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旺霞
【摘要】小學繪畫憑借它代表性的技能,使得小學繪畫教學成為小學重要課題的其中之一。學生整體的繪畫質(zhì)量的提升對大的層面的美術素養(yǎng)來講,意義深遠。本文主要依據(jù)日常實踐,從點到面來闡述,各個方面對繪畫水平提升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繪畫? 美術?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228-02
在日常生活中,繪畫這種形式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藝術方式,操作起來也是相當簡單方便的,學生不需要特別的工具去操作,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進行藝術的創(chuàng)作了。正時因為這種藝術形式的簡單和方便,則吸引了廣大小學生的喜愛,但是為了能夠使得小學生們的繪畫技術有所提高,老師們能夠充分的勾起小學生們的興趣點,以下是對繪畫方面進行的策略分析。
1.體會與想象
藝術在生活中可謂說是無處不在的,任何東西都能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無論是真真正正存在的,還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需要通過紙和筆將其進行還原。然而在真正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靈感的來源都離不開最初眼睛所見之后對其的思考與認識,通過繪畫者認真的思考、體會之后,才能夠通過筆和紙最大限度的將其還原到畫紙上,才能夠使得畫紙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能夠站立有神。當然,立體圖畫則可以通過我們對立體圖像細致的想象,便能夠?qū)⑵湓诋嫾埳铣尸F(xiàn)出來。才不會畫出平面圖畫來。然而,在小學生最開始學習繪畫的時候,老師對小學生細致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相當重要的。比如,在“周末日記”這節(jié)課的時候,通過老師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對即將到來的周末進行想象。
在學生想象的周末里,有的在周末進行游泳,有的和小朋友們一塊打籃球,有的則一起約著去郊游。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心情越來越高興,氛圍也越來越歡快,學生將這種高興的心情也都融入到了繪畫當中。通過學生們的想象,他們所呈現(xiàn)在紙面上的繪畫反而看起來并不是那么整齊有序,像圖畫中騎自行車郊游的小孩子身體是傾斜的;和朋友一起打籃球的小朋友頭則是向下的;有的在跳繩的時候胳膊都是緊閉的等等。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則是教導小學生去深入理解人體構造,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的肢體間的狀態(tài)。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進一步的明白這些身體機能原理。進而對原有各自繪畫當中有問題的部分進行相應的改正。由此可知,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需要去想象,當然老師也應及時的給予學生一些引導,通過這樣來讓學生們的感觸更為直接。
2.熟練運用線條
彎的、平的、寬的等等這些都是線條能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它也是繪畫層面最為簡單的一部分。對線條的使用方式不同,其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比如:物體的明暗程度,物體的輪廓勾畫等等。教師對于這種繪畫使用技巧應當有計劃有安排的向?qū)W生們進行傳授,這對于學生們繪畫的學習也很有幫助。比如,在“草叢中”這節(jié)課中,通過讓學生采用聯(lián)想的方式,在自己的腦海中對草進行想象,并將其呈現(xiàn)在畫紙上。在意料之中的是,有些學生則為了使得草更加真實,則對草進行線條勾畫;有的同學為了使得圖畫看起來更為簡潔,則將鋸齒線條運用其中;等等。通過以上學生創(chuàng)作出來的結果,老師們對這些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編組。目的是讓學生自行的進行討論,分析每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最終得出來了,在使用鋸齒線條畫出來的圖畫則整體顯得更為簡潔,清晰明了,能夠?qū)D畫本身進行有效的裝飾,這種筆法講究快,簡。這種筆法相對于大片的繪畫當中更為適用。然而通過勾勒呈現(xiàn)出來的圖畫則整體看起來更為真實,這種方法使得對某一特定的物體進行特寫,則能夠突出物體本身的真實感。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則使得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了解不同線條之間的不同表達方式,從而使得學生對于繪畫整體又有了新的認識。
