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麗
(無錫市惠山區(qū)中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在急診科室,由于患者多為突發(fā)性疾病,并且情況較為緊急,患者和家屬的情緒波動都會比較大,因此具有根據患者的具體需要,對他們采取適當的護理服務。在本次研究中,就選擇83例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服務,旨在研究急救護理中最佳的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在2018年10月~2020年3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3例患者被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根據入院時不同的順序進行分組,其中一組為探究組,共42例,年齡在30~73歲之間,平均(51.45±6.77)歲,24例男,18例女;另一組為參照組,共41例,年齡在31~72歲之間,平均(51.67±6.82)歲,22例男,19例女。經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之間均可比,P>0.05。
對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向其告知病情,并向其家屬叮囑相關事宜,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及時指導患者如何服用藥物。在這基礎上,對探究組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內容如下:(1)調整護理人員的排班。醫(yī)院要根據患者的個人需要、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家庭情況、個人意愿等進行調整,并且急診科室會出現許多突發(fā)事變,要盡量在急診室安排兩名護理人員對急診輸液的患者進行觀察和監(jiān)視[1]。(2)用藥指導。在主治醫(yī)師為患者制定好用藥方案之后,護理人員要嚴格向患者指導藥物的劑量、用藥方法、用藥時間等,并且還要叮囑患者可能會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叮囑患者家屬做好監(jiān)督工作,避免患者發(fā)生擅自停藥、漏服藥的情況;在患者用藥之后,護理人員要及時觀察患者的體征,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況;而患者一旦發(fā)生不良情況,要立即向主治醫(yī)生匯報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3)健康宣教。接診后,護理人員要及時評估患者的病情,同時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發(fā)展情況,并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及時治療的意義和重要性;對于病情好轉的患者,在患者出院時為其發(fā)放健康手冊,可以定期進行電話回訪或座談會,了解患者疾病的恢復情況[1]。(4)心理護理。接診的患者往往病情較重,患者由于對疾病不了解,心理上會出現恐懼、擔心、焦慮等不良情況,護理人員就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幫助患者樹立治療成功的信心,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
(1)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和護理滿意評分(本院自制調查問卷,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滿意)。(2)記錄在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的護理錯誤情況以及患者投訴發(fā)生率。
研究選擇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版本是25.0,患者的SAS、SD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評分用()、t表示、檢驗,P<0.05;護理錯誤情況以及投訴發(fā)生率用[n(%)]、x2表示、檢驗,P<0.05。
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探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但SAS、SDS評分低于參照組,優(yōu)勢明顯,P<0.05。如表1。
表1 對比SAS、SDS評分和護理滿意評分()
表1 對比SAS、SDS評分和護理滿意評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 護理滿意評分探究組 42 53.67±8.24 53.91±8.53 92.72±4.43參照組 41 43.79±5.77 43.21±5.65 87.96±5.61 t-- 6.31 6.72 4.29 P-- 0.00 0.00 0.00
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探究組患者沒有發(fā)生護理錯誤情況和投訴事件,參照組發(fā)生護理錯誤的情況由3例(7.31%),投訴事件有5例(12.20%),因此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為19.51%,(x2=9.06,P=0.00),參照組高于探究組,P<0.05。如表2。
急診科室是對危重癥患者進行急救的主要場所,在醫(yī)院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急診工作的成功與否往往與患者的生命掛鉤,而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質量也會影響急救的效果[2]。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急救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在本次研究中,給予探究組患者優(yōu)質護理,患者的情緒、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也得到了患者家屬的好評。主要因為及時調整護理人員的排版,有利于滿足患者的實際需要,提前跟護理人員進行協調,也能有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的護理,避免了患者在用藥時發(fā)生錯誤,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能夠有效取得患者家屬的監(jiān)督和配合,更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得到了較大提升,改善了護患關系[3]。
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效果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服務更好,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