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紅 陳元平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南院婦科,上海 201499)
腹腔鏡技術目前已作為最常用的婦科手術操作技術[1-2],單孔腹腔鏡技術其優(yōu)點是只需通過一個孔道進入盆腹腔,減少或隱藏手術瘢痕,與傳統(tǒng)腹腔鏡技術相比,創(chuàng)傷更小,但是有明顯的限制性,比如對術者的技術要求,手術操作野的暴露等[3-4]?;诖?,對我院行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良性疾病100例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2019年在我院接受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組,選取接受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的患者100例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年齡21~50歲,平均(36.10±7.129);異位妊娠37例,子宮肌瘤34例,卵巢囊腫2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54歲,平均(26.79±7.727);異位妊娠39例,子宮肌瘤31例,卵巢囊腫30例。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航天卡迪單孔腹腔鏡專用HangTPort進行治療:患者全麻后取頭高腳底位,沿臍輪正中切口,切口長度 :25~30 mm,直視進腹后置入航天卡迪單孔腹腔鏡專用HangTPort,建立氣腹,壓力12 mmHg,腹腔鏡由10 mm通道進入;選擇另3個通道中的2個置入操作器械進行手術。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患者全麻后取頭高腳底位,在臍輪正中或上緣弧形切口,用10 mm trocar穿刺進入,左右髂前上嵴與臍部連線處外1/3各取1個5 mm或10 mm trocar,子宮肌瘤剔除另于左腋前線平臍取5 mm trocar,置入操作器械后進行手術。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的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發(fā)熱情況以及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等的影響以及傷口疼痛程度評估采用言語描述量表(VRS)。患者對瘢痕恢復滿意度于術后1月后復查時進行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
2.1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均順利完成,無中轉(zhuǎn)行多孔腹腔鏡或開腹病例。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術后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體溫、疼痛耐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2.3疤痕恢復滿意度比較 術后1個月患者復查,研究組患者對疤痕恢復滿意99例,1例表示一般,滿意度99%;對照組對疤痕恢復滿意45例,50例一般,10例不滿意,滿意度45%;研究組對疤痕恢復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單孔腹腔鏡技術創(chuàng)傷小,腹部無疤痕,但單孔操作,具有手術局限性。有研究[5-7]報道證明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治療婦科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單孔腹腔鏡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相比,對術者手術操作技能要求較高,須熟練掌握傳統(tǒng)腹腔鏡技能,并經(jīng)過多例單孔腹腔鏡操作訓練,才能克服單孔腹腔鏡視野操作局限和筷子效應引起的困難[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張曉童[9]等研究顯示術中出血量在各項研究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異質(zhì)性,并通過排除臨床異質(zhì)性后采用隨機效益模型提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文獻提出手術出血量的增加和手術難度增大相關[9],本組兩組手術出血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在婦科良性疾病中應用單孔腹腔鏡技術不增加手術中的出血量。
術后早期發(fā)熱是手術引起的炎性反應,一般是非感染性發(fā)熱,術后的輕度發(fā)熱可以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體溫、疼痛耐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jīng)臍單孔術后機體對創(chuàng)傷的應激及組織修復明顯要優(yōu)于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與文獻報道一致[11]。單孔腹腔鏡確實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受,進而術后疼痛的減輕對于患者首次下床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起到非常明顯的影響[11-12]。白細胞主要參與機體對炎癥和免疫反應的調(diào)控,中性粒細胞在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C反應蛋白是機體在急性感染、組織損傷、壞死等發(fā)生時血漿中急速上升的鈣結合蛋白,是臨床最常用的檢測指標[13]。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術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單孔腹腔鏡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相比,是一種安全可行的術式。
手術所導致的腹壁疤痕是一個影響美觀的主要因素,單孔腹腔鏡利用人體腹部最為薄弱的臍孔作為突破口,臍部天然皺縮,無重要臟器及血管,創(chuàng)傷小于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尤其是腹部無明顯可見瘢痕,更易被年輕女性患者所接受,本組研究組研究組對疤痕恢復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單孔腹腔鏡的優(yōu)勢。
綜上,單孔腹腔鏡技術應用在婦科疾病診治中是安全可行的,不影響手術效果及質(zhì)量,且不增加手術風險及并發(fā)癥,并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傷口疼痛,達到更大化的微創(chuàng)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