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宋倪婉,萬 瓊
(鄭州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3)
現(xiàn)階段,腫瘤的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長,已經(jīng)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通過臨床實踐證實,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地心理健康問題,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給疾病的預后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1]。本文旨在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在臨床腫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5例腫瘤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的具體內容?;颊咧杏心行?7例,女性18例;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53.27±3.29)歲。依據(jù)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研究組(23例)和比照組(2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比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首先護理人員應配合好醫(yī)生的治療工作,并維護好病區(qū)的干凈與整潔,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其針對性的用藥、飲食指導。出院前,記錄好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舒適護理:在布置病房時,應盡量選擇暖色調的窗簾以及床上用品,以患者感覺到溫馨、舒適為標準。同時可主動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以及興趣愛好,并據(jù)此分配病房,以盡快拉近同病房患者之間的距離,使其能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消除對于醫(yī)院的陌生感以及抵觸心理。另外,也可根據(jù)患者的喜好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或者是積極向上的視頻節(jié)目,以轉移患者對于身體不適以及疼痛的注意力。
(2)心理護理:首先應在科室內選拔優(yōu)秀護理人員成立心理輔導小組,并積極組織相關培訓活動,提升小組成員的專業(yè)能力以及業(yè)務水平。在患者入院后,小組成員應針對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實施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各項治療、護理工作的目的以及重要性,以免其產(chǎn)生不必要的憂慮。對于存在絕望、恐懼、失眠等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應密切關注其精神狀態(tài),并通過熱情、真誠的溝通,提升其對于護理人員的信賴感[2]。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應注意面帶微笑、態(tài)度溫和、語言溫暖,盡量向其灌輸正面積極的思想,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以及對抗疾病的信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陪伴患者外出散步,從而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
護理后,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用SPSS 19.0工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t作為檢驗值,P<0.05說明兩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SAS評分顯著低于比照組,且護理滿意評分顯著高于比照組,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觀察指標結果統(tǒng)計(±s,分)
表1 兩組的觀察指標結果統(tǒng)計(±s,分)
組別 n SAS 護理滿意評分研究組 23 37.86±8.22 95.39±8.04比照組 22 52.71±10.39 86.62±6.93 t-5.33 3.91 P-0.00 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已無法滿足其需要,特別是對于腫瘤疾病患者來說,由于其病情大多相對嚴重,因此需要為其提供更加高質量的護理措施,才能進一步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堅持以人為本,不僅能為患者打造更為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同時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的各項合理需求,能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關愛以及尊重[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SAS評分顯著低于比照組,且護理滿意評分顯著高于比照組,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措施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普及人文關懷理念,使護理人員充分理解以患者為中心的重要意義,提升其工作責任感,以加快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護理在臨床腫瘤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有效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值得進一步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