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雯
【摘要】課改到底改什么?筆者認為應先改教師,以前大家可能都認為在課堂上講個不停的,向?qū)W生灌輸所有知識的老師是個好老師??稍谡n改大環(huán)境下,這個觀念一定要變,我們要從以前的“勤老師”改變成現(xiàn)在的“懶教師”。下面,筆者從“懶教師,懶而有招”“懶教師,懶而有道”“懶教師,懶而有法”“懶教師,懶而有效”這四個方面與大家一起分享。
【關(guān)鍵詞】課堂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049-01
一、“懶”教師,懶而有招
1.懶招一:“不教”生字詞,“不改”作文本
課堂故事一:你聽,六一班教室一片喧嘩。原來是各個小組的同學正在討論問題,組員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小組甚至爭論起來了。唉!作為老師的我也太夠“懶”了吧!在教學整個單元的生字詞時,不用我親自動手、動嘴,讓孩子們先預習生字詞,完成預習作業(yè),預習作業(yè)既不是老師改,也不是組長改,而是小組合作改……
在作文評講課上,我先請個別孩子朗讀自己的作文(可以分優(yōu)秀、良好、不理想這三個層次的作文),再介紹自己的寫法,然后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就知道如何去評價不同的作文。最后,我便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批改作文,在小組同學的作文本上寫上評語。
這種自學生字詞和互改作文的模式,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做到了人人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又能讓他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2.懶招二:學生講課,教師聽課
課堂故事二:請看,六一班的孩子們聽課聽得可認真啦!原來是一個女孩子不慌不忙地走上了講臺給同學們講課,她有模有樣地跟同學們互相問好后,便開始了她的精彩課堂。而我呢,則變身為“學生”,坐在臺下認真地聽“小老師”講課,并帶領(lǐng)著臺下的學生向“小老師”提問,與“小老師”互動。
上課當“小老師”的孩子多了,能夠提出疑問的孩子多了,能夠幫別人解決問題的孩子多了……
3.懶招三:學生“演戲”,教師“看戲”
課堂故事三:六一班教室可熱鬧啦!一會兒傳來哄堂大笑,一會兒掌聲雷動,原來孩子們正在講臺上進行表演。孩子們在學完《中國名著之旅》這個單元,便舉行了一個《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的活動,他們在班級的小舞臺上將名著中的人物演繹得淋漓盡致。活動的全過程全部由孩子們自己策劃、導演、主持等。而我呢,在一旁欣賞孩子們精彩的表演,時不時幫他們拍下美好的鏡頭。
二、“懶”教師,懶而有道
我覺得在課改大背景下應該重新定義“好教師”的標準。首先我們先來了解課改的關(guān)鍵究竟是什么?課程改革的關(guān)鍵不僅僅是一種責任與擔當,更是對教育基本理念的顛覆與重構(gòu)…__只有通過“道”,才能有真正的課程改革。如果我們過于執(zhí)著于方法和手段等“術(shù)”的研究,課程改革就會走向死胡同。
那么何為“道”呢?其實“道”的前提是自己對教育的認識,我認為教育觀念應該有三大轉(zhuǎn)變: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從以教學為中心到以學習為中心,從以知識為中心到以質(zhì)量為中心。
此時,我心中便有了“道”的答案了:教師不再是僅有的知識權(quán)威者、闡釋者和傳播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引導者、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學生既不是知識的被動吸納者,也不是能力的受訓者,而是認知學習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建構(gòu)者,是能力學習的探索者,是生命發(fā)展的體悟者。“懶教師”的課堂是讓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合作、思辨、表達、質(zhì)疑的空間,是一個平等民主、多維互動、思想交流的生命課堂。
1在“懶”這個詞背后,是我們老師對教學智慧的理解: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學生自己探索規(guī)則,學生自己總結(jié)概念,學生自已解釋觀點。
2.“懶”一詞背后是我們老師對教學藝術(shù)的理解:課堂教師的“不作為”迫使學生“進步”,教師的“懶惰”迫使學生“勤奮”,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3.這“懶”字的背后又是我們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種善待:課堂是一個出錯的地方,學生在錯誤中得到成長,教師善待學生的錯誤,也就是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三、“懶”教師,懶而有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還“懶出了”一種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我把它稱為“‘四二學堂”。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以前以教師為主的“教堂”變成了如今的以學生為主的“學堂”。
(一)“四”是指學堂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自主嘗試——合作探究——展示釋疑——應用提升
1.自主嘗試: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內(nèi)容,精心設(shè)計預習大綱,提出預習目標。課后,學生根據(jù)老師的預習大綱和參考材料,獨立學習,并記錄預學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存在的問題。
2.合作探究:小組成員分享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他們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相互交流,或者問老師。
3.展示釋疑:展示小組合作研究的成果,對于團隊無法解決的難題,可以進行組間互助或師生互動以解決普遍性問題。
4.應用提升:指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學習知識,激發(fā)智慧,分享他人的成果。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設(shè)計相應的課堂測試活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二”就是在學堂上要重視“兩個五分鐘”
1.前五分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共同確定學習目標,檢查預習效果,進行反饋。
2.五分鐘后:對知識的回顧,總結(jié)和鞏固,引導學生自己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收獲。
當然,“四二”學堂只是一種基本環(huán)節(jié),不是固定的模式,在課堂上還充滿著各種變數(shù),我們根據(jù)不同的班級和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所以,“懶而有法”中的“法”又是開放的、靈活的。
四、“懶”教師,懶而有效
通過我的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勤,在我這個“懶”教師的課堂中,踐行著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個解放”:
1.解放了學生的時間,使他們能夠獨立地合作和學習。
2.解放了學生的空間,建立了交流和討論的平臺。
3.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
4.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敏銳地觀察。
5.解放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深思。
6.解放學生的嘴,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
五、結(jié)束語:教育家威廉 亞瑟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較好的教師是講解,優(yōu)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fā)”。讓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做一個“懶”而偉大的教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