3.加強繪畫中的色彩理論教學
在色彩學習之前,勢必要了解顏色之間的搭配,顏色有什么構成。比如:顏色的三種基本色,不同顏色與不同顏色之間混合所形成的其他顏色等等。老師需要及時的告訴學生,任何物體的顏色并不是本身肉眼所看到的那樣,我們所看見的顏色其實都是通過太陽光反射之后的結果。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藍光和綠光都會被紅色所吸收,傳播出來的也還是紅色。三種基本色光混合在一塊就成了白色。由二原色混合組成的顏色有橙、紫、綠,紅+黃=橙。色彩理論上的知識不單單以上列舉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顏色以及純度和亮度,這些知識都需要學生有所了解,這樣在學生具備一些知識的前提下則對美術行業(yè)的綜合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掌握冷暖對比的能力
一幅冷暖搭配合理的繪畫,在實際展示給大家的時候,整體給人的感覺仿真度很高。在人們對這幅畫欣賞的過程中也不會覺得累。冷暖之間的調(diào)和在繪畫過程中幾乎無處不用,像人物畫、風景畫等等都需要運用這一技巧。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夠使得繪畫整體使欣賞者覺得自然舒服。老師在同學生授教的過程中要仔細的同學生講清楚它們之間的原理,這樣學生運用起來就會輕松自如。紅色和黃色屬于暖色、綠色和藍色屬于冷色,冷暖程度會隨著它們自身顏色的亮度增大呈相反方向變化。比如:綠色顏色亮度越大,則顏色本身就越偏暖;紅色顏色亮度越大,則顏色本身就越偏冷。然后,學生還需要了解的就是。受光面會隨著光源的冷暖進行著相應變化。比如:在暖光源照射下,受光面色調(diào)普遍偏暖,而背光面則偏冷。相反在冷光源照射下的道理是一樣的。其次,光源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也應有所了解。比如:一般情況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白熾燈光、火光等為暖光,冷光則由天光、日光燈光。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生能夠不間斷的進行加固理解,并將其運用到實踐當中。比如:在實際的課堂中“城市美容師”這一課中,老師著重同學生強調(diào)要運用冷暖色調(diào),去突出環(huán)衛(wèi)工橘色的衣服,通過老師的一番講解,學生對橘色衣服彩云冷色調(diào),使得橘色清晰的在學生作品中呈現(xiàn)出來,其呈現(xiàn)的結果反映出學生們對于冷暖色調(diào)的把握還是相當不錯的。一篇繪畫作品的成與敗與這幅繪畫當中所運用的冷暖色調(diào)是否合理有著很大的關系,日常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僅僅是開頭的一部分,理論的基礎下還應該加上不斷的實踐聯(lián)系,這樣才能夠使得作品更為出色。
5.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繪畫不像照片那樣需要一對一還原真實,其中在繪畫的時候可以富含一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增添一些藝術特色。最終作品呈現(xiàn)給大家的樣子肯定會使欣賞者贊不絕口。比如:梵高的《星月夜》這個作品中,梵高并沒有按照實際星空那樣進行還原,反而用一條線勾勒出了美妙的星空月夜,這樣卻依然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創(chuàng)造力對于繪畫過程中的影響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堂則是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最佳地方,而教材則是老師最佳的工具。就像“這個地方有點怪”這堂課里。老師讓學生在這個課堂里盡情的進行想象,想象自己心中美好的家園是什么樣子的。有的則畫出了高高的大樓,有的則畫了花園洋房還有魚塘,還有的則畫的房子周邊好多運動設施。由此可見,在整個課堂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都得到了很好的釋放。
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繪畫所占據(jù)的地位舉足輕重。老師應當采取正當有效的辦法進行培養(yǎng)。通過課堂,教材以及新鮮的方法進行學生培養(yǎng)。在以上所列舉的五個措施之后,學生們的繪畫水平將會有一定的進步,這對美術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娟.素描,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基礎[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