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
“自從安裝了‘智慧網格手機App以后,我們的工作變得更方便、更快捷了,再也不需要紙質的戶籍檔案了……”鄂托克前旗昂素鎮(zhèn)明蓋嘎查的基層網格員那仁達來這樣說道。
在鄂托克前旗,像那仁達來這樣的網格員共有474名,他們活躍在基層一線,平均每天采集、上報的各類數據達百余條。
從原先的紙質戶籍檔案到如今的“智慧網格”手機終端,這一工作方式的巨大轉變,皆源于鄂托克前旗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實踐。
目前,全旗所有網格員都已經安裝了 “智慧網格”手機App并上線使用,數據采集量已達50余萬條。這些數據經后臺處理后,形成人口、房屋、事件統計分析圖表,為各級職能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接下來,鄂托克前旗將進一步完善 “智慧網格”各功能模塊,不斷打破各部門的信息壁壘,拓寬使用群體,實現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的效用最大化,不斷探索新時代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為更多地區(qū)的社會治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有價值的經驗樣板。
鄂托克前旗位于鄂爾多斯西南部,總面積1.2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人口總量少,地廣人稀,社會治理成本較高,加之地處蒙陜寧三省區(qū)交界,省界長達312公里,多元文化交匯,社會治理對象較為復雜。
近年來,隨著區(qū)域經濟加速發(fā)展,牧區(qū)社會治理點多線長面廣的普遍性難題表現明顯,社會治安管控難度大,重點人群監(jiān)管任務重。新形勢下,鄂托克前旗學習“楓橋經驗”,結合牧區(qū)實際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筑牢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
基于這一點,鄂托克前旗牢牢把握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核心要素,充分發(fā)揮“德治、自治、共治、法治”作用,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著力構建起一套要素齊全、功能完備、多點支撐、上下聯動的系統化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政府調控與社會協調互聯、政府法治與社會自治互補、政府服務和社會參與互動的社會治理網絡。
“全旗積極探索,著力創(chuàng)新,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基礎、以人民調解為‘手段、以信息化技術為‘引擎,傾力打造‘泰穩(wěn)和德社會治理品牌,走出了一條富有牧區(qū)特色的社會治理新路子。”鄂托克前旗委書記辛曉瑞說。
隨著基礎信息量的不斷增加,數據處理復雜程度不斷提高,紙質戶籍檔案易破損,人工翻閱查找信息費時又費力,信息統計效率低、易出錯,種種弊端逐漸凸顯出來……而現在,通過智慧網格手機App就能有效地解決紙質戶籍檔案存在的種種問題。
以前,網格員在走訪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往往不知道找哪個部門,有時候一天下來問題都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F在,網格員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直接上報問題(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及事件發(fā)生地的地理位置),由后臺工作人員把問題派發(fā)到相關職能部門,職能部門利用手機APP可以導航到事件的發(fā)生地點,迅速處置,之后再反饋給網格員,形成閉環(huán)式處置,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智慧網格手機App已經成為網格員的記事本和活地圖。”敖勒召其鎮(zhèn)綜治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笑著說道。
“基層矛盾主要發(fā)生在網格員這一級,通過實施四級聯動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網格員每天走訪,把小矛盾就地化解、大矛盾逐級處理,真正讓矛盾化解在一線。”城川鎮(zhèn)黃海子村支部書記王有軍說。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把“網格化管理”作為化解牧區(qū)社會治理難題的主要抓手,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牧區(qū)社會治理網。
首先精細劃分網格。全旗劃分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4個、三級網格84個、四級網格401個,每個網格對應成立網格黨小組和網格管理服務團隊,把人、事、地、物、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形成“四級聯動”網格化治理體系。
選聘專職網格員。在全區(qū)率先實行專職網格員選舉聘用制,每年落實560萬元專項資金進行保障。推行“全科”服務,有效整合公檢法司、社會治理成員單位職責和便民服務功能,建設旗鎮(zhèn)村三級標準化綜治中心24個,延伸黨建、綜治、安全、民生等80多項網格服務事項,切實把社會治理資源進一步向網格、家庭下沉。
實行閉環(huán)管理。制定網格員日走訪、周排查、月總結工作制度,針對發(fā)現的問題,形成“網格員當天上報解決、嘎查村3天內解決網格員上報事項、鎮(zhèn)5天內解決嘎查村上報事項、旗級7天內解決鎮(zhèn)上報事項”的四級閉環(huán)管理模式。
通過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近年來,四級網格員累計在一線化解矛盾糾紛6000余起,落實便民服務和惠民實事1萬多件,將全旗近70%的基層問題都解決在網格內。
近年來,鄂托克前旗立足旗情實際,探索實施“1433”矛盾化解新模式,將全旗絕大部分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鎮(zhèn)村一級。
一個平臺指揮調度。在全旗統一成立以“人民調解”為核心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司法行政20多項職能,設立農牧民草牧場糾紛、牧企調解、婚姻家庭矛盾等6個“??崎T診”,發(fā)揮統一受理、示范調處、協調調度的作用。
四級網絡覆蓋全域。在旗一級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鎮(zhèn)一級成立警司聯調工作室,嘎查村社區(qū)一級設立“老書記”調解室等10多個基層定點調解站,企業(yè)組建以“和文化”為手段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探索構建旗、鎮(zhèn)、村、企四級調解網絡,實現專案專調、多元化解。
