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一批上世紀留學日本的中國藝術家的自畫像展開討論與分析,這些藝術家對中國早期藝術發(fā)展道路的影響,同時致敬這一代人為中國的藝術發(fā)展道路所做出的貢獻。
【關鍵詞】致敬? 自畫像? 藝術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1-0007-01
曾經有這么一批年輕的“清國人”,基于各種機緣巧合,背上簡易的行囊,滿懷憧憬的來到日本學習油畫藝術。日本雖然不是油畫的誕生地,但確是最早引進油畫的亞洲國度,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不管從距離問題還是費用方面來講日本都是最為合適的藝術留學地。這群“清國人”在日本不斷吸收西方藝術的養(yǎng)分,刻苦鉆研,尋找屬于中國畫家自己的藝術道路。不僅如此,他們在結束日本留學后,“無疑是將美術院校作為重要的學術資源地,進而產生和擴大他們的藝術影響力和文化效應?!弊钪匾氖撬麄儗⒆约旱乃?、所學、所悟都毫無保留地奉獻于祖國的藝術發(fā)展事業(yè)。在這段滿懷自強不息精神的藝術學習道路上,這一代留學生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他們自己的繪畫印跡——自畫像,得以讓現(xiàn)在的我們欣賞到他們的藝術精神。
“自畫像”從古至今都是藝術家表達自己情緒、精神面貌的一種繪畫形式,它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到畫家在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與藝術追求。藝術史上不乏熱衷于自畫像這一繪畫形式的畫家,如17世紀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他從青年畫到了老年,從一系列的自畫像中也能一睹這位偉人經歷輝煌、不幸、落魄的一生?!案鶕?jù)東京美術學校的慣例,西洋畫科(1934年以后改稱油畫科)的畢業(yè)生,在畢業(yè)時都應該給母校留下一幅自畫像?!闭驗檫@樣一條慣例,為后來的我們留下了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研究的寶貴資源與財富。在這些自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岸(李叔同)、陳抱一等油畫前輩的身影。
李叔同可謂是中國油畫界的鼻祖,他不僅是最早在中國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而且還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先行者。藏于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李叔同自畫像》(60.6X45.5cm)(圖1)約畫于1910年,他在自畫像中運用大量的小筆觸,堆砌出自己的模樣,并制造出光影的效果,色彩也是極其豐富,讓人一下子想到馬奈、莫奈、修拉等西方藝術家的繪畫,恰巧馬奈、莫奈等印象派大師曾經都從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中得到過靈感,可謂是東方的繪畫與西方的印象派繪畫有著特別的聯(lián)系。從他的作品中也不難推斷出,此時的李叔同已經受到新印象和后印象等流派的影響。再仔細觀察自畫像畫面的右上方,有明顯用紅色顏料所寫的字跡,并且由上至下,這很有可能是畫家的署名,用這樣特別的中國書法的方式簽名可以知曉李叔同先生善于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tǒng)美術融為一體。
“由傳聞中,我知道他是一個多才博學的人,美術之外,還研究音樂以及其他觀南洋勸業(yè)博覽會時,在那美術館中,倒見到他有幾幅油畫陳列著?!边@是陳抱一在《洋畫運動過程略記》(節(jié)選)中對李叔同的印象。雖兩人只有一面之緣,但從字里行間中也透露著陳抱一對李叔同的敬重之意。陳抱一自身也是對我國新興美術教育做出過杰出貢獻的藝術家。陳抱一自1913年最初赴日留學時,日本正處于一個美術大融合的時代,各樣的西方流派都在日本扎根,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許多藝術流派的風格特點,如浪漫主義、印象派、野獸派等。他被收藏于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自畫像》(60.6X45.5cm)(圖2)大約畫于1921年,作品中一位亞洲面孔的青年,用堅定的眼神注視著畫布外的我們,充滿著理想與抱負。整個畫面色調沉穩(wěn)厚重,有著浪漫主義的典雅,臉部的色彩和筆觸比衣服、背景更為明亮與多變,尤其是眼部最為明顯,這樣的處理方式使面部的光感十足,讓觀者的目光一下子被眼神所吸引,頗有印象派的作風,于此同時他還結合了野獸派的某些表現(xiàn)主義特質。1934年《良友畫報》第85期中“陳抱一專版”中所評論的那樣:“野獸派的作風,運筆流暢而極有把握,用色簡潔,卻充滿著富麗的色彩、技巧的純熟,是永遠使人折服和滿意的?!比绱说脑u論足以證明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不過他對藝術的追求遠不止這些,他試圖創(chuàng)新,為新的時代賦予新的藝術觀念,并積極投身于中國早期美術教育的事業(yè),推動中國藝術的發(fā)展。
對于藝術而言,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摒棄與創(chuàng)新,像李叔同、陳抱一不僅獻身于藝術,還獻身于教育的一代人不應被歷史摒棄,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藝術追求、創(chuàng)新精神、奉獻精神應被歷史牢記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李超.中國油畫研究系列 東京藝術大學藏中國油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章贊(1994-),女,漢族,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