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容
摘 要:現在,許多學校已經認識到經典誦讀對小學生的德育作用,都開設了經典誦讀課程。在學校和社會上大力推廣,旨在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打造班級濃郁的閱讀氛圍,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讓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春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確實,通過誦讀經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既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又滋養(yǎng)了學生美好的心靈。
關鍵詞:小學;經典誦讀;德育;滲透
1 在誦讀經典中學會做人處世
隨著物質文化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發(fā)現如今的學生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中,尤其是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唯我獨尊的個性。對于一些傳統(tǒng)文化,他們了解甚少,甚至為零。加上我國近幾十年來的教育形勢更多的是突出學生的智育發(fā)展,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了如今的孩子只會學習,不會做人;只會讀書,不懂道德禮儀。再加上網絡、媒體等自由傳播的一些不良風氣,給小學生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黑紗,導致部分學生追星、攀比、自私自利、無責任心、缺乏榮辱感,甚至有的學生把“勤儉”的傳統(tǒng)美德,認為是卑賤,是非顛倒了。在父母長輩的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喪失了基本的道德。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教育的重點首先是把德育放在前面,先教學生做人。誦讀經典是則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品質的一條最好的捷徑。因此,學校為了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滲透學生心中,專門開設了每周一節(jié)的《國學》誦讀課程,將中華經典誦讀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門教學列入課程表。學校根據學生年級段,專門征訂不同年級段的《國學》教材。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等。我班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剛入學時,孩子們的各種習慣不盡人意。學校給剛入學的孩子們誦讀《弟子規(guī)》,我覺得《弟子規(guī)》是一本很好的入學育人教材。通過誦讀《弟子規(guī)》讓孩子們知道從小要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边@些基本的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告訴學生學知識之前,首先要學會做人。我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誦讀課堂學過的《弟子規(guī)》的內容。并按照其中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如:發(fā)現個別孩子們擺放書本和筆盒亂拿亂放,亂涂亂畫、破壞書籍等現象,我就讓們再背誦“列典籍、有定位、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損、就補之”,并告訴他們其中的意思。孩子們明白了就“照章”行事,慢慢改正了;當孩子們的讀書不專時,我就讀誦“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讓學生明白讀書方法;當孩子們的坐姿和站姿不正確時,我就讓他們背誦“步從容、立端莊”;當發(fā)現有孩子吃穿浪費時,我就以“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來提示他們。通過一年多的誦讀實踐,我發(fā)現班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逐漸養(yǎng)成?!兜茏右?guī)》規(guī)范了學生的具體行為,比如在家、在外、與人的交往、禮儀、學習等出外、待人要做一個行為舉止規(guī)范的好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弟子規(guī)》時,要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人生觀,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一個擁有優(yōu)秀品質的人。
2 在誦讀經典中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
我國的大好河山給詩人很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詩人以祖國的山水為基礎,融入自己的情感,將祖國的山水也賦予了豐富的情感,讓讀者在誦讀的過程中好像親身游覽了美麗的山水一樣,從而也升起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孩子們從小就誦讀經典詩詞,就會從詩詞中積累和滲透一份淡淡的美好情懷。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讓學生反復讀誦的同時,利用節(jié)假日讓家長陪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當他們看到大自然美麗的景色時,心中便會生起讀過的詩詞,如:當孩子們放學來到公園放風箏時,就會想起“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碑攲W生看到中秋月圓之時,就會想起一首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焙⒆觽冊诓煌那榫爸挟a生不同的情感。
小學生從誦讀經典中能受到各種各方面良好的教育,我國的歷史悠久,國學博大精深,盡管孩子們對經典詩詞的理解還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只要他們記住這些經典名作,就一定會給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幫助。提高他們的涵養(yǎng),滋養(yǎng)、凈化他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李輝.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語文教育中[A].
[2]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