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琳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能夠促進復雜數學知識以簡單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吸收內化,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從以形呈現數、以形想象數、數形結合等三個方面入手,對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旨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在小學數學中,數與形是主要的研究對象,貫穿整個教材主線。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數感,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更好地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課標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受到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以形呈現數,簡化數量關系
數學問題具有一定復雜性,在傳統單一化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難度較大,而以圖形為輔助,能夠促使復雜數學問題簡單化,讓數學為學生所熟悉,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數學思維,促使其找準解決數學問題的最佳途徑,數學學習效率得到明顯改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也能順利開展。
例如,在開展《分數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列舉這樣一道題目:[12]+[14]+[18]+[116]=?鼓勵學生嘗試著計算。學生仔細觀察后發(fā)現,可采取通分的方式,把所有分母轉化為16,依次相加后可以得出結果。只有少數學生將每一個分數轉化成小數進行計算?;诖耍處熆梢龑W生見數思形,探尋簡便化的計算方法,以畫正方形的方式為支持,如下圖所示。
引導學生將正方形面積看作是1,嘗試著在紙上將這道題目表示出來,學生對圖形進行仔細觀察,發(fā)現陰影面積剛好是正方形面積與空白部分面積之差,也就是所要求的結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一題目進行仔細觀察,把握計算規(guī)律,學生發(fā)現分子都是1,后一個數的分母是前一個數的分母的2倍,在求和過程中,可用1減去最后一個數,就能夠更為簡便地計算出結果。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促使學生巧妙地將數的計算向形轉化,促進順利解決數學問題,其數學素養(yǎng)也在無形中得到培養(yǎng)。
二、以形想象數,感悟數量關系
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能夠為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打下良好基礎,以數形結合為支持,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見形想數的良好習慣,確保其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答數學問題,為其數學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例如,在開展《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過程中,可以線段圖為支持引導學生感知數的大小,以強化學生對數量的理解,確保學生獲得優(yōu)良的數學學習體驗。比如A城市有50萬人,可先引領學生畫出一條線段表示50萬,之后畫出另一條很長的線段,是上一條線段的好幾倍,表示B城市人口數量,然后讓學生對B城市人口數量進行估算。學生表示可能有150萬人、200萬人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已知條件入手,告知學生C城市有75萬人,并讓學生將線段圖畫出來。在親自畫圖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三個城市人口的數量關系形成初步認識,通過A城市和C城市線段長度來對B城市線段長度進行合理推算,這就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促進學生數感的不斷增強。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數形結合解題策略,促進數學應用技能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效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三、數形結合,理順數量關系
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能夠以直觀性、具體化的方式呈現抽象數量關系,以簡單清晰的圖形來展現復雜數量關系。學生在對圖形仔細觀察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分析數量關系,展開聯想,將關系式列出來,從而為數學問題的順利解決提供輔助,其數學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例如,在開展“雞兔同籠”數學問題教學時,為強化學生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對題目做具體分析,假設:雞和兔子裝在同一籠子內,從上面看有20個頭,從下面看有54條腿,問籠子內各有多少只雞和兔子?從數形結合的角度出發(fā)來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可將圖形畫出來,如下圖所示。通過觀察可知,左邊圖是20個頭,中間圖是每個頭上添加2條腿,右邊圖是將剩余的145條腿添加于其中。我們知道雞有2條腿,兔子有4條腿,因此通過觀察圖形就能夠很清楚地知道,籠子里面有13只雞和7只兔子?;诖?,將數量關系列出來,假設20只都是雞,那么腿的數量為20×2=40條。54-40=14條腿,將剩余的14條腿安進去,一部分雞多長2條腿,就能夠得到兔子的數量,也就是14÷(4-2)=7只,雞的數量為20-7=13只。通過這種數形結合的方式,復雜數學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學生的數學思維變得更加靈活。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說,以數形結合思想為支持,能夠促進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升其數學學習效率,對于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強化是非常重要的。教無定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科學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將復雜數學知識以簡單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便于其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逐步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高效教學也得以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