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苗
咸陽師范學院
新媒體這個詞匯雖然提出時間較早,但是隨著最近幾年智能手機和高速網絡的快速普及,新媒體這個詞語才被大眾熟知和更多的提及。新媒體不同于其他的傳統(tǒng)介質的媒體的是,它具有更快的傳播性以及更強的互動性。新媒體也成為了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了解信息的方式。所以在新媒體普及的大環(huán)境下,高校的大學生管理工作也遭受著沖擊。了解新媒體發(fā)展形勢,將新媒體發(fā)展的思維運用到解決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中去,是高校教育者需要面臨的發(fā)展任務。
在新媒體形式的日漸增多和新媒體信息的爆發(fā)式增長的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有了巨大的轉變,與之而來的是高校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全新的形勢。
95后和00后的大學生比起他們的前輩來說,對新生事物有更強的接受能力,新媒體毫無疑問既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滿足的學生獲取多元化和個性化知識的需要。優(yōu)勢顯而易見,劣勢也日漸凸顯。大量的虛假信息讓學生真假難辨,甚至還有藍鯨游戲等大量對學生身心有著巨大傷害的信息借用新媒體平臺迅速傳播。
教育工作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任務,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大學生的群體,大學生相對于中低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對知識信息接受方面更加有個性、有選擇性。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意識到教師教授的信息與時代脫節(jié),或者學生管理工作出現不恰當之處,便能便利地利用新媒體查詢甚至會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廣泛的傳播和曝光。所以高校的教師隊伍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相對于新媒體依賴網絡的虛擬性,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則是現實存在的。其充分依托于高校的教育資源、教師隊伍、課程資源等實體。這也決定了高校的日常管理模式相對于新媒體有相對滯后性。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說教在當今遠不如微博控、知乎控在網絡上接受的信息更有吸引力。甚至網絡平臺上各種國內外名校的課程資源和活動資源廣泛傳播會令學生產生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如網絡上的資源先進等感覺。了解新媒體時代的特點,變革學校死板的管理模式,使學生常學常新是高校管理者面臨的難題。
新媒體環(huán)境中信息傳播較為自由和及時,得以讓大學生在經由新媒體獲得大量的信息。學生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有一定自主性,相對與老師的教導,他們更加容易學習這種快餐化的娛樂化信息。新媒體同樣也具備兩面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展學生的視野,更加關鍵的是會對他們的價值觀有積極的影響,若是起到了負面的影響,必然會減弱主流教育理念對他們教育的引導作用,會起到負面的干擾作用。另有新媒體中存在大量低俗信息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新媒體是信息平臺,更是高校的教育平臺。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因循守舊,應該接受互聯網思潮,接受新媒體思潮,同時也應該看到網絡平臺的雙面性,正確引導學生。這也要求學校應該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利用新媒體加深溝通機制。利用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媒體軟件暢通信息和公開信息。 利用QQ群、微信群等工具,便捷溝通渠道,宣傳健康的知識,傳播正能量,幫助學生辨別網絡上的信息,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不受傷害,經濟利益不受侵害,同時加深學生思想道德培養(yǎng)和法治教育,為學生的成長引路。
與以往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不同,新媒體幾乎呈現的是指數形式的增長,所以,高校的管理者應該擺正心態(tài),思想不能落后于時代,應該提升對新媒體的敏感性,敏銳捕捉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使教育能夠走在時代發(fā)展的前列。同時要建立健全監(jiān)督體制,防止新媒體的負面信息給高校管理帶來的沖擊,例如,學校的某些信息會在社交平臺進行無限制的傳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部分信息就會被過度解讀,甚至被各種營銷號利用進行惡意的傳播,導致不良影響無法控制。所以學校要提升管理水平,與時俱進,探索解決高校大學生管理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學校也應該建立完善的法治與道德培養(yǎng)體系,增加法制課程,在輔導員日常工作中普及網絡的法律知識,防止學生利用新媒體導致違法事件的產生。
就業(yè)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高校就業(yè)指導工作和招聘會都依賴于實體場地等。新媒體擁有的高效率性和溝通性可以成為高校就業(yè)指導工作的有力“神器”。利用新媒體舉辦模擬招聘、模擬筆試、線上面試等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yè)技能水平,讓新媒體更好地為學生的就業(yè)服務。
基于此背景,網絡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日益嚴重,他們主要使用網絡購物、玩游戲和觀看短視頻,經過網絡對去學習有關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少之又少,產生了很多不良網絡活動和現象,如宿舍通宵玩游戲,看短視頻一整天等,這些行為都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因而,我們可以利用其優(yōu)勢,去創(chuàng)新校園網絡文化,減少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增加校園文化的吸引力,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例如,志愿者服務、趣味團體互動,讓同學們在社會實踐中,得到虛擬世界中所不能獲得的體驗和滿足。
在建設新媒體平臺時,也要讓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跟上時代。高校宣傳工作的主要形式為校園報刊和校園廣播,這些傳統(tǒng)的方式在校園中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建設新媒體時,可以把新媒體的與傳統(tǒng)宣傳媒介融合起來,進由各種活動綜合全方位發(fā)展校園文化,對于同學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應該盡可能發(fā)揮出他們的積極性,引領他們進行自我管控,用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發(fā)展校園文化。開闊學子間的溝通渠道,讓他們間的溝通更富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及思想性。
因為新媒體有很強的娛樂性,因此,獲得了大多數高校同學的喜愛,并在虛擬世界中交流和展示自己,他們在其中不但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內容,而且被各種新型事物所吸引,在其中花費了大量的無價值時間,如看電影、玩游戲等。這些娛樂活動并沒有受教育性只為娛樂,制約了其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所以,我們可以更變這一現狀,將其轉化為未來教育功能的契機,將新媒體的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促成思政教育的優(yōu)化。高校教育者可把網絡與日常思政內容加以融合,創(chuàng)立對應的教育資源網絡平臺,如QQ、微信學習群、校園信息網等。在平常將重要信息實時發(fā)布,將思政內容在網絡傳遞。另外,因為學生接觸新媒體技術更加頻繁和廣泛,并構成了獨立操辦的意識,所以,教育者可基于大學生的思想,以他們的視角去開展思政教育,以便讓教育符合他們的思想所需和發(fā)展走向,調動起他們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并且對提高其思想親和力,新媒體教育工作的充分發(fā)揮都有顯著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對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來說,面臨的更多的是機遇。作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應該直面挑戰(zhàn),也應該正視機遇。接受新媒體思潮,讓新媒體為現在的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服務。讓高校的管理工作緊跟時代,也更加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分析和避免劣勢,才能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更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