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博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2)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學習時所具有或偏愛的方式,是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傾向[1],由美國心理學家David Kolb在1954年首次提出,他認為學習過程要經歷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主動實踐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偏愛某一環(huán)節(jié),必然輕視與之相對的另一環(huán)節(jié)?,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風格是智力、思維、方法等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教育者應了解、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并將其作為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jù)[2]。護理中升本學生,即學生經過3~4年的中專學習,通過考試,進入四年制本科階段學習。中升本學生的知識儲備、專業(yè)認知以及實踐能力均與普通本科學生有差異,因此其教學也應區(qū)別于普通本科生。本研究采用Kolb體驗式學習風格調查表(Learning Style Inventory,LSI)對我校中升本及普通本科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調查,旨在通過比較分析其學習風格特點,為護理中升本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取整群抽樣法,抽取本校四年制護理專業(yè)中升本學生385名和普通護理本科生280名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名,女生659名,平均年齡21歲。
采用問卷調查法,內容包括:(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年級等。(2)Kolb體驗式學習風格調查表:該量表包含12個條目,每個條目有4個選項,分別表示4種學習方式,即具體經驗型(Concrete Experience,CE),反思觀察型(Reflective Observation,RO),抽象概括型(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AC),主動實踐型(Active Experience,AE)。要求回答者根據(jù)所認為的最能代表自己最近學習方式的情況,對每個條目從1~4進行排序,將上述4種學習方式進行兩兩組合,形成4種不同的學習風格,即由CE和RO結合而成發(fā)散型;由CE和AE結合而成順應型;由RO和AC結合而成同化型;由AE和AC結合而成聚合型[3],見圖1。Kolb經過大樣本人群調查,得出各種學習風格的常模,以百分數(shù)表示,越接近100%,說明個體越傾向于采取該種學習方式。該量表為成熟量表,各領域根據(jù)專業(yè)特點進行使用,本研究預實驗測得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平均信度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71。
圖1 Kolb 4種不同的學習風格
由研究者說明研究目的及填寫要求,當場發(fā)放問卷并回收。共發(fā)放問卷665份,回收有效問卷66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和非參數(shù)方差分析進行差異性比較。
(1)護理本科生和護理專業(yè)中升本學生4種學習方式得分見表1。根據(jù)Kolb體驗式學習風格調查表測量結果,護理本科生及中升本學生學習風格分布情況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為:發(fā)散型>聚合型>同化型>順應型,見表2。
表1 護理專業(yè)本科生和護理中升本學生4種學習方式得分(±s,分)
表1 護理專業(yè)本科生和護理中升本學生4種學習方式得分(±s,分)
層次全日制本科護理中升本人數(shù)280 385 tP具體經驗31.42±2.85 30.56±4.09 3.024 0.003反思觀察29.34±4.31 29.51±4.81-0.470 0.639抽象概括28.21±5.24 27.91±5.11 0.740 0.460主動實踐26.48±5.01 32.13±5.63-13.376 0.000
(2)普通本科生學習方式以同化型和聚合型居多,發(fā)散型和順應型的人數(shù)偏少,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抽象概括和反思觀察。護理中升本學生4種學習風格所占比例由多到少依次為發(fā)散型、聚合型、順應型、同化型,且3個年級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3。
表2 護理專業(yè)本科生和護理中升本學生4種學習風格分布情況[n(%)]
表3 護理中升本學生各年級4種學習風格得分比較(±s,分)
表3 護理中升本學生各年級4種學習風格得分比較(±s,分)
年級三年級二年級一年級人數(shù)127 135 123 FP具體經驗28.51±3.44 27.39±4.56 26.97±4.91 0.23>0.05抽象概括28.16±5.28 29.11±4.48 28.68±4.39 0.85>0.05反思觀察29.11±4.37 29.19±5.01 28.86±5.26 0.57>0.05主動實踐32.01±4.78 30.92±5.23 30.88±5.37 1.23>0.05
本研究結果反映出我校護理本科生對信息的感知能力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對人的敏感性不夠,即在溝通環(huán)節(jié)能力稍差一些。護理本科生應對實際情境的辦法主要是觀察而不是付諸行動,說明本科生普遍認為理論比實踐重要,其實踐動手能力還有待加強[4]。由于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能僅被動吸收知識,而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及溝通技巧,在現(xiàn)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用如小組學習、課堂討論等,增強學生對情感領域的敏感性。
本研究顯示,中升本學生學習方式傾向于具體經驗和主動實踐,這類學習者喜歡親自動手去做,行動更多地靠感受而不是邏輯思維的影響[5-6]。中升本學生對信息的感知和加工能力存在不足,不能夠篩選、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不知道如何將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缺乏主動學習能力。中升本學生主要來源于中職衛(wèi)校,他們普遍缺少高中階段的學習,文化基礎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容易在面對大量信息時產生沮喪感,無法將新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中升本學生尤其對醫(yī)學基礎知識及外語等學科的學習感覺吃力,雖然部分學生已經通過注冊護士考試,但是在專業(yè)知識的理解上還有所欠缺,學生普遍存在機械性記憶、未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問題。中升本3個年級的學生4種學習風格得分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這說明學習風格是一種穩(wěn)定的學習方式。
我校為遼寧省唯一開辦護理中升本的學校,針對中升本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中應實施與普通本科生不同的教學安排和策略,教師應盡量運用與之偏愛風格相匹配的策略,找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從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如教師在理論教學中運用案例導入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會思考、辯證地看待問題,形成自己的獨特理解。利用中升本學生實踐能力較強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制訂目標和計劃,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技能型人才,達到護理中升本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日常教學中也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中升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