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廷分,張德春
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啦啦操運動在迎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以一種全新的姿態(tài)被納入到體育教學選修系統當中,并利用其陽光健康的形象特征,成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順勢成為學生終生體育意識養(yǎng)成的新途徑。
為此,通過深入地了解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啦啦操運動的開展情況,發(fā)掘及總結影響啦啦操開展的因素,并制定系統的科學對策及改革措施,從而發(fā)揮成都文理學院自身資源優(yōu)勢,這既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也期望能夠為高校啦啦操運動的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鑒。
通過調查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啦啦操運動的普及情況調查,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給出解決的對策,為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啦啦操運動的普及情況調查提供理論依據。
本文以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啦啦操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為研究對象,以成都文理學院的體育教師及部分學生為調查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選題及研究內容的實際需求,筆者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中國期刊網,以及成都文理學院圖書館等途徑,將“啦啦操運動”、“啦啦操運動高校開展現狀”為關鍵詞,共檢索相關文獻資料3318余篇。
2.2.2 問卷調查法
依照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實際要求,以自編的形式設計了《關于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啦啦操運動開展現狀調查》的問卷,其中包括師資隊伍、開展情況、學習情況、認知情況等方面。另外,在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方面上,本文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對成都文理學院的200名學生發(fā)放問卷,回收問卷196份,回收率為98%,其中有效問卷為192份,有效率為97.9%。
2.2.3 實地調研法
為進一步了解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啦啦操運動開展的實際情況,筆者便對成都文理學院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地考察,為本課題的研究及撰寫提供現實依據。
2.2.4 數理統計法
對本課題的問卷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相關整理,并運用Excel軟件進行分類總結,從而得出相關的數據結果,為本課題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2.2.5 邏輯分析法
在本文的撰寫過程中,主要運用對比分析法、歸納總結法等方式,對現有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整理、概況,從而有效地增加本文論證的科學性。
3.1.1 成都文理學院師生對啦啦操運動認知情況調查分析
表1 成都文理學院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n=200)
圖1 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對啦啦操運動的認知程度調查
根據表1及圖1中的數據顯示,不難發(fā)現,在被調查的200名學生中,對啦啦操運動非常了解的學生只有6人,所占比例為3%;對啦啦操運動比較了解的學生有60人,所占比例為15%;對啦啦操運動一般了解的學生共有90人,所占比例為45%;還有68人表示對啦啦操運動不太了解,所占比例為34%。由此看來,目前成都文理學院的學生對啦啦操運動的認知情況明顯呈現出金字塔結構。
表2 成都文理學院學生了解啦啦操運動的主要途徑(n=200)
根據表2中的數據表示,其中通過校園傳播媒介得知啦啦操運動的有49人,比例為24.5%;通過NBA、CBA等賽事得知的人數為58人,比例為29%;通過周邊同學、朋友等傳播途徑的僅為58人,比例為29%。這也表明在學校當前已經停設啦啦操運動的前提下,多元化的校園傳播媒介及專業(yè)賽事轉播是學生獲取啦啦操運動信息的重要途徑,反觀體育社團、人際傳播等方式則效用不大。
圖 2 學生關注啦啦操運動比賽、表演實際情況
事實證明,校園啦啦操比賽及表演是提升學生認知的最佳途徑,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圖2中,發(fā)現被調查的200名學生只有46人表示經常關注啦啦操比賽及表演,占總人數的23%。此外,還分別有25%和31%的被調查學生認為一般了解或從不關注。
