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寫照,也是不同民族相互了解、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英美兩國在世界近現(xiàn)代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中有著重要地位,英美文學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于我國文化工作者而言,加強對英美文學的研究工作,不僅可以學習、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還可以推動我國文化事業(yè)在新時代向更高的水平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僅積極引進英美文學作品,同時也加深了對其的理論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相關議題的論文、專著問世。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蔣堅松、寧一中主編的《英美文學研究》一書,匯集了二十世紀初英美文學領域一批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為讀者閱讀和學習英美文學作品提供了參考。本書分為理論探索、文本闡述、比較文學、文學譯評四大部分,收錄了來自多所知名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專業(yè)論文,共二十九篇。
在理論探索部分,編者選取了三篇論文,這三篇文章分別從歷史、美學和哲學角度對英美文學的發(fā)展、演進予以剖析,可以幫助讀者從多個角度賞析英美文學作品,感受其藝術特色,從而深刻體會其背后所代表的西方價值體系,并以批判的眼光進行理解與吸收。例如,在第一篇《美國“南方文藝復興”為什么會產生》中,作者通過分析美國南方從二十世紀初文化上“荒蕪的沙漠”,到短短一二十年后空前繁榮的過程,闡釋了文化發(fā)展源于社會進步,文學是對歷史的詮釋與表現(xiàn)這一規(guī)律。第二篇《論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語言論轉向》和第三篇《文學閱讀活動中的空白》,分別結合美學和哲學的理論,對英美文學在演進過程中風格和思想性上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進行剖析。本書的第二部分共有二十二篇論文,均是對英美文學史上著名作品的解讀與賞析,同時也是對前一部分內容的承接。通過品讀不同專家、學者對經典英美文學作品的分析和解讀,讀者不但可以增進對作品的理解,還可以感受到寫作者嚴謹?shù)难芯糠椒?,從而在閱讀水平和鑒賞能力方面實現(xiàn)提升。編者在內容的選擇上也十分用心,既有論及英美文學時不可不說的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等文學巨匠,又有對英美近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評述。例如,深刻揭露“美國神話”欺騙性的《推銷員之死》,刻畫英國上流社會偽善面目的《霍華德莊園》,描寫維多利亞時代社會下層女性如何與偽善的道德觀相抗爭的《法國中尉的女人》,表現(xiàn)歐美文化在輸出過程中與其他文明發(fā)生沖突的《印度之行》,等等。在對這些作品的評析中,寫作者無一例外地強調了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應秉持辯證和客觀的態(tài)度。第三和第四部分共收入了四篇文章,主要通過比較文學的視角,闡述了在與外來文化交流過程中所存在的彼此認知與相互融合的問題,也進一步強調了在英美文學譯評工作中應秉持客觀和科學的態(tài)度。
《英美文學研究》一書對于客觀地理解英美文學作品及其價值,感受英美文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