館來說,讀者年齡跨度越大越好,而學校圖書館服務的讀者集中于某一年齡層,小跨度年齡層的書籍反而會有優(yōu)勢。
載體質量是圖書評價中最為直觀的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圖書裝幀還是編輯排版,還是其數(shù)字化程度,都是與讀者建立心理情感的紐帶,是吸引和留住讀者的關鍵,其中數(shù)字化指標根據科普書籍數(shù)字化的類型來判斷,數(shù)字化程度越高,種類越多,與讀者的互動性就越強,其評分就越高。
在評分標準中,每個指標都按照百分制計算,并分為五個等級,在評價計分時,在每個等級中填寫具體分值,其中量化評估的指標(數(shù)字化指標除外)依據程度的高低,等差指定五個可選分值(100、75、50、25、0)。評價計分的分值,是由評分標準中的分值乘以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得出,并且將計分欄中的所有分值相加,得出的總分即為最后得分,得分越高的科普圖書,越具有采訪價值。最終得分按照評分標準劃分五個等級,80-100分為A級,60-80分為B級,以此類推,最終結果為A和B級則建議上架流通。
4.2 評價計量應用(實例測試)
本文選取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為樣本,來實測上文提出的圖書評價計量方案。
經過行業(yè)專家與社會的綜合分析,以及對其量化指標的數(shù)據整理,本文得出以下填寫結果,見表3。
經過核算,該書的采訪評價分值合計為73.5分,評價等級為B,在圖書采訪的科普圖書評價體系中,總體良好,建議采購上架并流通。
5 結語
本文所探討研究的科普圖書評價體系及其所包含的標準指標,尚為階段性的研究結論,每個指標的科學性、相關性以及權重系數(shù)都需要進一步的探討,還有一些指標和細則尚待補充,尤其是在不同立場下的圖書評價中,評價體系的指向性和嚴謹性更為重要,隨著人們閱讀方式的不斷變化,科普圖書的評價體系需要不停更新,如何選取更合理的指標來評價科普圖書,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圖書內容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劉丹妮、崔立新、劉鐵、王艷麗,第十屆(2015)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
[2]《科普圖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應用》,陳珂珂、王新,《科普研究》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