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護軍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趣味教學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優(yōu)勢在于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質量的效果要求。
關鍵詞:語文教學;趣味教學
小學是教育學生的基本教育階段,小學語文科目的教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社會的發(fā)展,對語文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對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有著一些新的思考。當下趣味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提升語文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設計能夠引導學生學習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教案和教學流程,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使用趣味教學法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要抓住學生在這個階段“自我思想快速成長,對于新鮮事物探索欲望強”的特點,教師就可以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改變過去傳統的講授式的語文教學方式,利用學生的思維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那么,對于小學的語文教育教學中采用趣味教學法,就可以讓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課堂學習活躍度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教學的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提高,使語文的教學質量到達想要的效果。舉例來說,在課堂上可以設計成語猜猜的游戲,學生之間兩兩搭配,然后互相提問或者進行相應的看圖識成語。那么,之后兩兩搭配的學生群組之間進行比賽,有相應的獎品。這樣的方法不僅滿足學生的游戲的想法,也可以通過游戲使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個理解吸收的環(huán)節(jié),更好地學習語文的相關知識。
(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的目的是能夠使學生綜合性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進入更高的階層。而語文的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寫作、閱讀、自我表達、自我學習、自我探索、參與實踐等幾個方面的能力。為使學生綜合能力顯著提升,教師就要對語文的學習內容進行深究和挖掘,使語文教科書的教學作用完全發(fā)揮。過去傳統的教師直授講課方式不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提升,不能夠讓學生掌握需要掌握的學習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所以趣味教學法的采用對于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對于趣味教學法的使用,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對學習的文本進行全方位的解讀,然后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融入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課程的教學主體,以興趣引導使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內容學習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舉例來說,對于古詩文《靜夜思》的學習,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切地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文的中心思想,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一些與文本有關的音樂、圖集、朗誦音頻的展示欣賞,學生以四人為組,接力的方式進行朗讀。然后學生聽教師的相關講解之后,通力合作進行相關習題的完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文鑒賞能力。
(三)帶動語文學習的課堂氛圍
趣味教學法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活潑度高、探索欲望強烈、有好奇心、興奮度高,這些特點都適合趣味教學法的展開。語文教師要能夠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學習有很好的氛圍,區(qū)別于過去傳統的枯燥無味的課堂教育學習。課堂氣氛調動起來,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就被調動,小學生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天馬行空的,但是不能忽略掉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也是新穎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師這時候就要發(fā)揮出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作用,合理地進行引導學習,對于課本知識要有一定的新視野的拓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好奇的探索欲望保持,還可以更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人在活躍的時候,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比平常好的,這樣的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就可以更加深刻。
二、趣味教學法的應用
(一)閱讀教學的應用
語文的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非常重要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理解事物的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強。教師在閱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使用趣味教學法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文本進行閱讀,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設計的相關問題要從學生的思維特點、文章的表達觀點、以及對于設實際生活的思考這三方面出發(f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舉例來看,在對于文章《爬山虎的腳》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教學問題:1.爬山虎的樣子有沒有同學見過?2.爬山虎的腳有些什么作用?3.爬山虎的生長環(huán)境在文中是什么樣的?讓學生進行文本的閱讀和思考,然后教師進行閱讀引導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的生活情境進行思考,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再一次進行文章的閱讀,以得到想要的問題答案。相關興趣問題的設立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能夠使學生很快且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趣味教學法的使用,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二)語句修辭方法教學的應用
學生對于閱讀的句子有一個理解到認知的過程。對于某些句子,教師要進行引導教學和相關語法修辭的解析。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就相關語句的修辭方法設置探討環(huán)節(jié),學生之間進行語句的問題探討之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抽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語句的一些常用的修辭方法,如擬人、比喻、排比等。
舉例來說,二年級下冊文章《找春天》中“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這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問:是使用了擬人還是比喻?讓學生進行閱讀之后,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和思考。最終教師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問題想法。然后進行語句的講解,從而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擬人的修辭手法,也讓學生能夠分別比喻和擬人的不同使用場景,提高學生的文章修辭能力和事物的聯想能力。
三、結語
趣味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使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增加語文科目的學習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使用趣味教學法,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實際學習內容,才可以使語文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促進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卞紅花.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9(9).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