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孝慧,艾麗梅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血液科,遼寧 錦州 121000)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亞型,約占30%~40%[1],根據其基因的異質性,可將DLBCL分為3種主要的分子亞型:生發(fā)中心B細胞型(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GCB)、活化B細胞型(activated B-cell like,ABC) 以及第3型(type3);其中ABC亞型和 type3 預后相似且明顯差于 GCB 亞型,故把它們統一歸為非生發(fā)中心亞型(non-GCB)[2]。目前DLBCL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以R-CHOP為基礎的免疫化療,利妥昔單抗的出現使DLBCL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約40%的患者治療早期即出現耐藥或達到緩解后復發(fā)[3],而這些難治性或復發(fā)的患者預后較差。
MicroRNA(miRNA)是一種長度較小的非編碼RNA[4],在調控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miRNA表達水平的增高或下降可能導致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如在某些惡性腫瘤中,miRNA可能扮演著類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5]。miRNA-141是近年來發(fā)現的可能具有抑制腫瘤功能的一種miRNA,已有研究實驗表明直腸癌患者的病理組織中的miRNA-141的表達水平均較正常者顯著降低[6]。本實驗旨在探討miRNA-141在DLBCL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以對DLBCL患者日后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提供更多的選擇。
1.1病例選擇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DLBCL患者初始治療前的石蠟包埋組織標本,均經活檢病理學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明確診斷。并在每位入選患者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隨訪,得到有詳細資料的樣本共40例。同時收集性別、年齡相匹配的20例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患者的石蠟組織標本作為健康對照。4%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全部重新制作蘇木精伊紅(HE)切片。見表1。
表1 40例DLBCL患者臨床資料
1.2隨訪情況 隨訪日期截至2020年1月1日,隨訪時間1~35個月;隨訪內容主要包括年齡、性別、LDH水平、臨床分期、IPI 評分、總生存期(OS)。OS的計算是從診斷確立到淋巴瘤引起的死亡,或隨訪的終止,以及與本病不相關的死亡算為截尾。前兩年每半年隨訪1次,以后每年隨訪1次直至失訪或死亡。在達完全緩解后仍接受標準的化療方案。
本組40例患者,隨訪時間1~35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9.2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19個月,死亡18例(45.0%)。40例DLBCL患者的2年總生存率為61.8%。
1.3總RNA的制備 使用天根公司石蠟包埋組織切片miRNA提取試劑盒(DP502)提取石蠟切片組織中的總RNA,使用核酸濃度測定儀檢測總RNA的濃度和純度,已制備的總RNA置于-80 ℃保存?zhèn)溆谩?/p>
1.4RNA逆轉錄及實時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PCR,RT-PCR) ①cDNA制備:使用天根公司試劑盒miRcute增強型miRNA cDNA第一鏈合成試劑盒 (KR211)進行操作。冰上配置如下反應液(表2),合成cDNA,反應條件:42 ℃ 60 min;95 ℃ 3 min。②RT-PCR反應:使用miRcute 增強型miRNA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盒(SYBR Green) (FP411)試劑盒進行RT-PCR。室溫融化cDNA模板、上游引物(表3)、2×miRcute Plus miRNA Premix、50×ROX Reference Dye和Reverse Primer,之后置于冰上。使用ABI公司PRISM 7300/7500系列RT-PCR儀進行RT-PCR擴增(表4),反應條件為:95 ℃ 15 min,94 ℃ 20 s,60 ℃ 34 s,40個循環(huán)。反應結束由計算機自動計算各反應管Ct值。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以U6為內參,所測定的miR-141的相對表達量為2-ΔCT,△CT= CTmiRNA-141-CTU6。
表2 反應液體系
表3 miR-141上游、下游及擴增引物序列
表4 RT-PCR反應體系
2.1miRNA-141表達比較 miRNA-141在DLBCL組中的相對表達量為(2.64±1.21)×10-2,在RHL組中為(11.86±1.25)×10-2,miRNA-141在DLBCL組中的表達低于對照組(P<0.01,圖1)。
2.2miRNA-141表達與臨床因素的關系 miRNA-141相對表達量在GCB和non-GCB型DLBCL中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iRNA-141在DLBCL中的表達與Ann Arbor分期、國際預后指數、血清LDH水平均無明顯的相關性(P>0.05),見表5。
2.3miR-141在DLBCL中的預后分析 40例DLBCL患者的2年總體生存率為61.8%(圖2)。以miRNA-141相對表達量的中位數為分隔點,高于中位數為高表達組,低于中位數為低表達組。miRNA-141高表達組的2年OS為92.2%,低表達組為26.2%。兩組的O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圖3)。單因素分析,血清LDH≥250 IU/L,IPI≥3分,miRNA-141相對表達量<中位數均與不良預后相關。多因素COX分析,miRNA-141低表達、IPI>3分為均為各自獨立不良預后因素(表6)。推測miRNA-141的相對表達量是預測DLBCL的一項獨立預后指標。
表5 DLBCL中miRNA-141表達與臨床因素的關系
圖3 DLBCL中miRNA-141高表達組的總體生存率高于低表達組(P=0.001)
表6 miRNA-141的表達與相關影響因素的 Cox 回歸分析
近年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更是其中的主要類型,其作為一種侵襲性淋巴瘤,患者的預后情況也是各不相同的,目前IPI評分是國際上通用的用于預測DLBCL患者預后情況的一項評分指標[7]。在治療方面,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雖獲得了明顯療效,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患者為復發(fā)難治型,二線治療手段有限,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8]。已有大量研究發(fā)現在DLBCL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miRNA的異常表達:如在DLBCL患者中miRNA-155-5p和miRNA-21-5p的表達上調[9],而miRNA-224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10]。此外,有研究發(fā)現miRNA-28-5p、miRNA-214-5p、miRNA-339-3p和miRNA-5586-5p的高表達與較好的預后相關,而miRNA-324-5p的高表達提示預后不良[11]。同時有報道發(fā)現異常表達的miRNA與DLBCL的不良治療反應相關:如miRNA-17/92簇、miRNA-224和miRNA-146b-5p在預測DLBCL化療反應方面有著一定的價值[12];miRNA-125b和miRNA-130a與DLBCL患者發(fā)生化學耐藥風險相關,且參與了DLBCL患者的復發(fā)和疾病進展過程[13]。
miRNA-141在多種腫瘤中表達下降,推斷其有抑癌作用。在大腸癌中,miRNA-141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14]。另外miRNA-141在肝癌組織中表達下降[15];還有研究結果表明,miRNA-141在人乳腺癌細胞及胃癌細胞中起到抗腫瘤的作用,可以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16-17]。在血液系統惡性疾病中,有研究表明miRNA-141在B細胞急性淋巴白血病(ALL)患兒中的表達明顯降低[18]。
本研究得出結論,DLBCL患者的病理組織中的miRNA-141 的表達水平低于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組,推測在DLBCL中miRNA-141可能發(fā)揮著抑癌作用,這為疾病的治療也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的輔助診斷指標及治療靶點;另外通過統計分析,miRNA-141的相對表達量與患者的發(fā)病年齡、血清LDH水平、免疫亞型及疾病分期均無明顯相關性(P>0.05)。在DLBCL患者中,單因素分析,血清LDH≥250 IU/L,IPI≥3分,miRNA-141相對表達量
本研究探討了miRNA-141在DLBCL中的表達情況,發(fā)現miRNA-141在DLBCL中的表達降低,而且miRNA-141高表達組的預后明顯好于低表達組。該研究可以為DLBCL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分析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