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室內樂是小范圍場所內多人共同合作進行演奏的音樂形式,是檢測一個國家音樂發(fā)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室內樂能夠使參與者積極參加到演奏或者音樂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這是一種具有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近年來,室內樂教學得到很多專業(yè)學院的重視,但其并未廣泛應用于中小學音樂教育中,能夠針對兒童開展室內樂教育的學校或教育機構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主要探討了兒童室內樂教育的可行性和基本教學模式,以便為兒童音樂教育提供新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兒童;室內樂;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1-0138-02
【本文著錄格式】劉春寧.兒童室內樂教育模式淺析[J].北方音樂,2020,06(11):138-139.
室內樂源自西方宮廷,包括貴族音樂、教會音樂及劇場音樂等?,F(xiàn)代室內樂已經(jīng)脫離貴族,是指家庭式或者小范圍場所內演奏的小型音樂形式,包括器樂、聲樂等的重奏或重唱等[1],由一件或兩件樂器、一個聲部的合奏或合唱的形式,比如器樂重奏以“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銅管五重奏”為典型代表。對中小學特別是專業(yè)音樂院校而言,室內樂課程的設置是音樂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方針”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我國室內樂的發(fā)展與普及,關系到我國室內樂在國際樂壇上的地位,同時也關系到我國國民音樂綜合素質的提高。近年來,各專業(yè)院校越來越重視室內樂教學,但室內樂并未廣泛應用于中小學音樂教育中[2]。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為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舉辦音樂會的交響樂團或專業(yè)團體的數(shù)量在穩(wěn)步增長,但能夠針對兒童開展室內樂教育的學?;蚪逃龣C構卻是鳳毛麟角。
兒童可以通過音樂陶冶情操,形成堅韌不拔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自我情感的表達,培養(yǎng)自我控制能力、鍛煉溝通能力及團體協(xié)作能力,使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3]。兒童對于音樂的融入不僅僅是通過接觸音樂來獲得的,更多的是積極參與唱歌、演奏或者創(chuàng)作的過程,這對于兒童是一種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兒童進行室內樂教育的難點在于如何互動、演奏或將音樂活動更好地融入室內音樂中。因此,本文就兒童室內樂教育的可行性和教學模式進行探討,以期為兒童音樂教育方法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一、室內樂團的選擇
首先,可以通過學校的平臺吸引或者聯(lián)系演奏團體或者音樂家協(xié)會,如果音樂教師同時在當?shù)匾魳芳覅f(xié)會任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考慮到普通學校或教育機構中音樂教學相關的資金和人員通常不足,學校也可以選擇與某些藝術文化組織或服務機構合作,或向教育管理部門申請,加強宣傳后某些專業(yè)團體、協(xié)會或者家長也可能對室內樂演奏感興趣。
二、教師在兒童室內樂教育中的角色
在確定室內樂演奏團體后,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就是節(jié)目設計。理想狀態(tài)下的節(jié)目應該包括教師、表演者和兒童,其中教師最能夠了解兒童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而表演者最了解所演奏的曲目,教師與表演者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程度與兒童的音樂體驗感呈正相關。一般的演奏團體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演奏模式和特定的活動安排,雖然他們也想?yún)⑴c兒童室內音樂會的活動設計,但大多數(shù)缺少準備時間,而且對兒童音樂能力的了解不足。因此,由于教師同時具備音樂和兒童教育方面的能力,可以成為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橋梁,在整個室內音樂會的設計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兒童室內樂教學活動
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計不同的音樂活動是室內樂教學的宗旨,只有選擇適當?shù)囊魳?,才能更加吸引兒童的參與,同時也應注意不要低估了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能力和行動能力。兒童早期音樂教育具有不確定性,但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聆聽、唱歌、角色扮演、有趣的方法以及過程的享受等,選擇合適的音樂元素才能讓兒童獲得更美妙的音樂體驗。因此,教師和表演者應該從備選曲目中仔細篩選,為小觀眾描繪出富有想象力和引人入勝的活動。
首先,傾聽是適合所有聽眾的活動,如果兒童在聽音樂的同時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那么他們將會更加投入。研究發(fā)現(xiàn)[4],在兒童聆聽音樂時,教師如果給予高漲的情緒使兒童參與其中,那么兒童的注意力、對音樂的辨識度以及整體音樂活動效率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比如在室內音樂會演奏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對某段音樂簡短而富有情感的介紹,使兒童在聽音樂的同時也可以模仿音樂或者對音樂中的旋律、節(jié)奏等做出反應。這種音樂互動活動對兒童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
