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作為引領時代發(fā)展的主要內容,對社會的整體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教育發(fā)展中,社會對幼兒的智力開發(fā)教育關注度正隨著整體教育受關注度的發(fā)展有較大的提升。與中小學時期的教育相比,幼兒的教育中一個基本任務是逐漸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一時期幼兒的智力發(fā)育較快,但自主思考的能力還不足,對教師、家長群體的語言與行為模仿能力較強。本文以幼兒教育中的兒歌教學為研究對象,針對如何通過幼兒兒歌教學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兒歌教學;幼兒;語言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0-0050-02
引 言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簡短的詩歌,是兒童文學中古老的、最基本的體裁之一,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詞句音韻流暢、容易上口,曲調接近語言音調、節(jié)奏輕快,有獨唱或對唱兩種形式。兒歌中既有民間流傳的童謠,也有作家創(chuàng)作的詩歌,對兒童的生活教育意義、語言教育意義較大,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幼兒教育的現狀簡析
1.教師的整體素質較強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學前教育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漸提升。在這樣的整體教育形勢下,學前教育中教師群體的教學能力與專業(yè)教育水平也正在逐步提升。很多學前幼兒園在教師招聘工作中,從教師的受專業(yè)教育能力、考核成績中選拔優(yōu)秀教師;很多規(guī)模較大的學前教育機構還會在專業(yè)課程方面進行細分,如生活教師興趣、特長等。在互聯網教育環(huán)境下,很多教師的基礎受教育專業(yè)能力較強,有些學校還會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如安全教育培訓、學生心理教育培訓等。有些園區(qū)通過對教師的網上培訓以提升教師的整體教育能力,并對教師的待遇進行分級分類的管理,通過激勵措施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傮w來講,當前的幼兒園教師教育能力較強,接受再教育的意識與方式也更加科學、簡單,園區(qū)的科學管理也更能激發(fā)教師的教學能力[1]。
2.教學的重點設置更加科學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中,教師的關注點往往在知識教育的內容上。比如,有些教師對簡單的加減法教學關注度較高,有的教師對拼音教學關注度較高,有的教師對識字教學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從教學重點設置的角度來看,這些關注點不夠科學、合理。隨著經濟與文化、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當前的幼兒園學前教育中,教學重點的設置更加科學,為推動幼兒各項能力的提升與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教學重點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以傳統文化與傳統道德為基礎的道德文化教育;二是從兒童的身體條件出發(fā)加強鍛煉與運動的勞逸結合調節(jié);三是安全教育;四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包括待人接物、與人相處等;五是知識教育,簡單的識字、識數教育;六是以激發(fā)幼兒特長為主的特長性教育,如唱歌、跳舞、下棋、跑步等。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fā),都是對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整體安排,有益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3.家庭教育對幼兒的關注度更高
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非常關注對幼兒的教育,尤其是父母,既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成長,又關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和智力發(fā)育。很多家長會為幼兒選擇基礎條件好、教師負責、能保障兒童安全的校園,同時關注對兒童的日常教育、園區(qū)的飲食問題等。總體來講,家庭教育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較高。但是,有的家長在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要求中很容易出現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這也是廣大家長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
4.對語言教育的整體重視度相對較低
與知識教育、道德教育相比,幼兒對語言學習的參與度較高,但教師和家長對這方面的關注較低。一方面,受幼兒語言系統發(fā)育的影響,有些幼兒存在語言發(fā)育遲緩或者不健全的問題,有些幼兒的發(fā)音、吐字不夠清晰,這也是口腔內部發(fā)育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年齡的增長有所轉變,但是有些病理性的問題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加強鍛煉,以彌補、改善先天造成的不足??傮w來講,在當前的學前幼兒教育中,有的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語言教育的重視度不高,僅將其當作常規(guī)性的問題來處理,這需要引起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關注。
二、通過兒歌教學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意義
1.傳統文化教育的需要
在傳統文化的發(fā)展中,兒歌教學的范例與內容甚是廣泛。從當前爆火的“讀經熱”等一系列經典誦讀活動中來看,很多傳統文化教育是以“兒歌化”的模式展開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些既朗朗上口又飽含教育意義的經典,在幼兒教育中以兒歌化的方式傳承下來,讓更多的幼兒在學前教育時期就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教育,這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需要,是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在社會發(fā)展中逐步提升全民族價值認同感的重要方式。這樣的兒歌傳承還有很多,如《千字文》《百家姓》,以及一些簡單的古詩詞名句等,都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流傳下來,對傳承傳統文化有積極作用。
2.生活化、簡單化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被兒童接受
