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爭楣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探析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本院100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PDCA護理的效果,內容匯報如下。
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進行治療,納入時間由2017年8月開始,到2018年8月結束,均分成兩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建議》中對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76歲,平均(55.36±5.5)歲。實驗組男女之比為3:2,年齡42-75歲,均值(55.38±5.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后差異小,P>0.05,滿足研究要求。
兩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療方式,對照組通過常規(guī)護理,包括觀察患者病情、健康教育等。實驗組給予PDCA護理,具體包括:①計劃。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患者治療過程當中的心理和用藥情況進行記錄。首先,向患者說明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預防、治療、不良反應等知識,叮囑患者要攜帶硝酸甘油、消心痛等藥物,藥物治療時要遵守醫(yī)囑,要親自指導患者使用特殊藥物的方法,用藥前要測量患者脈搏;第二,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引導,對患者的悲觀情緒進行有效消除,提升患者康復的信心,避免臨床癥狀和心理障礙造成惡性循環(huán);第三,生活護理。讓患者進行適當的健身訓練,同時患者要按時進行休息,改善患者的飲食,食用高纖維的蔬菜和水果;②執(zhí)行。執(zhí)行指定的計劃,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③檢查。護士長定期進行查房,記錄患者病情存在的問題;④處理。在檢查的過程當中分析發(fā)生的問題,找出原因,修改以后在進行完善。
借助SPSS 21.0統(tǒng)計研究數據,%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提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差異比較顯著(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對比(±s)
組別 心絞痛發(fā)作次數 自我效能感實驗組 3.5±1.1 25.3±4.4對照組 1.5±0.4 17.4±2.2 T值 12.0824 11.3555 P值 0.0000 0.0000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十分顯著(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值 P值心理健康 77.3±15.5 35.8±11.1 15.3923 0.0000社會功能 69.4±14.2 57.4±17.1 3.8175 0.0002自我護理 72.1±25.6 45.4±14.5 6.4170 0.0000語言功能 74.6±12.5 55.1±13.2 7.5847 0.0000肢體功能 79.1±21.2 63.4±13.5 4.4171 0.0000
心肌梗死患者胸骨后會發(fā)生劇烈的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至關重要,能夠提升治療的效果。當前臨床的護理模式逐漸開始發(fā)生轉變,堅持以人為本,將患者的實際需求作為護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避免再次產生梗死情況[2]。PDCA循環(huán)是一種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質量控制管理模式,不斷改進和完善循環(huán)流程,評定患者的收益情況。在本次研究當中,實驗組通過PDCA護理對患者的疾病和對疾病的認知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內容和流程,檢查結果,對患者的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最終結果顯示,實驗組自我效能感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P<0.05)。
綜上所述,PDCA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明顯,具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