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一個人的村莊》是劉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經(jīng)營的一個意象。也就是說,劉亮程把他所有的看似雜亂的意象都歸結(jié)為“村莊”,讀來別具鄉(xiāng)村風味,即使是截取其中一段,哪怕是幾句話,我們也能知道他在寫哪里。比如《風中的院門》里寫道:“聽見日日的撕裂聲,風已經(jīng)刮進韓三家的院子,越過馬路吹進我們林帶的樹。那個撕裂聲是從韓三家的拴牛樁上發(fā)出的,它直戳戳插進夜空里,把風隔開一道大口子,就像一匹布撕成兩匹,一場風變成兩場?!边@種聽覺的感受,不僅將風形象地呈現(xiàn)在人的面前,更多的讓我們感受到這是寂靜無聲、空曠遼闊的地方才獨有的,在大廈鱗次櫛比的城市,是決計找不到的,濃濃的鄉(xiāng)村的味道便撲面而來。這就和我們學生筆下放在哪里都是一樣的“風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故而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受這種意象的整合性,將每種意象物盡其用。
蘇教版《現(xiàn)代散文選讀》中將劉亮程的《寒風吹徹》放在“是什么讓我們感動”這一單元中,很明顯,這是想讓學生感受他的情感,那通過什么能感受到呢?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劉亮程筆下那各種“村莊意象”的剖析。比如:“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場雪,都會懷著莫名的興奮,站在屋檐下觀看好一陣,或光著頭鉆進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讓雪知道世上有我這樣一個人,卻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亂跳的年輕生命。”從這段文字里,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劉亮程是將自己與世間萬物置于一個平等的狀態(tài),雪也好,風也罷,在他的眼中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正是這樣平等的意識,讓劉亮程的文章如此感人,而這也正是學生的作文中所欠缺的。
一篇好的散文,應(yīng)該善于從現(xiàn)實擴散開去,用回憶為線串成一系列鮮活而生動的細節(jié),引領(lǐng)讀者隨著你的描述進入你的世界,感受你的感受。比如《炊煙是村莊的根》中寫道:“哦,我記得那天刮風,我們家樹上的一片葉子,和李家樹上的一片葉子,在空中遇到一起,臉貼臉,背碰背,像一對戀人和兄弟,在風中歡舞著朝遠處飛走了。”這段對童年生活的想象將兩家人的關(guān)系寄托在樹葉上,既形象,又真實。除了想象,聯(lián)想也是很不錯的方式,《城市過客》中有這樣一段:“這座城市的許多尺寸不是按鄉(xiāng)下人的標準和習慣設(shè)計的,適應(yīng)它得有一個過程。好在我聰明,懂得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參照。比如小汽車的門比狗洞稍大一些,進車門時就要比進驢圈時頭再低一些;城市缺少塵土,不用常拍打衣袖和屁股,但手不能閑著,要時時摸摸口袋里的錢在不在;街道固然寬闊,但屬于每一個人的路卻窄得可憐?!背鞘兄械囊磺性趧⒘脸痰难壑卸际青l(xiāng)村的“異變”,通過這樣的聯(lián)想,不僅將城市與鄉(xiāng)村進行了很好的比較,還可以凸顯出心中獨一無二的愛。教師在作文教學的課堂中,應(yīng)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一條主線將它們串聯(lián)到一起,這樣的文章才能吸引人。
我希望通過對劉亮程經(jīng)典散文的剖析,引導學生逐漸吸入這種味道,在對意象的把握中逐步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