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存
典籍翻譯是近年來國內譯界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其中儒家經典《論語》的英譯研究成果豐碩。在眾多研究成果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張德福博士新著《漢學家〈論語〉英譯研究》(2018)尤為值得關注,該書特色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
一是內容豐富完整。該書以史學視角,針對19世紀60年代以降漢學家《論語》英譯的四個階段,考察譯者個人背景、歷史文化語境、翻譯動機與翻譯目的等因素,運用跨學科理論多維度研究漢學家《論語》英譯現(xiàn)象。全書主要研究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漢學家及其《論語》英語全譯本,譯本數(shù)量多達13個,但也簡要論及其他身份的譯者(如華人譯者)及其譯本,所涉譯本近乎30個。就研究對象及其內容而言,該書豐富而完整的程度為同類學術研究成果所僅見,實可謂填補了《論語》英譯研究的一個空白。
二是結構合理嚴謹。全書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和第六章分別為“緒論”和“總結與思考”,而第二章至第五章為主體部分。每一章都有三到五級標題,主體部分每章末節(jié)的總結內容精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該書在內容編排上以時間為軸線,采用歷時和共時兼顧的研究理路,凸顯典型個案研究,清晰展示了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漢學家《論語》英譯的階段性特征。所附“參考文獻”涵蓋古今中外文獻近400種,而“《論語》英語全譯本列表”和“《論語》英譯者人名索引”彌足珍貴,所涉信息豐富、詳實易用,儼然是一個小型語料庫。
三是論點嚴密新穎。該書聚焦?jié)h學家《論語》英譯本典型個案,例證細致入微、論述深刻、觀點鮮明,對前人觀點也時有批判性見解,其中多個譯本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特別是該書第六章,在漢學家及其《論語》英譯本個案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并揭示出漢學家《論語》英譯本迄今在翻譯取向上的發(fā)展歷程和呈現(xiàn)特點,即從直譯到釋譯再到多元化翻譯之衍變、內外因素對譯者翻譯動機、目的乃至譯本形態(tài)之制約、漢學家主體性地位在不同階段之彰顯、中國典籍外譯所追求的“中和觀”等,其論斷言之有據,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方法多元互補。該書采用歷時性研究為主并兼顧共時性研究、定性和量化分析相結合的思路,運用融微觀的文本分析和宏觀的文化研究為一體的綜合研究方法。同時,誠如該書“緒論”所強調,描述翻譯學思想貫穿于整個研究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在分階段研究漢學家《論語》英譯個案的過程中,重視譯者和譯本的互證研究,針對具體的研究對象與內容,靈活運用語言學、詮釋學、比較文學等跨學科理論,以及語言學派、功能主義學派、文化學派等翻譯思想和方法,在相互協(xié)調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和效果。
綜上所述,張德福博士的該本專著脈絡清晰、史料豐富、論據可靠、論證嚴密、觀點新穎,實為研究漢學家《論語》英譯的創(chuàng)新之作。該書既可為中國典籍外譯提供理論借鑒,又能為中國典籍外譯與傳播在實踐和政策方面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 ? ?王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