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旭東 劉盛博 孫瑩
〔內容提要〕教師利益需求的滿足是大學內部治理的基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師的利益需求逐漸從物質利益需求向精神利益需求演化。本文以高校提案文本為基礎,采用內容分析法對提案內容進行剖析,并以某985高校提案為研究實例,探索教師利益訴求多元性、復雜性等特點及其演變趨勢,為高校內部結構治理提供參考的同時,提高教師師資隊伍水平,進而推動建設“雙一流”高校進程。
〔關鍵詞〕教師利益訴求 教代會提案 985高校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研究型大學教師利益訴求取向與演進趨勢分析”(項目編號:15YJAZH028)的研究成果
高校教師作為高校的重要構成要素,一方面是高校治理體系中的實踐者,另一方面也是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理論的參與者。2015年1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將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作為高校改革的主要任務,要求高校完善民主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擴大有序參與,加強議事協(xié)商,充分發(fā)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共青團、學生會等在民主決策機制中的作用,積極探索師生代表參與學校決策的機制。
高校教師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教代會”)是教師參與大學治理、表達個人利益訴求的主要途徑,教代會提案是教代會代表在廣泛征集教師意見、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規(guī)定程序向教代會提出,經提案工作委員會審查立案后,由學校職能部門承辦的書面意見和建議,提案可反映出高校教師對大學治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表達,同時也可以揭示出教師對滿足個人利益需求及改善治學環(huán)境的愿景。對教代會提案的剖析,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師在高等教育發(fā)展不同歷史階段的利益需求變化,促進高等學校民主管理。
既有研究主要從兩方面開展,一方面是利益訴求機制,另一方面是利益訴求內容。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高校存在較多教師利益訴求機制不健全現(xiàn)象,具體體現(xiàn)包括思想認識不足、渠道建設不力、方式方法陳舊、高校教師的訴求表達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偏離、與利益表達相關的制度體系還不健全、部分教師的正確維權意識與法制意識有待加強、部分相關機構的官僚化與低效能化、利益表達渠道不健全、不通暢等問題,不利于教師利益需求的合理滿足。除此之外,人們還借助回應理論對教師利益訴求回復質量進行了詳細分析,其中尹大偉對詳細討論了青年教師的利益訴求特征及回應策略。李蕭蕭構建了教師利益訴求回應質量的測度指標體系,分別從政務信息的公開、辦事規(guī)程的公開、信息覆蓋程度等14個單項指標對教師利益訴求回應質量進行測度。在教師利益訴求內容研究方面,人們多采用抽樣調查方式對教師利益訴求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利益訴求主要集中在薪酬、職業(yè)發(fā)展、生活福利等方面,康旭東等人采用知識圖譜方式對三所985高校的利益訴求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高校教師的訴求內容有較大相似性,主要訴求內容包括教師生活質量保障訴求、教學質量保障訴求、教學設施管理訴求等九個方面。
一、教師利益訴求的內涵和類型
(一)教師利益訴求的內涵
利益訴求的根源在于人們對于自身需求的滿足,是指一定的社會集體、組織或個人為獲得自身在生存、發(fā)展和心理的滿足而對經濟、地位和權力的申訴與請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由于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使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滿足個人的物質利益需求,還需要不斷滿足個人的精神利益需求,尤其是學術利益需求。物質利益需求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高校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給人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包括基本工資、績效、社會福利等,同時高校教師從事的科研教學活動也需要具備基本的設備及環(huán)境條件,如辦公室、科研經費、實驗儀器設備等。學術利益需求是教師群體所具有的一種特殊精神利益需求,是教師獲得精神層面滿足的重要途徑,可表現(xiàn)為職稱、科研水平、教學水平等,教師的精神需求還包括文化需求、情感需求等,因此根據(jù)教師群體的利益需求差別,本文將教師的利益訴求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物質利益訴求、精神利益訴求和學術利益訴求。
(二)提案中的教師利益訴求類型
提案內容涉及高校管理中的各個方面,因此參與提案答復的部門也涵蓋了高校各個職能部門,依據(jù)教代會提案的內容及提案答復的部門,可將教代會提案分成五種基本類型,即教學科研類提案、組織人事類提案、基建資產類提案、后勤保障類提案以及軟性建設類提案。不同類型提案中,涉及的教師利益訴求類型也有所差異,高校教師提案類型與利益訴求關系矩陣將三種類型的利益訴求做了進一步劃分(見表1)。由此可見,教學科研類提案和組織人事類提案中涉及的教師利益訴求多表現(xiàn)為學術利益型訴求,其中教學科研類提案內容涵蓋了人才培養(yǎng)機制訴求、發(fā)展規(guī)劃建設訴求和教學質量保障訴求,組織人事類提案內容主要圍繞教師評價機制訴求展開;基礎資產類提案、后勤保障類提案及部分教學科研類提案主要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物質利益訴求,包括教學設施管理訴求和教師生活質量保障訴求;而教師的精神利益訴求則可以在軟性建設類和部分組織人事類提案中體現(xiàn)。
二、高校教師利益訴求的實例分析
(一)數(shù)據(jù)來源與分析方法
不同高校的教代會提案開放途徑和公開程度不同,本研究選取一所教代會提案數(shù)據(jù)完全網站公開的某“985工程”高校(以下簡稱“高校A”)作為樣本,選取的時間段為2007—2016年,共包含了10年的提案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2007—2016年間近十年高校A受理并公示的教師提案及答復為344件,平均每年收到提案約35件,相關職能部門對所有的提案和建議都給予了較為詳盡的答復。由于數(shù)據(jù)量較多,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提案文本中的特征詞進行抽取及統(tǒng)計,借助科學計量學研究中常用的詞共現(xiàn)分析方法對提案內容主題進行劃分,揭示教師的利益訴求演進趨勢。