3.1.2 成都文理學院學生學習啦啦操運動的調查分析
圖3 學生學習啦啦操運動時間的調查情況(n=68)
通過調查,發(fā)現被調查的200名學生中共有68名學生學習過啦啦操運動,其中有30人學習啦啦操運動為2年,占總人數的44%,這部分學生主要為大四學年學生,并通過體育選修、專修的形式學習啦啦操;還有27人學習啦啦操的時間為1年,占總人數的40%,這部分學生主要為大三學年的學生,經過短暫的培訓指導后,其專業(yè)能力及技巧水準相對較低。
3.2.1 相關領導部門重視程度不夠
一般來說,高校體育類項目經常是“自上而下”式的管理模式。因此,上文的調查研究,發(fā)現成都文理學院校領導及相關部門對啦啦操運動并不重視,這直接影響到了啦啦操運動的開展情況。
3.2.2 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素質有待加強
當前,雖然成都文理學院每年也會組織及舉辦體育教師培訓講座及課程,并吸引了廣大師生的一直關注。但是,由于啦啦操運動的教練員人數相對較少,并且還存在健美操專業(yè)兼任的現象。
3.2.3 啦啦操運動開展經費不足
通過現有的調查得知,成都文理學院在開展啦啦操運動
比賽及活動時,除學校所提供的專項經費外,實際上大多以自費或社會贊助的形式,無法對啦啦操運動隊隊員及其他學生形成激勵作用。
3.2.4 啦啦操運動訓練及內容配置不科學
正因為啦啦操運動融合多項體育運動的優(yōu)勢,才能夠得到大學生群體的一致喜愛。因此,作為一項系統的訓練工程,只有依靠科學的訓練方案計劃及合理地時間安排,才能實現較好的效果。但是,成都文理學院啦啦操運動項目的訓練雖然為每周三次,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而是大多集中于賽前的高強度訓練。這既容易操作學生身體體能及機能的嚴重透支,也難以讓學生在學習及訓練中,領會到啦啦操運動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在教學內容方面也存在“輕理論、重實際”的問題,長期以往,必然會忽視學生們的基礎動作訓練,導致學生對啦啦操運動的學習潛力不斷下降,進而出現技術動作能力及運動損傷幾率的提升。
3.2.5 學生對啦啦操學習的興趣存在認知偏差
但是,通過前文調查所述,發(fā)現學生群體對啦啦操運動的認識興趣普遍較低。
3.3.1 引進專業(yè)師資隊伍,強化現有培訓機制
為不斷適應高校啦啦操運動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多樣化演變的趨勢,成都文理學院體育專業(yè)管理部門應該構建完整、科學的培訓機制,用于為學生群體提供更加專業(yè)的理論教學及專業(yè)指導。
3.3.2 提高啦啦操宣傳力度
競賽及表演是體育項目運動得以開展的最好途徑及載體,也是學生深入了解運動形式的窗口。
3.3.3 實現啦啦操運動訓練及教學改革
通過借鑒其它體育運動項目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等有益經驗,將啦啦操列為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遵循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3.3.4 構建穩(wěn)定經費制度,推動競賽活動進一步開展
首先,建立快速的場地設施使用報批、審批制度,在學校計劃安排的訓練時間之外需要時間場館、設施進行訓練的,場館管理部門應根據舞蹈啦啦操隊的報批要求積極進行協調,加大場館、設施的開放力度。
4.1.1 首先,成都文理學院啦啦操運動的教練員隊伍并不能滿足當前學生們的實際需求,應當從學歷水平、專業(yè)能力層面入手,通過人才機制的創(chuàng)新來實現學生技能及理論知識的進步。
針對師資力量不強的問題,應當加強學校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引進專業(yè)的優(yōu)秀啦啦操教師,在提升現有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同時,實現啦啦操運動的多樣化發(fā)展。
4.1.2 在訓練方面,目前啦啦操運動隊主要以賽前集中訓練為主,其訓練內容及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缺乏科學的理論教學方案及實踐訓練。
面對以上內容既要拓寬現有的訓練內容及方法手段,還應該充分重視起其基礎訓練及素質訓練,改善現有學生體能及技術動作不達標的現狀。
4.1.3 在經費制度及學校重視程度方面上,成都文理學院當前并沒有相對完整的經費補貼制度,而是通過有限的教學設備及器材進行教學訓練。
校方應該增加啦啦操運動項目的專項經費計劃,集中并利用現有的資源優(yōu)勢,促進校園及校際啦啦操運動表演及競賽的開展。
4.1.4 在學生缺乏有效地正確認知方面
對于學生認知偏差的問題,需要借助學生社團、俱樂部等現有的高校人力資源優(yōu)勢,拓寬啦啦操運動員后備人才范圍,并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宣傳的優(yōu)勢,實現啦啦操運動校園開展宣傳的強化。
為此,針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也相應地提出了相應地對策,即:一是開展教練員培訓制度及人才引進機制;二是>構建穩(wěn)定經費制度,拓寬現有渠道;三是轉變現有教學內容及模式;四是推進啦啦操比賽多樣化開展,促進高校宣傳及教學資源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