運動也是兒童對音樂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5],兒童在聽到音樂時會有動作反應,這些動作可能是模仿老師,也可能是模仿身邊的小伙伴,他們還可以區(qū)分出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以及一段音樂的開始和結束。Morris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對音樂的反應存在普遍敏感性,如果在聽音樂的同時加以道具進行輔助,那么兒童就能更加準確地對音高、音速和音調等變化做出反應。因此,這種道具輔助的運動活動也可以作為兒童室內音樂會的一部分,讓兒童參與到表演者的音樂演奏或合奏中,對于兒童的影響將更具創(chuàng)造性和持久性。
四、兒童室內樂教學方法
兒童室內樂教學過程中,就觀眾規(guī)模來說,每個教室最好是30個兒童和2位老師,如果兒童與父母一起參加,尤其是超過100人時,需要換成更大的活動空間及相應增加教師的名額,但這種相對大型的音樂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否定了室內樂“親密”的本質。此外,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而且離樂器越近越好,也可以選擇用膠帶把舞臺區(qū)域圍起來作為表演區(qū)?;顒幼詈迷趦和约旱慕淌抑羞M行,這樣使他們更容易放松心態(tài)。表演過程中應避免演奏相似的音樂,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交替變換音色、旋律及節(jié)奏,為兒童帶來不同的藝術體驗;整個表演過程最好不超過40分鐘,以適應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給兒童與表演者交流和分享的機會,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詞匯,這有助于兒童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嘗試簡單的旋律,讓兒童了解音樂的高低、快慢及節(jié)奏。此外,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歌曲,邀請孩子們參與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或者選擇一段旋律,訓練兒童在聆聽后可以從演奏中識別它。整個教學過程應該以樂趣為主,保證教師和表演者的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性的語言對音樂進行藝術價值評估。
五、室內樂教學職責
在室內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責首先是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必須提前熟悉所選擇的曲目,提前找到可以合奏的段落和切入點;指導表演者與兒童進行互動,并訓練表演者在交流過程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應負責計劃整個活動,如果有兒童不耐煩,可靈活性地跳過某個階段或重新調整活動順序進行即興發(fā)揮。教師應該掌控整個活動的整體節(jié)奏,讓每個兒童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對表演的各個部分做出恰當?shù)臎Q定。
表演者的職責最重要的就是把演奏音樂準備好,兒童是非常有眼力的,他們能準確分辨出彩排與正式演出;表演者需要提前聯(lián)系學校的老師,了解小觀眾的喜好,并據(jù)此對自己的音樂安排進行適當?shù)恼{整,如果能將音樂主題與目前孩子們的學習內容聯(lián)系起來,將會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表演者自身需要保持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感情,才能引起兒童的共鳴。此外,注意給整場表演留出一些靈活性和即興發(fā)揮的空間,以便與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
六、小結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場旨在向兒童展示的室內音樂會,因為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7]。以上我們關于兒童室內樂教育的模式可能并不適用于每場音樂會,但希望以此給兒童音樂教育者提供舉辦此類音樂會的機會。精心設計和舉辦一場類似的兒童室內音樂會,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兒童對音樂的積極性,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質,并留下震撼而美妙的瞬間。即便這些兒童將來不從事音樂工作,但在自身的修養(yǎng)方面也會得到充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國民音樂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旦,蘭燕,羅曼.我國中小學室內樂教育研究[J].音樂天地,2013(8):8-12.
[2]李曉寧.中國室內樂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現(xiàn)狀[J].當代音樂,2019(9):92-94.
[3]何嬋.小學音樂教育中兒童性格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7(1):47.
[4]Sims,W.L.The effect of high versus low teacher affect and passive versus active student activity during music listening on preschool childrens attention,piece preference,time spent listening and piece recognition[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85,46(9):2611A.
[5]Metz,E.R.Movement as a musical response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1986,47(10):3691A.
[6]Morris,G.M.Movement as an indication of musical understand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2,53(7):2286A.
[7]王旦.在中小學開展室內樂教育的重要性和幾點建議[J].音樂天地,2014(9):18-21.
作者簡介:劉春寧(1983—),男,漢族,山東東營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