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霞
作業(yè)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適當布置一些課外活動作業(yè)是必要的。然而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自主完成作業(yè),完全是在老師的監(jiān)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強為之,對他們而言,作業(y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負累。造成這一不良現象,主要是教師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失去了作業(yè)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時長期機械抄記、單調乏味的作業(yè),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我們有必要依據多元智能理論、發(fā)展性理論以及新課程改革要求,重新全面認識作業(yè)的意義,尊重學生的差異,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又要關注優(yōu)秀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能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悟到生活處處皆語文。鑒于這種現狀,我在教學過程中對語文分層作業(yè)的設計做了一些探究。
一、作業(yè)內容多樣化
(一)常規(guī)作業(yè),穩(wěn)抓穩(wěn)打
在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引領下,要注重學生的書寫習慣和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自由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個性作業(yè),尊重差異
1.我是小小書法家
使用專門設計的硬筆書法練字紙,提高學生對書寫的重視程度。在班級或學校組織漢字書寫大賽,全面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
2.展開想象,隨文寫話
例如,學習了關于描寫春天、秋天的文章,讓學生也仿寫幾句描寫春天或者秋天的句子,并且配上精美的圖畫,發(fā)揮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巧妙預習型
為了做到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針對課文中重點篇目設計精準的預習卡,幫助學生完成預習。
4.重視積累型
制作《我愛閱讀》讀書卡,幫助學生完成積累。
5.激發(fā)興趣型
學習了課文中的古詩后,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為古詩配畫,根據詩意將自己感悟到的景象畫下來。
6.樂于表達型
設計活頁的作文紙,在學生閱讀完一本書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作文紙設計得美觀又獨特,對于比較好的文章,教師積累下來,裝訂成冊,讓學生相互傳閱學習。
7.能力培養(yǎng)型
高年級的教材中都有綜合性學習這一內容,教師可以在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上網收集信息,查找資料,然后把有價值的內容下載下來,或抄寫在自己的閱讀筆記上,以提高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8.尊重差異型
適當減少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作業(yè)量或適當降低作業(yè)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yè),使他們易學、樂學。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yè)。這樣,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煉,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而且也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如在寫話練習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yè):(1)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鳥語花香、煦日陽光”一組詞描寫春天;(2)運用以上詞語并運用總分結構寫一段描寫春天的話;(3)發(fā)揮想象,將“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春天美景寫具體。這項練習分為三個層級,針對不同學習層級的學生。承認學生發(fā)展存在著差異性,不搞“填平補齊”,通過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尊重學生的差異,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通過不同作業(yè)的訓練引導他們吸取、探究知識。
二、作業(yè)過程個性化
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承認個體差異,把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來開發(f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施因材施教策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針對不同形式的作業(yè),學生可以自主完成,可以組成合作小組討論完成,也可以搜集資料,借助網絡的力量完成,甚至可以跟父母共同完成。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作業(yè)觀需要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有趣、面向全體、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yè)觀,不斷地探索,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情感得到體驗,學習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