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桂花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蔽覀兊恼Z文教學的根本落腳點是在語言文字的運用。如何在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需要我們每節(jié)課都要有明確的語言訓練點,通過有效的訓練以達成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目標。那么,何為語言訓練點,如何確定每堂課具體的語文訓練點,
關鍵詞:語言訓練點;課程目標;文本特點;學情;理解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本褪钦f,語文教學的根本落腳點是在語言文字的運用。
把語言文字的運用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我們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認真思考,根據(jù)語文課程的目標,孩子的所處年級在語言理解和表達應該達到的水平,運用語文教材,幫助孩子達到相應的水平。如何在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需要我們每節(jié)課都要有明確的語言訓練點,通過有效的訓練以達成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目標。那么,每堂課具體的語文訓練點的確立,就是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和明確化,也是實現(xiàn)目標的重要方法和保證。
一、何為“語言訓練點”。
如何確定語言訓練點,我們首先要明確什么是語言訓練點。
這里的“語言訓練”指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聽說讀寫開展的一些指導與練習活動。“所謂語言訓練點”就是指那些與我們的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一些分項的語言知識、技能和方法。它既有利孩子理解課文的內容,又能幫助孩子習得言語模式,積累語言材料,是師生進行語言訓練的憑借。它可以是課文中關鍵的詞、句、段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言語圖式,也可以是一種言語表現(xiàn)的感覺、習慣和能力。教學中,抓住了語言的訓練點,我們的指導才能變得切實而有效,學生的言語學習才會有所憑借。
如,以敘事寫人為主的課文經(jīng)常會有一些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課文《橋》一課,從頭至尾有對洪水的描寫。這些精妙的細節(jié)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增加了事情的真實性。《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一開篇寥寥幾字便透露出周總理逝世時悲傷凝重的氛圍和人們極其悲痛的心情。閱讀教學時,抓住這些訓練點,體會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主題的認識,還可以學到很多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適當加以運用,是學生言語表達獨特感受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二、選取“語言訓練點”的參考點。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每一篇文章里都會有很多這樣的語言訓練點,只要我們在備課時落實文本細讀,這是不難找到的。而在眾多的語言訓練點中,如何確定或者選取恰當?shù)挠柧汓c,這是需要進一步深度思考的。一節(jié)閱讀課,抓準了語言訓練點,才算真正地把握住了文本。反過來說,選取好了課堂的訓練點,就是選取有效的教學內容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有效地確定一堂課的語言訓練點,我覺得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慮:
1.課程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從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制定了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它對各個學段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規(guī)定,綜合了語文知識、方法、能力、習慣等多方面的因素,總結了我國語文教育界權威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認識,凝聚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實踐經(jīng)驗,是我們制定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jù)。它從宏觀的角度大致框定了每個學段語言訓練點的范圍。
2.文本特點。我們在確定語言訓練點的時候,除了考慮課程目標的要求之外,還要分析文本的特點,結合文本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具體的特點來確定。在進行文本細讀,教師首先應潛心讀文,把握住文章的特色,語言趣味點或聚焦點。然后,我們還應結合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單元編者的意圖和教學目標綜合把我,進行有效的教學解讀。在挖掘書有價值的語文因素之后,再緊扣語言文字訓練點制定教學目標。
3.學生學情。選擇語言訓練點時,除了要考慮課程目標和文本特點之外,還應該照顧到孩子學習的年齡特點。課堂教學所有的訓練目的是學生的言語發(fā)展。在確定訓練點時,根據(jù)孩子所處年齡階段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和需求,選擇恰當?shù)狞c,才能保證訓練的有效性。
三、確定“語言訓練點”的注意點
1.訓練點要小而精,一課一得,落實質量。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一堂課的容量也就有限,訓練點多了,就會造成哪個點都訓練不到位的結果。所以,我們在確定訓練點的時候,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追求數(shù)量,而是要求質。求質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重點考慮孩子言語發(fā)展真正需要的點;第二,文本恰到好處地支撐著語言訓練的點;第三、最能接近孩子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點。
2.注意各訓練點之間的關聯(lián),要有全局意識。語言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訓練點都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與其他的訓練點有著某種關聯(lián)。在確定訓練點時,我們就不能只看一課,而應該看一冊、一學年,甚至整個學段的范圍,從語文知識系統(tǒng)的角度來考慮訓練點的選擇。這樣,孩子語言訓練變得系統(tǒng)化,能循序漸進地習得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方法。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語言不能從詞典上學,沒有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學不好的。語文課上學生語言學習是通過課文學習的,通過課文中豐富的規(guī)范的語言輸入來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通過情境化的語言輸出來促進課文語言的同化。
吳忠豪教授強調,以往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要走兩個回合,第一是通過課文語言來理解思想內容,第二是理解思想內容以后,再來認識課文思想內容的表達形式,語文課的重點是要進行第二個來回的教學。這“兩個回合”只是概括了閱讀的過程,學生學語文還應加上第三個回合,就是言語實踐?!袄斫狻辈坏扔跁斑\用”,只有會“運用”了,才是真正地理解了。
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減少課文內容的分析,把省下來的時間放在語言的訓練上。每一堂課,精心確定好語言訓練點,讓孩子一課能有一練,一課能有一得。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從“閱讀主導”變?yōu)椤氨磉_主導”,“理解”與“運用”并重。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地在教“語文”。
參考文獻:
[1]吳忠豪主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語文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