(二)2007—2016年某985高校教師提案類型演化分析
本研究以2007—2016年間高校A的347件提案為研究樣本,并以兩年為一基本時間單位,得到五大類提案在這十年間的數(shù)量分布比例(見表2)。從整體上看,除了一直處于最少的軟性建設類提案外,其他四大類提案數(shù)量的分布比例在各個階段都比較接近,維持在20%左右,這說明教師的物質和學術利益訴求在各個階段都是教師群體關注的重點。從演化趨勢上看,教學科研類提案在每年的提案中占比逐漸增加,近年中提案數(shù)量占比明顯超過其他類型提案。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這與高校A在近十年中推出的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及高校自身建設一流大學的發(fā)展策略有關,例如課堂授課方式改革、教學評估方式改革等,每一項改革措施的提出都與教師利益密切相關。從教師訴求類型來看,軟性建設類占比開始呈現(xiàn)明顯的上升趨勢。
三、結論與啟示
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深入挖掘和剖析,清晰地展示出教師近年來的主要利益訴求特征。
(一)物質利益訴求:雙一流大學建設中的教師生活質量的保障
通過對高校A各階段訴求變化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生活質量保障和校園環(huán)境治理訴求等物質利益訴求在各個階段都會出現(xiàn),說明教師的物質利益需求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但始終是其最基本的利益訴求。對于教師群體來說,在高校工作的基礎物質利益需要最應首先得到滿足,這是他們工作得以繼續(xù)的根本。從提案中教師生活質量保障訴求的數(shù)量來看,每一階段中都包含較多數(shù)量的教師生活質量保障訴求。
(二)學術利益訴求:雙一流大學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改革中鞭策教師的動力
一流的教學水平不僅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需要高校具有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以及先進的教學設備。本案例研究中,教學質量保障作為學術利益訴求的代表也一直出現(xiàn),說明教學仍然是教師重要的學術利益需求。從訴求內容來看,教學質量保障類訴求主要內容集中在教學設備上,教學設備是教師實現(xiàn)學術利益需求的前提物質條件。由于教學多媒體、教學用具及實驗設備的使用頻次較高,同時設備的更新速度較快,對教學設備的要求較高,教學設備的完備與否將深刻影響著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本案例研究中,教師評價機制訴求在早期階段有所體現(xiàn),而后形成穩(wěn)定機制后,相關訴求逐漸減少,說明教師評價機制趨于成熟,得到校內教師認可。
(三)精神利益訴求:雙一流高校建設中不可忽略的大學文化精神
作為精神利益需求層面的代表,組織建設訴求和文化建設訴求在每個階段的提案中也均有出現(xiàn),但數(shù)量較少,說明該校一方面可能是這方面工作完成的較好,教職工的滿意度較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與該校的學科背景相關,但無論何種原因,教師的精神利益訴求都應得到重視。
(四)青年教師利益訴求:雙一流大學建設中尤其需要重視的群體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建設“雙一流”的生力軍,在科研學術追求和生活質量保障方面都面臨著巨大壓力,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A的青年教師利益訴求主要集中在物質利益層面,上述五個階段中,幾乎都存在青年教師福利待遇、子女入學、住房等物質利益需求問題,說明這是高校A青年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高校管理人員應全力保障他們的基本物質利益,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中。
(五)教師利益訴求的變與不變:雙一流大學建設需要持續(xù)關注教師心聲
教師利益訴求的變與不變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整體不變而局部變化。二是局部隨著整體變化而變化。教師對校園環(huán)境、教學設施及對自身的職稱考核及評聘制度的關注是提案中一直存在的關注熱點,整體并未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改變??梢姡@些問題是高校建設進程中一直存在的問題,關系著教師群體的利益訴求的滿足程度??偟膩砜?,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高校教師的利益訴求也呈現(xiàn)出多元性、復雜性等特點。這些訴求一方面是隨著教師個人需求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從青年教師的以物質利益為主導的低層次利益需求到資深教授的以學術利益為主導的高境界利益需求;另一方面教師訴求情況也與我國基本國情、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因此,雖然教師群體在提案中的訴求主題不變,但訴求內容隨著時代發(fā)展而變化。隨著高校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各階段教師訴求的側重點也有一定的變化。早期階段各類訴求內容相似性較大,而在“雙一流”建設方案提出后,各類訴求內容與之前相比差異較大。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有待解決,如教師評價的差異性考核、與雙一流密切相關的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學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生選拔模式等,這充分說明了教師參與高校管理與決策的積極性很高。雖然2015—2016年間“雙一流”建設方案已經提出,2017年公布建設名單,但985高校在“雙一流”方案提出前就已經開始推進一流大學建設?!半p一流”方案的提出,打破了傳統(tǒng)的利益訴求內容和模式,使廣大教師群體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也充分體現(xiàn)出一流大學建設需要持續(xù)關注教師心聲。
總之,作為高校發(fā)展的主要參與群體,教師群體的利益訴求得到滿足是高校治理的必要條件。高校管理者應當重視教師的各種訴求并深入分析,針對關鍵性的問題集中力量加以解決。一方面能夠回應教師的需求,增強其為學校和教育事業(yè)奉獻和奮斗的動機與持久性;另一方面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為我國高校建設提供良好的治學環(huán)境。
(作者單位:1.大連理工大學技術研究開發(fā)院;2.大連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3.大連理工大學文科建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