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娜娜 山東省東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凱幼兒園
科學教育應該密切聯系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對象,在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之欲的同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和適宜的材料,讓幼兒在自主探索、發(fā)現的同時,潛移默化的獲得粗淺的知識。
而影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幼兒對其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在《綱要》中科學目標提到,“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谶@些無處不在的影子給我們帶來極大快樂,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探索空間。
案例一
“咦,這個黑色的是什么?”我納悶著這個黑色的東西,“咦,我動,它也再動”,接著我擺出一個很酷的造型“奧特曼”,“哇,我的影子是奧特曼!”
“我發(fā)現影子了,我動我的影子也動,我的影子是奧特曼”,我迫不及待的告訴好朋友們,他們也情不自禁的擺起了各種各樣的造型“蜘蛛俠”、“會跳舞的公主”、“孫悟空”等造型,欣欣跳著歡快的舞步,邊跳邊說:“看,我在跳舞,影子也在跳舞”!璐璐說:“我轉圈,影子就會轉圈”,“我跳影子也跳”。
這時,我不小心踩到了艾米的影子,我說:“踩到你的影子疼不疼啊?”他說:“不疼”?!澳俏覀儊硗?zhèn)€追影子的游戲吧”,于是我們分成了兩隊,王子隊和公主隊,為了這個游戲的勝利,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著自己的影子,也在想辦法踩到小朋友的影子,我們互相追逐著、躲閃著,“咦,老師的影子是個大巨人,把我的影子遮擋了起來,我的影子不見了?!蔽遗艿綐涫a下,“咦,我的影子呢?怎么也不見了呢”?
我們的游戲不斷升級,就像一群脫了韁繩的野馬,馳騁在寬闊的操場上,追逐著,嬉戲著,聲聲入耳,快樂幸福充滿幼兒園的每個角落。
玩了兩個回合,我們坐下來休息,老師問:“我們玩影子游戲的感受”?鐵蛋說:“老師的影子像一個大巨人,有時在前,有時在后,可淘氣了”!赫赫說:“我在樹蔭下的時候,影子就飛走了”!還有的小朋友說:“影子是黑色的,我們追影子,大家都哈哈大笑”!
案例二
“影子會有顏色嗎”?“影子能變大變小嗎”?
第二天,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將窗簾拉上,進行了新一輪的探索,我們對于這次黑暗探索既期待又興奮,尤其是拿起手電筒亮出第一道光時,我們驚喜的說道:“哇,光”!
我們準備了魔尺、五顏六色的紙、裝有紅色顏料的瓶子等材料進行探索。我們邊操作,邊不停的說著自己發(fā)現的“大學問”,“哇,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哇,影子是黑色的”?!巴郏谐壬墓獍摺?!“哇,我的是紅色的光斑”,我們感到很驚奇。
接著,我來到大屏幕前,用手電筒照射紅色顏料瓶,“哇,瓶子的影子”,往上移動照射透明的部分,“哇,光”!“就好像月亮一樣在慢慢升起”。梁哲說:“就好像一個大大的甜甜圈一樣,看起來真好吃”!
接下來,老師說如果把紙撕成自己喜歡的造型,說不定還有不一樣的驚喜。于是,我們將彩紙撕成了小兔子、恐龍、大兔子…。
我們來到大屏幕前用手電筒照射,“咦,從小孔里跑出一道光”!“咦,小兔子”,向后移動手電筒,小兔子又變成了大兔子,我們感覺好新奇,這時,我們幾只“小兔子”有了新主意,我們玩起了《兔媽媽和小兔》的影子故事。
案例三:畫影子
陽光明媚,我們相約一起找影子、畫影子,“哇,大樹的影子”“滑梯的影子”“老師、小朋友的影子”,后來,我們在一棵大樹下停下了腳步,開始了影子的繪畫之旅。
我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量道:“我畫你的影子好嗎?”“好啊”!“但是,我在畫的時候,你不能動奧”!我當起了模特,你畫著我的影子,我和大樹也成為了好朋友,我畫著大樹的影子,可是大樹太淘氣了,風一吹,大樹的影子也動了起來。
案例四:捉光影
“哇,螢火蟲”!“哇,墻上有像蝴蝶的東西在飛來飛去”!我們歡呼雀躍起來,不由自主的跑過去捕捉這只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老師問:“咦,怎么會變胖變瘦”?我們通過觀察發(fā)現,“原來是老師,讓光盤傾斜的角度不同,光影才會變胖變瘦的”。
“咦,螢火蟲飛高了”,我縱身一跳,“咦,螢火蟲又飛低了,后來,我終于捉到了“螢火蟲”,開心極了!
這時,老師問我們:“我如果站在樹蔭下,會有螢火蟲嗎?”我們異口同聲的說:“沒有”!于是,老師走到大樹蔭下,螢火蟲真的不見了!原來,有光,才會有影子。
分析和點評
幼兒在戶外活動時,驚奇的發(fā)現了“自己的影子”,出于好奇,他們在變化多樣的擺著各種造型,觀察著影子的變化,一會兒跳舞,一會兒變成蜘蛛俠,一會兒跑,隨后自發(fā)的玩起了“追影子”的游戲,他們發(fā)現老師的影子像大巨人能遮住小朋友的影子,樹蔭下影子不見了,在游戲中發(fā)現影子是能被遮擋的,無不顯示出你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探索的能力。
基予幼兒對影子的興趣,老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環(huán)境和適宜的材料,并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繼續(xù)探索,想象豐富,創(chuàng)意無限的幼兒,在不知不覺的動手操作、玩手影游戲、畫樹影、捉光影的游戲中,潛移默化的了解的有關影子的知識。
玩追影子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發(fā)現,跑到大樹下,沒有了太陽光就沒有了影子,老師站在太陽光下將光盤往墻面上照射才會有光影,當老師提出問題:“如果站在樹蔭下,還會有光影嗎”?幼兒異口同聲的正確回答,表現出幼兒對影子的知識已經有了足夠的認知。
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自然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學習和發(fā)展,最重要的是為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激發(fā)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