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野
(吉林省東遼縣泉太中心衛(wèi)生院,吉林 遼源 136600)
高血壓這種病癥在臨床上老生常談,患者發(fā)病之后存在有血壓持續(xù)升高的特點,很多患者也伴隨不同程度的血管以及臟器損害,病情表現比較嚴重。臨床根據高血壓情況進行治療時,應該積極的消除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為患者已進行降壓治療為主[1]。但臨床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在西藥降壓的治療過程中,降壓效果相對并不理想。所以針對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對高血壓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所取得的效果進行比較,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匯報性總結。
選擇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90例,按照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平均為45例。對照組當中男女比例20:25,患者年齡29~78歲,平均(45.8±13.8)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2:23,患者的年齡32~77歲,平均(46.8±12.5)歲。兩組患者經過診斷,確診為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異常。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患者的兩組一般資料差異性,兩組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可比較。
治療的過程中本文所有的對照組選擇口服硝苯地平進行治療,患者每次劑量為5~10 mg,口服依那普利,每次劑量為10~20 mg。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之上,對所有觀察組患者選擇中醫(yī)辨證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療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為患者進行辨證分型,主要將患者分為肝陽上亢型、肝腎虧虛型癥型。治療的時候:
①肝陽上亢型:患者用藥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該藥的主要方劑為天麻10 g,鉤藤5 g,生石決明32 g,川牛膝20 g,桑寄生13 g,杜仲18 g,山梔10 g,朱茯神10 g,夜交藤15 g?;颊呷绾喜⒂行貝灠Y狀,須在藥物當中加入竹茹10 g,柴胡12 g,如患者存在便秘癥狀,需要在藥物當中加入肉蓯蓉15 g,當歸10 g,如果患者存在失眠多夢,加入炒酸棗仁12 g和合歡皮10 g,每日為患者用藥1劑,加入1000 mL水,煎至300 mL,分早中晚三次溫服。
②肝腎虧虛型:患者治療過程當中藥物主要的組成方劑為:熟地18 g,山茱萸15 g,當歸10 g,菟絲子18 g,炒杜仲16 g,鹿角膠10 g,炮附子8 g,枸杞子15 g,山藥15 g,肉桂11 g,每日為患者用藥1劑,加入1000 mL水,煎至300 mL,分早中晚三次溫服。
評價所有患者經不同治療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調查兩組患者用藥6周以后患者的血壓控制狀況。
啟動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 25.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將所有數據導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干預,以P<0.05說明兩組之間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治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4例8.89%,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3例6.67%,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連續(xù)治療6周后血壓控制水平進行比較,觀察組血壓控制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可見表1所列結果。
表1 本文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液控制水平比較( ±s)
表1 本文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液控制水平比較( ±s)
項目 n 收縮壓 舒張壓觀察組 45 118.9±4.7 81.5±3.8對照組 45 128.2±6.8 88.6±4.7 t/2.6315 3.1045 P/0.0382<0.05 0.0314 <0.05
高血壓在臨床上是比較嚴重的病癥,患者會在發(fā)病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頭痛和眩暈癥狀,很多患者存在有急躁易怒的情緒。對這種病癥中醫(yī)在治療的過程中高血壓屬于眩暈的范疇,最常見的主要是患者存在有肝陽上亢的情況,很多患者肝腎虧虛和痰瘀結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腦竅失養(yǎng),進而容易使患者出昏迷癥狀。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案對高血壓進行治療,能夠在西醫(yī)控制患者血壓水平的前提下為患者進一步進行中醫(yī)的調整。中醫(yī)治療可以堅持辯證的原則,根據患者的不同分型為患者選擇合理的藥物干預,很大程度上對患者實施辨證的治療原則。對于控制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對高血壓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穩(wěn)定,并且不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具有推廣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