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召春
一、教材分析
(一)本單元教學的意義
“How many”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PEP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圍繞與學生日常及課業(yè)生活相關的多樣物品展開的描述,呈現(xiàn)了物品的名稱以及有關詢問物品數(shù)量的方式。通過本單元課程的學習,能幫助學生獲取諸多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事物詞匯,可擴充其語言知識儲備,還能促使學生學會借助重要句型對事物的數(shù)量進行詢問或表述,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意識,提升其語用能力,既能滿足學生現(xiàn)階段的英語學習需要,也可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為未來適應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教師通過分析教材內(nèi)容,并遵循新課程教學指標,可制定以下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對課時文本中多元詞匯的理解,包括balloon, kite, bird, fingers, toes, crayons等與學生實際生活或本身相關的詞匯內(nèi)容;也包括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 twenty等表示物品數(shù)量的數(shù)詞內(nèi)容,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并創(chuàng)設具體的實踐性情境活動,增進學生對這些詞匯知識的掌握,并確保其良好的記憶效果,以便達成課時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學生對“Whats this/that? -This/That is...”與“How many...do you have/Do you see?-I have.../I can see...”這些重點句型的理解掌握與實踐運用。“Whats this/that?-This/That is...”句型屬于舊知識,學生通過前期課程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掌握,因此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還包含新舊知識的有效鏈接,學生通過對舊知識的運用,加強新舊知識的整合,以便對事物屬性、名稱及數(shù)量做以全面性概述。因此,強化學生對這些句型的掌握,并讓其在實踐應用中訓練語言能力便是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
二、教法、學法
(一)教法
對于本單元的教學而言,教師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要切入點,首先深化其語用意識,讓學生愿意張開口、主動對事物的屬性及數(shù)量進行表達。接著便可引入情境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對課時知識加以運用,并對課時的重要句型加以操練。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結(jié)合一些媒介圖片對課時的重要句型及各類詞匯知識展開更加靈活的運用,借此增進掌握。
(二)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教法指導下,可以通過自學與小組內(nèi)部互動來完成相關任務,完成對重點句型的實踐運用,進行系統(tǒng)的能力鍛煉。在自學過程中,學生要聽從教師的指導,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合理汲取課時的語言知識,構(gòu)建句法結(jié)構(gòu),在合理化使用中增進掌握。此外,在教師拓展的一些情境活動中,學生要學會與組內(nèi)其他成員進行彼此間的協(xié)作與交流,提升團結(jié)意識,通過彼此配合來分析、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提升課堂效果。
三、教學程序
(一)生活化教學引導,引出教學重點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思考如何尋求優(yōu)化路徑拋出新知,讓學生提前對所要重點學習的課程知識有所了解,以深化其主動學習意識。比如,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生對課時中提及的多元事物名稱詞匯的了解,以及對描述詞匯數(shù)量句型的認知與掌握,這時教師可拓寬思路,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引導,讓學生結(jié)合在日常實際生活中的觀察進行學習反思,并在與教師的對話互動中獲取對本課重點的預先理解與掌握。
比如,教師可先提問“同學們,你們的家庭有幾個成員呢?”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作答后,教師接著引導“你們想不想知道如何通過英語準確描述家庭成員的數(shù)量呢?”此方式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方便教師引出課程重點,書寫本課重點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讓學生明確“How many”是數(shù)量提問的代表性前綴,后面跟的便是所提問的對象,比如,對學生的家庭成員進行提問,那么后邊應緊跟“family members”;而“I have”是作答的內(nèi)容,因此“have”后面應緊跟與所提問對象相關的數(shù)量,學生只需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積極作答便可。以這樣的引導方式拋出課程重點,能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生活對課時重點句型進行基本操練,了解重要表達結(jié)構(gòu)的概括及應用方式,提升初步掌握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情境,靈活操練句型
由于本節(jié)課中對事物數(shù)量詢問與描述的方式具有多元化特點,如包含“How many cars do you see?”與“How many balloons do you have?”等不同形式,同時詞匯種類的范疇有所不同,包含了動物、花朵、器官以及其他物件等,那么,教師須構(gòu)建立體化的教學情境,以加強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形象化理解,并讓其在情境中使用重點句型加以形象化描述,獲取高度掌握效果。
這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手段構(gòu)建教學情境,前期通過課件為學生呈現(xiàn)balloon, kite, bird, fingers, toes, crayons等詞匯對應的圖片或簡短的動畫影像,讓學生了解英文詞匯所代表的具體的生活事物,增進形象化理解以便加深記憶。之后,教師還需對媒體圖片中事物的數(shù)量進行不同方式的呈現(xiàn),比如展現(xiàn)一幅大雁飛過的動態(tài)圖,借此向?qū)W生提問“what are these?”學生作答“These are the birds.”接著教師再詢問“How many birds do you see?”學生作答“I can see eleven birds.”此外,教師還可通過不同事物圖片的展現(xiàn),引導學生之間展開對話交流,使之在情境活動中通過彼此間的配合,對句型及語言知識加以反復實踐運用,提升掌握。
四、課堂小結(jié)
經(jīng)由本節(jié)課的學習,督促學生完成課堂知識總結(jié)。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需對在課時文本及媒體課件中所學習到的詞匯知識加以梳理,通過不斷回顧增進掌握。
學會用“Whats this/that?-This/That is...”與“How many...do you have/Do you see?-I have.../I can see...”這些重點句型進行數(shù)量詢問與作答,并與他人展開基本交流。
(浙江省湖州市織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浙江湖州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