與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長篇課文不同,幼兒時期的語文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意識與學習習慣,而這一時期是幼兒大腦發(fā)育速度最快的階段,教師要在技能與知識方面加以重視。兒歌以其生活化、教育性強、簡單化的方式呈現在幼兒的學習視野里,也容易被幼兒接受。例如,《二十四節(jié)氣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之一,朗朗上口的押韻便于幼兒記誦,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與閱讀興趣??傮w來講,兒歌教育以其多樣化、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廣受家長與教師的歡迎。
3.寓教于樂
幼兒的學習過程是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學前教育是幼兒初次接觸到正式的教育,這一時期的教育模式一般以過渡式為主。但是從幼兒的發(fā)展角度來看,這一階段又是幼兒習慣養(yǎng)成、能力提升與自我道德建設的重要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幼兒進行兒歌教育,既能讓幼兒學到知識,又能通過朗朗上口、便于記憶的方式提升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在游戲活動中借助兒歌向幼兒強調安全知識、道德教育知識、文化知識,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幼兒學習知識,不斷提升幼兒的能力。這樣也能使教師抓住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機進行基礎性語言教育,夯實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根基。
三、如何通過兒歌教育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1.通過兒歌教育提升家校共育的統一性
兒歌教育主要是以漢語語言教育為主的,但是在地區(qū)的發(fā)展或者很多網絡教育案例中,從不缺少方言版教育的“笑料”。雖然從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方言也是地區(qū)發(fā)展與整體文化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語言能力建設的初期,還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普通話能力。教師在通過兒歌教育提升幼兒語言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兼顧家庭教育中的方言教育與日常教育中的普通話教育。教師可以將標準的兒歌語音朗誦版本通過微信群轉發(fā)給家長,在語言的教育上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這樣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兒歌教育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為幼兒通過兒歌學習語言提供保障[2]。
2.從多角度出發(fā)編寫兒歌
我國古代詩歌中有一些是與幼兒教育相符的。在兒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另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傳統兒歌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幼兒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對傳統兒歌進行整理和創(chuàng)新,以提升兒歌的教育作用。比如,幼兒園會開展多種類型的安全教育,如入園安全、早操安全、用電安全、游戲安全等,教師可以創(chuàng)編兒歌:“看電視、玩電腦,開發(fā)智力方法好。叉子叉頭沒連通,千萬不要自己動。求助大人來幫忙,安全第一要牢記”,讓幼兒學會如何安全用電。朗朗上口的兒歌,既滿足了幼兒對語言學習的需求,也提升了幼兒的安全意識。
3.以閱讀為主,以講解為輔
在幼兒的語言學習中,不能僅有朗朗上口的兒歌,還需要教師對兒歌內容進行講解,這也是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內容[3]。例如,在進行《三字經》中的兒歌教學時,教師要給幼兒講解兒歌的含義,如“昔孟母,擇鄰處”的典故,孟母為了孟子的求學需要,避免他學習那些不好的壞習慣,在多次的搬遷后,終于搬到了學堂的附近,為孟子的學習找到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再如,“孔融讓梨”的相互謙讓、黃香溫席等,教師都需要講解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既要關注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也要關注兒歌的教育意義。
4.提升兒歌教育的實用性
兒歌的種類有很多,有的是基于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有的是基于社會發(fā)展的安全教育,有的是基于人際交往的社會教育,有的是基于知識發(fā)展的文字教育等,但不管是哪種教育,教師在選擇兒歌時要先關注其蘊含的教育意義。教師不能為了提升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與知識理解能力,就將各種各樣的兒歌羅列處理,這樣的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是不恰當的。教師要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對兒歌教育的內容進行選擇,如幼兒的安全、發(fā)展、能力提升、道德教育等,而對一些技巧性與專業(yè)知識要求較高的兒歌就可以有所取舍,如《笠翁對韻》的傳統兒歌,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不大,便可以舍棄。因此,在兒歌的選擇上,教師多從幼兒生活需要的角度出發(fā),保證兒歌教育的實際意義。
結 語
兒歌是中國文化發(fā)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教育中,通過兒歌教育提升幼兒語言教育,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教師也要關注兒歌教育的質量問題與實用性問題,如果兒歌的實用性較強,幼兒的記誦效率會更高,并且能夠熟練使用,這樣就能夠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而達到語言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石玉昆.優(yōu)化幼兒兒歌教學,提升兒童朗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0-11.
胡月.巧借兒歌 讓識字教學更有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1):141.
陳淑梅.童謠聲聲慢,識字踏歌行——兒歌識字教學方法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20(01):92-93.
作者簡介:劉玉梅(1971.2—),女,安徽天長人,一級教師,2013年被評為天長市“優(yōu)秀班主任”,2015年被評為天長市“先進德育工作者”,2017年被評為仁和鎮(zhèn)“優(yōu)秀共產黨員”,2019年被評為天長市教體系統“優(yōu)秀共產黨員”“師德先進個人”“師德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