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寧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ICU 是醫(yī)院重要組成部分, 科室內集多功能呼吸治療儀、中心監(jiān)護儀[1]、床旁監(jiān)護儀等先進的醫(yī)療設備于一體, 能為危重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療與護理服務。由于ICU 各種儀器運轉時會產(chǎn)生噪音[2],外加受疾病的影響,導致ICU 患者的睡眠質量普遍較差。 ICU 患者出現(xiàn)睡眠障礙后,將會導致機體代謝、記憶能力和免疫功能等異常,不僅延長ICU 治療時間,還會降低康復效果。ICU 病情兇險、復雜程度高[3]、治療周期長且患者需長期臥床,因此發(fā)生壓瘡的概率較高,尤其是足部。 壓瘡患者會出現(xiàn)皮膚發(fā)熱、潰爛等癥狀,還有可能提高感染率,使免疫機制遭受破壞,若久治不愈,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器官功能,使ICU 治療的風險及難度增大。 足部專項護理是專門針對足部開展的一項護理措施,針對性較強,能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提供優(yōu)質舒適的護理服務,以減少各類風險,提高生理舒適度。 現(xiàn)探析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該院 ICU 收治的80 例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措施的臨床可行性, 匯報如下。
80 例患者均來源于該院ICU,均分成兩組,常規(guī)組男女之比為 22:18,年齡 56~80 歲,平均年齡(65.84±5.81)歲;試驗組男女之比為 25:15,年齡 57~79 歲,平均年齡(65.73±5.50)歲。 兩組臨床一般資料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滿足研究對比要求。
納入標準:(1)患者意識清醒,且既往無睡眠障礙史;(2)入 ICU 后出現(xiàn)睡眠障礙;(3)預計 ICU 治療時間>1 周;(4)患者對該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昏迷患者;(2)下肢深靜脈血栓者;(3)足部或下肢骨折者;(4)治療期間轉院或死亡者。
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內容如下: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通過播放音樂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夜間將各種設備報警的音量調低,并下調燈光強度;開展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磕碰床邊物體,與患者溝通時,降低音量,并提醒患者音量不宜過高;定期協(xié)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密切觀察患者膚溫變化,可采用氣墊床、軟枕等提高舒適度。
試驗組給予足部專項護理:(1)體位護理:為防止患肢一側壓迫時間過久,普通患者間隔2 h 翻身一次,壓瘡高?;颊呖蓽p少翻身時間, 間隔1 h 調整一次體位,并且翻身時切忌推拉與拖拽,以減少皮膚摩擦;結合壓瘡評分調節(jié)翻身頻率, 并建立體位調節(jié)登記表,記錄每次翻身護理情況; 若患者情況特殊且無法翻身,可采用氣墊床,以緩解壓力。 (2)中藥足?。孩龠x用棗仁、紅花、遠志、磁石等利于睡眠的藥物,用水煎煮兩次后再加入溫水,于患者睡前0.5 h 進行中藥足?。蛔阍r,護理人員應確保水面浸過腳面,將水溫控制在38℃~42℃, 對患者的反應進行觀察, 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立即停止;每日足浴時間控制在0.5 h;②足底穴位按摩:選擇印堂、三里、完骨與失眠等穴位,護理人員使用拳頭連續(xù)敲擊失眠穴,一般為100 次;用大拇指對三里、印堂和完骨等穴位進行按揉,每一穴位按揉時間為3 min, 揉按與敲擊力度以患者自覺酸麻微痛適宜。 (3)皮膚護理:為避免出汗過多造成皮膚受損,護理人員應采用吸水力較強的護理墊,每日及時更換,避免細菌滋生侵襲皮膚;每日檢查皮膚并評估風險;維持皮膚清潔干燥,每日采用溫水擦浴足部或足部浸泡。
(1)睡眠質量:參考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4]調查患者的睡眠質量,總分為0~21 分,評分與睡眠質量呈負相關;(2)足部壓瘡:參考壓瘡分期護理操作規(guī)程及評分標準[5]評價壓瘡分期,其中Ⅰ期壓瘡:皮膚完整,但骨隆突處皮膚出現(xiàn)壓之不褪的局限性紅斑; Ⅱ期壓瘡:表皮、真皮缺失,出現(xiàn)粉紅色擦傷,充血性水皰;Ⅲ期壓瘡:全層傷口,失去全層皮膚組織,肌肉、肌腱與骨尚未暴露,但能見皮下組織;Ⅳ期壓瘡:全層傷口,全層皮膚組織喪失,合并肌肉、骨或肌腱外露,局部壞死組織脫落或焦痂。 (3)觀察兩組ICU 治療時間。
