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毅 高靚
摘? 要:為完善教材中鈉與乙醇的實驗方法,將教材中重復率低,原料浪費較大的實驗改為封閉化、一體化、集約化的實驗裝置,實現(xiàn)了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現(xiàn)象的觀察及產物驗證的一體化探索,不但降低了實驗成本,而且實現(xiàn)了學生分組實驗的可重復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實驗現(xiàn)象明顯,操作簡單、安全性強,能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為化學課堂教學和實驗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發(fā)。
關鍵詞:乙醇與鈉;利用率;一體化;實驗設計
鈉與乙醇的實驗是人教版《必修 2》中重要實驗之一[1]。本實驗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意在強化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對乙醇結構的了解。
1 問題的提出
教材實驗:“在盛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加入一小塊新切的、用濾紙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屬鈉,在試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醫(yī)用注射針頭的單孔塞,用小試管倒扣在針頭上,收集并驗純氣體,然后點燃”。在化學必修二實驗教學中,本實驗是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達到對實驗反應的認識[2]。但實驗裝置(圖1)存在一定的不足:
(1)反應裝置可重復性低,實驗結束后,乙醇浪費嚴重,過量的鈉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不符合實驗安全和綠色化學的要求[3];
(2)按教材實驗操作,若要檢驗氣體產物,點燃前必須對氣體驗純,這不但提高了實驗操作的復雜度,也勢必增加原料的使用量;不但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也增大了實驗成本。
(3)而當金屬鈉的用量較小時,生成的氫氣速率較慢,點燃時火苗較小,現(xiàn)象不明顯。
2? 實驗的探究
2.1? 探究思路
基于綠色化學的探究立足于教材經典實驗,按照教材實驗分析要求,從提高原料及原子的利用率的角度出發(fā),尋找中學階段常見的實驗材料,嘗試進行一體化探究,生活中連通器為實驗改進提供了最初的靈感。
2.2? 探究實驗
2.21? 實驗設計
結合教材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實驗,設計成如圖2的改進實驗裝置。
2.22 實驗改進
(1)改進實驗設計,選用中學常見儀器,通過長頸漏斗調整產生的壓強差,保障燃燒時氫氣的供給量;
(2)用U型管代替試管,形成聯(lián)通的一體化裝置,為實驗的可重復性提供了條件;
(3)拔掉橡膠塞即可點燃,無須對氫氣驗純,簡化了操作,同時提升了實驗的安全性。
2.23 實驗過程
(1)連接好裝置(圖2),將已吸干煤油的綠豆般大小的金屬鈉插在針孔上,塞上單孔塞。
(2)觀察到金屬鈉迅速下沉落在銅絲表面,由于氫氣的不斷產生,幾秒后開始上浮,右側長頸漏斗內的液面不斷上升,左側U型管內收集有少量的氫氣。
(3)拔掉橡膠塞的同時,立刻點火,觀察到有穩(wěn)定的火焰,持續(xù)3~4秒。
(1)反應結束后,蓋上橡膠塞,即可進行下一組重復試驗。
3? 實驗的優(yōu)點
(1)通過對裝置的的改進,形成了一體化聯(lián)通裝置,使實驗操作更簡便、更安全。
(2)整個實驗過程可以使學生直觀感受氣體的生成,學生點燃時不再畏懼,同時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
(3)通過實驗的設計,實現(xiàn)了乙醇的再利用,減少了反應物金屬鈉的用量,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實現(xiàn)了反應裝置的可重復性。
(4)實驗裝置簡單,不僅適合于課堂演示,而且適合學生分組實驗。
參考文獻
[1]? 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 2(必修)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4,57.
[2]? 王磊、陳光巨、王明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3—15
[3]? 王后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