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大學作為學生思想由幼稚向成熟轉變的重要時期,與其他的年齡段相比,學生更容易產生身心亢奮、思維前后變化快、思想不夠成熟等心理特征。同時,大學又是學生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接軌點,相比其他時期的校園生活,大學不僅有單調的學習生活,豐富的校園文化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建設。大學生處于人生的青年期,面臨著學習和就業(yè)的轉折點,在面對擇業(yè)就業(yè)、人生未來選擇、戀愛婚姻等問題時,很容易產生過激的嫉妒心理,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原因,研究大學生嫉妒心理造成的嚴重后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防范策略,用以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
關鍵詞:大學生;嫉妒心理;產生原因;嚴重影響;預防對策
嫉妒心理是人際關系中較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和情緒心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幸運,便會產生嫉妒心理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缺陷心理。在大學生中,極易產生嫉妒心理且學生缺乏有效的排解能力,因此要對學生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嫉妒心理的危害予以高度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策略予以預防和引導。
一、大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原因
(一)從小養(yǎng)成的錯誤認知觀念
嫉妒心理是人的思維中的一種正常心理現(xiàn)象,大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是一種正常情況,但是在出現(xiàn)嫉妒心理后,如果不能憑借正確的思維認知能力進行合理的化解,任由其發(fā)展,就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后果。筆者在研究過程中,選擇樣本對大學生嫉妒心理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與學生從小養(yǎng)成的錯誤認知觀念存在很大的關聯(lián)性。人之所以會產生負面的心理情緒,并不是因為某一事件直接觸發(fā),而是由于人們在面對該類事件時,由于固有的錯誤認知和評價而造成的。關于嫉妒心理,很多大學生從小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而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獨自處理很多學習之外的事情和人際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在面對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件,如獎學金評定、班委選舉等學校日常工作時,如果不如意,就會產生自己應該得到卻沒有得到、他人不應該得到卻得到了的錯誤想法,直接產生不恰當的嫉妒心理。
(二)自身成長中的人格缺陷
嫉妒心理作為一種心理狀態(tài),與個人的人格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大學生沒有健康樂觀的人格心理狀態(tài),在面對日常事件時,就極容易產生消極的嫉妒心理。根據樣本調查顯示,具有自卑、消極、神經質、缺乏安全感以及自尊心過強等不良的人格狀態(tài)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嫉妒心理。這類學生由于自身人格的缺陷,面對利益相關事件時,往往只會從自身角度思考問題,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利益關系上,一旦事件沒有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發(fā)展,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現(xiàn)象,進而引發(fā)嫉妒心理。媒體曾經報道過一則大學女生宿舍潑墨事件,主人公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大學期間,與宿舍另一成員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是主人公由于自身的自卑以及強烈的自尊心,面對善于溝通、積極好學的好朋友,心里總覺得自己不如對方,陷入了嫉妒的沼澤中,終于在一次比賽后做出了向好朋友床鋪潑墨的舉動。之所以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件,就是因為自身人格的缺陷,使得大學生在面對日常生活事件時,產生了錯誤的想法。由此不難看出,人格缺陷也是造成大學生嫉妒心理產生的重要原因。
(三)大學生活環(huán)境的綜合影響
大學既是為學生提供知識的場所,更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在大學生活中,學生不僅要完成學業(yè),同時還要處理人際關系、情感問題、升學求職等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事務。而這些事務的處理中,與學生個人利益息息相關,通常會伴隨著競爭關系。在大學這種綜合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誤的嫉妒心理。如大學生評先評優(yōu)與學習成績、日常表現(xiàn)密切相關,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更容易獲得師生的認可,但如果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了成績下滑,就會產生消極的思想甚至是錯誤的嫉妒心理;在人際關系方面,很多評選,如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團員評選等,都采取民主投票的方法,有的大學生自身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同時工作比較出色,在投票選舉中更容易獲得高票數,而有些不擅長人際溝通的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產生嫉妒的心理。由此可見,面對多樣化的大學校園生活,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產生嫉妒心理的概率。
二、大學生嫉妒心理造成的嚴重后果
(一)影響個人心理健康狀況
現(xiàn)代法國小說之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贝髮W生在產生了嫉妒心理后,如果不能通過正確的疏導予以消除,就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如果大學生長期處于嫉妒心理的狀態(tài)中,首先,他看待身邊事物的觀點就會出現(xiàn)偏差,日常生活時刻受到嫉妒心理的影響,就會產生錯誤的生活態(tài)度;其次,就會長期處于壓抑和內心煎熬的的狀態(tài),面對自身不認可的事情,只會通過極端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長此以往,就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二)影響個人整體素質發(fā)展
大學生一旦產生了嫉妒心理,就會導致他們將過多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關注他人的事情上,從而降低對自身學習生活的關注度。調查顯示,學生一旦產生了嫉妒心理,在嫉妒心理不斷惡化的過程中,會占據越來越多的個人時間,嫉妒會導致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如何讓別人失敗,而完全忽視了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不斷提升自我綜合能力的大學期間,學生一旦產生了嫉妒心理,就會影響對自我的反思和規(guī)劃,從而將過多的時間用在關注他人的成績和生活上,忽視自我素質培養(yǎng)。發(fā)生這種情況后,大學生就會進入發(fā)展誤區(qū),忽視自身的反思與進步,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的不順意歸咎到他人身上,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下,就會導致大學生忽視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嚴重影響成長成才。
