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勇
(務川自治縣中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4300)
結石性膽囊炎是外科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約為16.09%,約占所有膽囊疾病的74.68%,發(fā)病率高。單純的膽囊結石往往無明顯臨床癥狀,急性發(fā)作時,往往是因為結石嵌頓在膽囊管中,導致膽汁淤積無法排出,引起繼發(fā)性感染急性膽囊炎情況[1]。手術是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有效手段,但對于手術時間的選擇目前還存在一些爭議。本次研究以2018.1-2019.4 9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病人為例,探討不同手術時機的手術效果。
研究時間以2018年1月-2019年4月為準,回顧9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病人資料,根據(jù)實施手術時機不同分為兩組。其中延期組4 5 例中男女各有2 4、21例,年齡(46.24±10.35)歲;早期組45例男女各有22、23例,年齡(45.88±10.26)歲。本研究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各組病人基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得到無差異(P>0.05),可比較。
根據(jù)病人情況不同分別采取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早期組33例采用腹腔鏡治療,但2例術中遇到特殊情況,中轉開腹治療,另外12例采用開腹手術方式。延期組38例采用腹腔鏡治療,無一例中轉開腹,其余7例開腹手術治療。對比兩組病人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20.0軟件統(tǒng)計,±s為計量資料并作t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作x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延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高于早期組,P<0.05,詳見表1。
表1 住院情況比較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P>0.05,詳見表2。
表2 并發(fā)癥情況[n(%)]
對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治療,臨床上主要還是藥物保守治療和手術切除膽囊為主。保守治療通過給予抗生素藥物緩解炎癥情況,輸液來糾正患者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禁食避免加重炎癥情況和胃腸道負擔,解痙藥物以緩解膽囊痙攣性疼痛。但保守治療容易反復發(fā)作,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根治手段,但手術時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的結果,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期,膽囊壁、膽囊三角存在一定的充血、水腫情況,此時手術會加大難度;但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可會加大局部組織粘連、穿孔、膽囊壞死的幾率,所以,如何選擇手術時機也成為治愈疾病的關鍵[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延期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高于早期組,P<0.05;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P>0.05。這也提示我們,對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早期手術可幫助緩解病人痛苦,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且不會增加手術并發(fā)癥;但臨床上仍舊有醫(yī)師選擇延期手術,這是因為對于情況特殊的患者,還是應先消除炎癥后再考慮是否手術切除膽囊。方永平,羅云藩[3]認為手術效果與手術時機的選擇無關;柳己海[4]則認為在急性發(fā)作48內手術為最佳時機。這也證實,當前,對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無法統(tǒng)一和明確,尚存在很多爭議。
綜上所述,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盡早手術可減輕病人痛苦,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jù)病人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