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劍
本課教學設計以《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指導綱要》為依據(jù),基于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以生為本、面向全體。采用圖片、微課、直觀示范等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體悟中總結筆畫特征和書寫規(guī)律,再運用新的認知,指導書寫。力求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的書寫效果和審美情趣等方面有所突破。
本課學習北師大版《書法練習指導(實驗)》三年級下冊第3課《豎彎鉤》。豎彎鉤是豎彎和鉤復合而成的筆畫,是楷書的基本筆畫,往往是字中的主筆。本課教學內容大體包括豎彎鉤的教學,范字“元”“色”的教學,以及介紹“讀帖”的方法和作用三部分。
1、豎彎鉤的教學。教材采用歐楷《九成宮》中最常見的豎彎鉤的形態(tài)作為范例,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識豎彎鉤的形態(tài),掌握豎彎鉤起筆、行筆、收筆的書寫要領。
2、學習范字“元”和“色”。這兩個范字中的豎彎鉤代表了歐體楷書中豎彎鉤的兩個類型,通過學習二字中豎彎鉤的寫法,既能感知豎彎鉤的寫法變化,也能感悟到豎彎鉤具體形態(tài)與其在字中的位置的相關性。
3、介紹“讀帖”的方法和作用?!白x帖”是臨帖的準備工作,通過讀帖能讓臨帖者仔細觀察帖字的筆畫、結構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把握帖字的整體姿勢。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讀帖的含義、作用及讀帖過程中的注意點,以期讓學生養(yǎng)成臨帖前認真讀帖的好習慣。
三年級是毛筆書法學習起步階段,孩子們對書法的觀察、模仿、審美能力尚處在啟蒙階段,但三年級的孩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經過了第一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基本養(yǎng)成了正確的坐姿、執(zhí)筆姿勢和上課的習慣,基本掌握了橫畫、豎畫等筆畫的寫法,這為本課學習豎彎鉤的寫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本單元以學習帶鉤的筆畫為主要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斜鉤”和“臥鉤”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帶鉤的復合筆畫——豎彎鉤。豎彎鉤是豎彎和鉤復合而成的筆畫,雖然學生有了寫“豎”和“鉤”的基礎,但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豎彎鉤的寫法難度較高,難點就在于“豎彎”部的方向、弧度的控制,“鉤”的長度、力度的把握,以及在不同的字中豎彎鉤寫法的變化等。
1、教學重點:
(1)豎彎鉤及“元”的寫法。
(2)了解讀帖的方法、注意事項和作用。
2、教學難點:
(1)豎彎鉤轉彎處及鉤的寫法。
(2)認識豎彎鉤的形態(tài)與其在字中的位置關系。
1、通過播放古琴曲“漁樵問答”,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安靜和諧的學習氛圍。
2、通過播放“讀帖”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了解“讀帖”的方法和作用。
3、通過圖片、習字兒歌、手掌書空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掌握豎彎鉤各部位的特點及其寫法。
4、通過范字微視頻的直觀示范,幫助學生加深對字形特點的識記,提高臨摹的準確性和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