三支隊伍調處化解。旗級層面成立人民調解員協會,并組建草牧場糾紛、婚姻、物業(yè)等10個行業(yè)調解委員會,鎮(zhèn)級層面選聘40多名政法機關退休干部組成專家調解隊,村級層面由474名網格員兼任人民調解員,構建起行業(yè)調解委員會專案專調、專家調解團隊巡回服務、網格員一線調處工作格局。
三項機制規(guī)范引領。優(yōu)化專人受理調處、訴調無縫對接、司法調解確認三項機制,建立起集受理、分流、指派、處置、引導訴訟、調后回訪于一體的規(guī)范化程序,打通人民調解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鄂托克前旗信訪局在工作中探索推出“3594”工作法,即訪前三抓源頭化解矛盾糾紛促預防。一是抓排查。實行嘎查村(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日排查、周研判,鎮(zhèn)周排查、半月研判,旗半月排查、月研判制度。二是抓調解。建立訪前調解工作室、訪前法律工作室,積極推進律師、法官、信訪聽證和評議等第三方參與信訪工作模式。三是抓會商評估。對于重大信訪案件進行會商研判、重點實施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強化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隱患發(fā)生。同時形成訪中五平臺受理九途徑化解促和諧,訪后四常態(tài)提升群眾滿意保穩(wěn)定的信訪體系。
網格化改變了傳統的服務模式,由“坐班式”服務轉變?yōu)樯祥T“宅急送式”服務,由“8小時”服務轉變?yōu)椤?4小時”全天候服務。網格員采取入戶走訪、群內收集、接聽電話等多種方式收集群眾各類訴求,在城鎮(zhèn)社區(qū)形成了10分鐘到達現場的“十分鐘服務圈”,在農村牧區(qū)形成了半小時到達現場的“半小時服務圈”。
與此同時,鄂托克前旗實現了網格事項“全程跟蹤”。根據職能定位和崗位特點,明確網格員處理事項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現場處置、疑難上報、辦結反饋等程序,每天對網格進行巡查走訪,每周進行排查分析,每月進行匯總研判,形成了“日走訪、周分析、月匯總、及時處置”工作制度。
近年來,全旗四級網格員共收集處理各類信息50多萬條,70%的事項都解決在網格內,切實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基本將矛盾隱患化解在網格內。
“過去遇到問題,不知道找哪個部門,網格化服務管理上網后,只要動動手指,就能通過‘智慧綜治App上報問題,后臺把問題派發(fā)到相關職能部門處理,隨后再向網格員反饋,確保問題在一線解決。”巴音社區(qū)網格員魏世花說。
鄂托克前旗在網格化服務管理基礎上,全面構建“一網融合、一圖指揮、終端服務”的智慧綜治信息化系統。搭建社會治理基礎數據網,全面整合實有人口、行業(yè)場所、矛盾糾紛等9大類基礎信息,并錄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庫。
為了建立信息化綜治輔助系統,鄂托克前旗搭建了“智慧綜治”平臺,構建集指揮調度、數據分析、數據管理為一體的“9+X”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和“智慧綜治”App,涵蓋實有人口、特殊人群、社會治安、校園周邊安全等領域國標9項數據庫,按照歸口管理的原則,實時更新、及時交換,各部門共享系統數據,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全面運用。
同時打造“智慧公安”平臺,構建智能化派出所、智能交管、智能監(jiān)管和數字刑偵、數字經偵、數字反恐的“三智三數”智慧公安系統,整合數字草原等10余類時空數據,率先獲取全市350兆對講集群系統、警綜平臺、警用車輛GPS系統、移動警務通、人臉庫等數據的雙向接入。
推行“智慧交管”平臺,將車檢預約事故案例、違章查詢、違章處理、路況信息等30項服務單元通過平臺實現一站式服務。配套建設智慧“芯”喇叭云廣播系統、“兩站兩員網絡智慧查詢系統”、互聯網智慧勸導站等項目,織牢了農村牧區(qū)道路交通安全防護網。
此外,構筑立體化地圖指揮中心,通過整合區(qū)域內的地理信息、網格信息、人員信息數據,構建起包含社會治安、處所聯動、應急處突、民生服務、GPS定位等功能于一體的立體化組織指揮網絡。研發(fā)集信息采集、查詢統計、定位導航、網格管理、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綜治”手機App,逐級錄入網格員信息、管轄網格范圍、全科服務事項等12大類100余項數據,同步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庫相鏈接,對辦理和處置事項進行全程跟蹤和記錄。
網格化管理運行以來,共落實代辦服務1.2萬次,救助困難群眾1500多戶,化解矛盾糾紛1600多起。依托黨務政務服務中心,將12個黨群部門43類黨務服務事項集中下沉,形成黨務政務一個數據庫、一張服務網、一條服務線的工作新格局,累計辦理各類黨務事項560多項,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
同時,針對信息化手段觸及不到的地方,通過提供紅色領辦、幫辦、代辦服務,形成規(guī)范的信息采集、問題上報、限時辦結等閉環(huán)式工作運行流程,累計落實各類代辦服務2180項,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與此同時,鄂托克前旗還聚焦“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的政治使命,堅持發(fā)展“楓橋經驗”,通過理念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傾力打造“泰穩(wěn)和德”社會治理品牌。“泰穩(wěn)和德”,蒙古語,詞義為平安、和諧牧區(qū)。“泰”,就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建設旗富民殷的物質環(huán)境;“穩(wěn)”,就是打防并舉,建設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就是化解矛盾,建設和諧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德”,就是遵法守德,建設崇德向善的道德環(huán)境。
“泰穩(wěn)和德”社會治理工程實施以來,全旗信訪矛盾人次、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發(fā)案率,分別下降22.2%、10.4%和15.7%,八類暴力案件近3年破案率100%,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xù)3年保持在95%以上,先后榮獲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優(yōu)秀地區(qū)”“全區(q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旗”等榮譽,基層法治政府“大部制”改革榮獲“中國法治政府獎”?!爸腔劬C治”手機App成功入選2019年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yōu)秀創(chuàng)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