借助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睡眠質量評分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相比[(),分]
表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相比[(),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t 值 P 值常規(guī)組(n=40)試驗組(n=40)t 值P 值13.50±2.03 13.47±1.96 0.067 2 0.946 6 9.20±1.62 6.95±1.57 6.307 9 0.000 0 10.471 2 16.420 4 0.000 0 0.000 0
兩組足部壓瘡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足部壓瘡發(fā)生率相比[n(%)]
常規(guī)組 ICU 治療時間為(9.90±1.65)d,試驗組為(7.05±1.60)d。 兩組 ICU 治療時間比較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867 0,P=0.000 0)。
ICU 患者病情具有急、危、重等特點,受疾病、侵入性治療與護理等因素的影響,患者睡眠狀態(tài)常常不理想。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睡眠質量不僅能使機體正常穩(wěn)定的生命活動得到維持,還有利于提高治療及康復效果。 利雪燕,劉東平,姚淑雯,等[6]認為,ICU 患者常存在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出現(xiàn)的原因與ICU 環(huán)境、護理人員護理工作及患者自身病情有關,在ICU 環(huán)境方面,多種ICU 設備運轉及報警聲等,會產(chǎn)生噪音,干擾到患者睡眠;在護理人員工作方面,夜間護理人員必須開展護理操作及與患者交流溝通時,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患者或其他患者;在患者自身病情方面,患者不僅要承受生理上的疼痛感,還要面對病情危重這一事實,精神與心理負擔較重,進而影響到睡眠。 睡眠障礙會嚴重影響到ICU 患者的康復效果,盡管護理人員能夠意識到睡眠障礙帶來的危害性,且在夜間開展護理操作時,也會調整護理方法,但無法徹底改善患者睡眠狀態(tài)不佳這一現(xiàn)狀。 魏靜[7]研究發(fā)現(xiàn),ICU 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接受治療,此類患者是發(fā)生壓瘡的高危群體,而足部是壓瘡發(fā)生率最高的部位之一。 壓瘡極易反復發(fā)作,不僅使患者的生理不適感增加,降低睡眠質量,還有可能影響康復療效,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有效預防是避免出現(xiàn)壓瘡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ICU 患者康復治療期間采取針對性足部護理十分必要。
足部專項護理指的是對患者足部進行針對性護理的一種護理服務, 這種護理措施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能通過采取多項個體化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變現(xiàn)狀,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進而積極配合護理服務,早日康復出院。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睡眠質量均有所提高,但試驗組提高的程度更接近預期的目標,表明足部專項護理在ICU 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高,對改善睡眠質量有積極作用,勝于常規(guī)護理。 該次采取的足部專項護理包括體位護理、中藥足浴和皮膚護理,其中體位護理能幫助患者定時更換體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足部壓瘡;中藥足浴時通過溫水的熱力作用,使棗仁、遠志、紅花和磁石等有助于睡眠的藥物滲入皮膚[8],并通過足部毛細血管進入到血液中,最終達到加速血液循環(huán)及改善睡眠的目的;而足底穴位按摩能通過刺激穴位,使各個臟器的功能維持平衡狀態(tài),從而發(fā)揮出平衡陰陽、通調氣血和鎮(zhèn)定助眠的效果。 研究提示試驗組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ICU 治療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 進一步表明試驗組采用的護理方案更有推廣價值,能減少并發(fā)癥,縮短ICU 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足部專項護理能改善ICU 患者的睡眠質量,積極預防并發(fā)癥,提高康復療效,適合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