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薇, 王曉燕, 施佳宇, 韓文軍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ARI)[1],于2019 年末在我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xiàn)的NCP 病例而被發(fā)現(xiàn)。 目前證實該病毒傳播可經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和氣溶膠途徑[2],具有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病情發(fā)展重等特點。由于NCP 暴發(fā)期, 醫(yī)院DSA 手術室還必須承擔急性心肌梗死、大動脈破裂出血等危及生命急診病例搶救任務。 隨著返程和復工人員的增加,在DSA 手術室實施搶救任務情況可能出現(xiàn)。 為應對此類手術的開展, 現(xiàn)將我院自2020 年1 月采取的預防響應和管理措施工作以來, 完成了34 名介入手術室人員應急培訓,取得成效報道如下。
2020 年1 月本院應對NCP 暴發(fā)采取應急響應,由醫(yī)教部、護理部協(xié)同管理,并指定介入手術室護士長、感染科護士長全面負責介入手術室全體工作人員的應急響應培訓與感控措施學習。至今共培訓工作人員34 名(其中護士16 名,技師14 名,工勤人員4 名。34 名中女18 名,男16 名;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6 名,初級職稱23 名,無職稱4 名;年齡22~57 歲,均為本院介入手術室在職工作人員。
1.2.1 培訓準備 由影像科組織,成立影像科主任、影像科技師長、感染科護士長,介入手術室護士長組成的測評小組, 對介入手術室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應急防控綜合素質測評。 由介入手術室護士長和感染科護士長負責培訓計劃的制定和考核。
1.2.2 培訓內容及方法 內容主要為: ①理論知識。 采用近期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和學術期刊最新公布與發(fā)表的NCP 應急防控培訓內容, 重點強化NCP 疑似和確診病例的癥狀、接觸史、核酸檢測、肺部CT 影像學和血液檢查表現(xiàn)的篩查培訓。 ②操作技能。應對NCP 疑似和確診患者處理流程(分診、準備、操作、轉運、消毒和處理)的實踐能力。 由于正處NCP 暴發(fā)期,避免人員密切接觸。 理論學習培訓方法主要采用在線授課形式,臨床實踐采用人員分組情景模擬分次教學模式,見表1。
表1 介入手術室應急防控培訓內容和方法
1.2.3 培訓考核 培訓結束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理論考核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星”在線試卷形式,以百分制計算, 發(fā)放試卷34 份, 回收有效問卷34份,成績>90 分為優(yōu)秀。 理論考核內容涵蓋:①NCP疑似和確診病例的診斷要點和篩查[2,7-9];②人員感控預防與防護;③環(huán)境消毒和物品處理。 實踐操作考核為2 項,每項滿分為50 分,總分100 分。 其中一項為全體人員必考項目, 一項為職能考核項目。必考項目為“二級和三級防護用品穿戴與脫卸”;護士、技師和工勤人員職能考核項目分別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篩查、 感染性醫(yī)用廢棄物處置”、“NCP 疑似或確診病例術前DSA 設備預檢和故障預判”、“空氣與地面消毒”。 培訓考核成績計算,理論得分和操作總分的平均分作為其培訓考核成績。 采用自行設計的導管室工作人員NCP 患者手術應對綜合能力測評問卷,對每位工作人員的執(zhí)行力(30 分)、應變能力(30 分)、洞察力(10 分)、預見力(10 分)、溝通能力(10 分)、監(jiān)督能力(10 分)6 個方面,從工作人員自身和帶教教員兩個角度進行問卷調查, 發(fā)放并回收有效問卷共68 份,綜合能力成績計算,個人與教員問卷得分平均分為結果,結果>80 分為滿意。
34 名工作人員經過為期10 d 的培訓,考核成績優(yōu)秀率達到91.1%(31/34), 平均成績?yōu)?2.4 分;介入手術室工作人員NCP 手術應對綜合能力測評滿意度為88 %(60/68),平均得分為83.6 分。 所有人員培訓結束時均能勝任各自崗位工作和嚴格遵守感控制度。