(三)影響學生人際關系培養(yǎng)
大學生除了日常的上課學習之外,有很多時間都是集體生活,在集體生活中,學生一旦產生了嫉妒心理,就會將這種錯誤的想法滲透到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影響大學集體生活的氛圍。學生一旦產生了嫉妒心理,就會習慣性地采用挑剔的眼光看待日常的生活事件,將這種消極的狀態(tài)擴散到日常的相處中,他不僅是針對其中某一個人,而是針對集體中的所有人,嚴重影響人際交流。當大學生以嫉妒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日常生活時,經常會因為達不到自身滿足而將負面的情緒傳遞給身邊人,不僅限制了交往范圍,使人際關系惡化,更嚴重的甚至會發(fā)生校園暴力事件,如惡意中傷、謠言打擊等,甚至是行為上的暴力事件,嚴重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
三、預防大學生嫉妒心理的具體策略
(一)從學校出發(fā),加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能夠有效地防范大學生形成錯誤的嫉妒心理,幫助大學生建立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營造豐富多樣的和諧大學校園,大學必須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重點教育內容,納入學生綜合培養(yǎng)的常規(guī)教育內容之中。首先,高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類的課程作為大學的基礎通識類課程進行授課安排,通過專門的培訓,選擇具備心理健康培訓資格并且具有充分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專門負責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類課程授課,并通過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水平;其次,高校要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問題咨詢和心理疏導工作;最后,高校要定期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進行測試考核,通過采取全校匿名問卷調查等方法,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通過開展線下心理類社團活動等豐富的課余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從教師出發(fā),實時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
在大學教育中,通常都設有班級班主任以及輔導員老師,主要負責班級的日常事務和學生的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等。在進行班級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輔導員作為與學生密切接觸的群體,能夠更加直觀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近期的生活現(xiàn)狀,這無疑是實時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最好途徑。因此,班主任輔導員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通過自身觀察、班委匯報、學生反饋等方法,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的日常心理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最近的心理狀態(tài)或者是行為生活上有不同尋常的現(xiàn)象,要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采用輕松的交流對話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觀念,防范學生產生不良的嫉妒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學的評優(yōu)評先工作中,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等都要及時與對評選結果有意見、未評選上的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心理引導,有效地防止學生因為評選失敗而產生嫉妒心理。
(三)從學生出發(fā),正確處理嫉妒心理現(xiàn)象
在學校和老師的大力幫助下,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有效預防大學生嫉妒心理的本質還在于學生自身。因此,學生必須要從自身出發(fā),明白嫉妒心理會產生的嚴重影響,進而防止自己產生嫉妒心理。首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將主要的精力用在提高自身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方面,通過持續(xù)的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從而防止嫉妒心理的產生;其次,大學生在出現(xiàn)嫉妒心理的時候,也不用過度地擔心和緊張,之所以出現(xiàn)嫉妒心理,也是學生對自己不滿意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要用正確的眼光對待嫉妒心理,在學會自我疏導的情況下,將內心的嫉妒化為激勵自己進步的動力,通過將嫉妒心理轉化為提升自我的內部驅動力,不僅能解決嫉妒心理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總之,嫉妒心理的產生與環(huán)境的影響和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都存在著很大的聯(lián)系,但學生從小養(yǎng)成的錯誤認知觀念和自身成長中的人格缺陷影響占主導地位。因此,作為高校、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認識嫉妒心理造成的嚴重不良后果,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進行有效預防。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體系、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心理活動并加以引導和教育,學生自身要自我疏導、自我調節(jié),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相信在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將學生嫉妒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控制到最小程度,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宋艷飛.大學生嫉妒情緒的思想開解[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8,40(5):107-111.
[2] 張瀾,藺娜.高校大學生嫉妒心理表現(xiàn)及對策[J].天津中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86-88.
[3] 龐捷敏.當代大學生嫉妒心理的本土化解讀[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4):57-60.
[4] 林宜君.大學生學業(yè)嫉妒、歸因方式與成就動機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