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話,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后,就會使人不必耗費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地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一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習習慣;重要性;關鍵期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有十年的時間了。十年的教學經(jīng)歷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促進他們的學習乃至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受益無窮。反之,不良的學習習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俄羅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烏申茲基曾這樣說過“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像是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可老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二、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
在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過程當中有很多的關鍵期,所謂“關鍵期”即發(fā)展各種能力的敏感期,兒童心理、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這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nèi)在需求受到阻礙而無法發(fā)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后想要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例如:2歲半左右是人類計數(shù)能力開始萌芽的關鍵時期;4歲左右是人類開始學習外語的關鍵時期。那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是在什么時候呢?眾多的教育家一致認為應該是小學階段。作為一名小學老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家贊譽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那么孩子是花朵,我們就應當是呵護他們健康成長的雨露。
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思考以及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老師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孩子比較容易在模仿中學習。因此教師在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要求學生寫正確、規(guī)范的字,那教師自己在黑板上的板書也要工整,要求學生說普通話,自己就得帶頭說普通話。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細節(jié)開始,持之以恒。在教學中有許多細節(jié),如坐的姿勢,兩腿并攏,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筆的姿勢,要做到“三個一”,即一寸、一拳、一尺;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等,這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必須有一個過程,一個好的習慣起碼要6個星期才能養(yǎng)成。教師除了在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還要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請求家長配合教師工作,在家監(jiān)督孩子的行為。
(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培養(yǎng)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
我相信很多老師都面對過這樣的情況:走進教室,有的孩子在竊竊私語,有的孩子慌慌忙忙地準備課本及學習用具。整個教室顯得鬧哄哄的。這樣的情形勢必會影響老師上課的心情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要求學生養(yǎng)成課前準備的習慣非常重要。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準備習慣,我給學生了制定的課間五步驟:1.準備下節(jié)課學習用具;二、對齊桌椅;2.檢查座位清潔;3.快步上廁所;4.回到教室周圍文明休息。要求學生聽到上課鈴后快步走進教室靜息,等待老師進堂上課。每天由值日生檢查,任課老師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學生便能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三)培養(yǎng)孩子預習習慣,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知識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是激發(fā)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古人說得好“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時要多想、勤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告訴我們,對待學問必須要有一種懷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從輕信?!坝幸蓡枴?,有求知欲,則有興趣,這樣,孩子們就會帶著問題來上課,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學習興趣更濃,成績也就會更好。所以,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們課前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
(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課堂,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習慣
識字、寫字教學是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幾乎每天每節(jié)課都會涉及到。然而識字,寫字教學相比閱讀教學而言又顯得比較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多動腦筋,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生字時,我采用編字謎,編生字故事等形式來進行識字教學。通過多種生動有趣的形式來識字。如在閱讀中識字,在看圖說話中識字,在生活實踐中識字……每個孩子也喜歡用不同于別人的方法來識字。自編字謎,編故事,做加減法一樣,加一加,減一減,換部首、聯(lián)想法,編順口溜等。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張而有弛,讓孩子們在快樂的課堂上快樂地學習。
(五)尊重他人,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
課堂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是對回答問題學生的尊重,更是會學習的表現(xiàn)。正所謂:會聽即是“聰”,可是在課堂上不少孩子不善于傾聽,覺得別人的發(fā)言與自己無關。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在聽別人回答問題時堅持“三個到”:耳到、眼到、心到。耳朵聽說話人的語氣,語音、語調(diào),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說話人身上,多聽別人的發(fā)言,做一個有心人。同時請學生來當小老師評價別人的回答。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聽力的訓練,比如在午讀課時給孩子們念一些動聽的,有意義的故事,提醒他們要叫醒自己的耳朵。
習慣的培養(yǎng)猶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勁退千尋”,所以培養(yǎng)習慣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否則良好的習慣之舟就會擱淺,甚至倒退。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笨梢?,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將使人終生受益。正所謂“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作者簡介:
龐吉香 1983年12月 ?女 ?漢 ?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