介入手術室設計因需符合輻射防護標準[10],具有內部構造封閉和空氣流動差的特點,常規(guī)多采用紫外線、消毒液噴霧和部分配備層流凈化裝置來保持手術間空氣潔凈度。 目前國內也僅有少數醫(yī)院設有介入負壓(<-5Pa)手術室用以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療。 以上不利因素使介入手術室針對COVID-19 高濃度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的預防相比傳統(tǒng)手術室需要更加嚴格的防護和消毒制度。 通過臨時指定COVID-19 專用手術間的建立;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污染區(qū)、患者通道工作人員通道和醫(yī)療垃圾通道的嚴格規(guī)劃; 各類人員活動范圍限制;嚴格層流系統(tǒng)、空調系統(tǒng)、新風系統(tǒng)使用禁忌;每日空氣、物品表面和地面消毒頻率的有效增加。以上措施都有在應急培訓中重點闡述, 并在模擬實踐中反復強調,目的在于介入手術室工作人員在應對NCP 疑似或確診病例急診治療時, 將環(huán)境風險因素降到最低,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介入手術室工作人員應急培訓方案目的是短期提高介入手術室在疫情暴發(fā)階段應對能力的有效途徑。介入手術室作為可能為NCP 疑似或確診患者實施介入急診手術的平臺,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感控知識、扎實的臨床經驗、熟練的技能操作,嫻熟配合手術醫(yī)師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臨床服務, 并對介入手術室感控預防與防護進行有效監(jiān)督,避免醫(yī)務人員感染。 介入手術室護士的培訓重點主要在于個人防護和有效合作,例如:根據2 級和3 級防護要求,正確穿戴和脫卸防護裝備的順序訓練(包括鉛防護服);手術間人員的進出管理及防護用品的規(guī)范使用;手術前后手術間內、外護士之間的職能分工與默契配合。 介入手術室技師實踐要點在于設備保障和行為監(jiān)督,術前對設備性能的全面預檢和運行狀況的準確預判,以防止設備故障導致患者滯留時間延長和術中人員過多進入;監(jiān)督設備控制室人員對防護用品處理、走動和手衛(wèi)生行為。將工勤人員納入到此次培訓和考核, 強化工作中培養(yǎng)良好個人衛(wèi)生習慣和嚴謹院內感控觀念(例如:脫手套后仍要進行規(guī)范洗手和消毒液浸手、 感染性廢棄物處理知識等),目的在于個人保護和把好介入手術室感控最后一關。 通過對感染控制制度的認識和規(guī)范實踐消除在工作中的職業(yè)恐懼[11]和抵觸。
感控文化是全體醫(yī)護人員對醫(yī)院感染控制的認知文化和認同文化,是醫(yī)務人員規(guī)范的職業(yè)素質體現(xiàn)。 介入手術室作為臨床介入手術平臺,手術執(zhí)行科室有內科、外科和???,部分醫(yī)務人員無菌觀念缺乏和感控知識不足。 在此次疫情的感控管理中,細節(jié)決定成敗。 落實“感控”從人做起的理念,培訓介入手術室工作人員建立良好的行為和習慣。 重視不嚴格手衛(wèi)生、隨意走動和拿放物品、生活物品隨意帶入、不規(guī)范防護用品穿戴與脫卸等習慣將導致所有感控成果的前功盡棄。 強化從介入手術室護士、 技師到工勤人員對感控文化和習慣的實踐培訓,不僅在臨床實踐中個人從中受益,也和通過監(jiān)督與管理相關科室人員不規(guī)范行為,提高介入手術室的感控效果,確保質量萬無一失。
NCP 暴發(fā)期,醫(yī)院介入手術室應急防護措施的培訓是避免醫(yī)院內發(fā)生疫情擴散的防控關鍵。 該培訓使相關醫(yī)務人員在介入手術室參與搶救急診病患時有備無患,并同時使急診患者獲得及時的有效治療。 在此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介入手術室作為院感防控的重要崗位,通過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質控培訓,杜絕感染風險因素,避免醫(yī)務人員感染,也可累計寶貴臨床經驗與同行交流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