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吉/華中科技大學附小校長
李貴紅/武漢光谷第一小學教師
2020年元月下旬,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席卷祖國大地,武漢成為全國最嚴重的疫區(qū)。原定的春季開學不得不延期,根據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廳“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及武漢市教育局的統(tǒng)一部署,我們所處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以區(qū)為單位,組織骨干教師提前錄制授課視頻,于2月10日統(tǒng)一開展在線直播授課,課后可以點播回看。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面臨一系列從未經歷過的教學危境:
1. 由于開學延期至何時不確定,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每周都會安排約60%的新課內容,但學生認真看了沒有,看懂沒有呢?
2. 小學班級QQ群實際是家長群,作業(yè)信息需要通過家長傳遞給學生,作業(yè)信息是否會遺漏或衰減?如果學生自己掌握并使用設備、賬號和密碼,是否會產生諸如網游等其它隱患?
3. 如果采用“作業(yè)提交-教師批改-集體講評-學生訂正”這種常規(guī)教學流程,勢必增加大量拍照、上傳事務,集體講評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比學校情景復雜得多,小學生很難離開家長的協(xié)助和支持來完成這些事情,如何改進這一流程盡量減輕家長的負擔呢?
面對這些教學危境,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切身體會到危境中的契機、轉機、良機。
我們研究小組決定以“培育自學能力”為中心,以“引導家庭教育”和“激勵學習熱情”為基本點,開展在線教學的探索性實踐,努力把在線教學面臨的危境轉化為培育自學能力的契機、引導家庭教育的轉機、激勵學習熱情的良機。
既然在線教學不具備教師直接管教的環(huán)境條件,那就只能立足于培育學生自覺、自主、自控的自學能力。自學過程通常是“自學教材-自主練習-對照參考答案自己批改、自己訂正-不懂就問”,培育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鑒于年齡、認知特點,不能生搬硬套這一過程。因此,我把這一過程借助在線授課改造成“預習授課內容-觀看在線授課視頻-完成作業(yè)-對照參考答案自己批改、自己訂正-不懂就問-提交自己批改、訂正后的作業(yè)”(見表1)??v觀這一學習過程,它就是學生的自學過程,教師則是學習內容的規(guī)劃者、學習路徑的設計者、學習效果的評估者及輔導者,它立足于學生通過自學掌握課程內容,針對自學效果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就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精準幫扶,因為能自學掌握的學生為教師節(jié)省了時間和精力。由于這個自學過程建立在學生自覺、自主、自控的意識和能力基礎上,所以必須去引導家長的家庭教育,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表1
如何引導家庭教育,使家長成為在線教學的合作者,與教師一起共克時艱呢?我們研究小組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信息發(fā)布有規(guī)律,盡量減少家長負擔。如果在班級QQ群發(fā)布學習信息無規(guī)律,一個班的語、數、英教師分別使用不同的平臺提交作業(yè),學生、家長就需要學習、熟悉三個不同的平臺。這些情況會徒增家長的身心負擔,甚至產生焦慮、厭煩的情緒,不利于家長成為教師在線教學的合作者。鑒于以上原因,我們研究小組把發(fā)布學習信息(包括作業(yè)布置)固定在每天在線授課結束之后的11:00至12:00,且每天只發(fā)布一次,作業(yè)提交統(tǒng)一使用微信小程序“每日交作業(yè)”,盡可能做到精簡易懂。
第二,電話家訪每名學生,家庭教育的引導個性化。小學在線教學的顯著特點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家長協(xié)助。于是,我們用近三周的時間,電話家訪每名學生,基本流程為“先與學生聊,再與家長聊”,與學生聊包括身心狀況、在線上課、作業(yè)完成、困難困惑、家長協(xié)助等方面,與家長聊主要是根據與學生聊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引導。
這樣的做法不僅效果比以前好,而且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情感也得以升華。從教師與家長留言互動的截圖(見圖1)可以窺見,家庭教育一旦被喚醒、點燃、激勵,綻放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教育能轉化在線教學的危境。父母的陪伴會成為孩子的終生記憶,父母的協(xié)助會讓孩子因感動而前行,父母的嚴格要求會讓孩子收獲好習慣……
如果善用網絡平臺信息的公開性、共享性、及時性、儲存性等特點,它就能為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造良機,為學生在線學習注入內驅動力。
搭建展示平臺,尊重學生選擇。在自學流程中,有“學生對照參考答案自己批改、自己訂正”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參考答案由學生提供,那對學生將是極大的激勵。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我們采取了QQ群接龍自主申報的方式,請家長把接龍信息(見圖2)讀給孩子聽,引導、鼓勵孩子自主申報,但不強制要求。最后,全班53名學生中有41人主動申報,從圖3可以感受到學生的熱情被點燃后的力量。
營造環(huán)境氛圍,點燃學習熱情。自學流程中的“全班提交學生自己批改、訂正后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既可以幫助教師根據自學效果快速反饋學生學習狀態(tài),更能利用網絡平臺信息的公開性、共享性、及時性、儲存性等特點對學生進行精準幫扶。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首先,每名學生的每次作業(yè)都上傳在同一個平臺,所有學生、家長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每名學生每次完成的作業(yè),方便相互觀摩學習,這樣優(yōu)秀者會獲得效能感,后進者會想要進步。其次,我們研究小組運用平臺“評優(yōu)”功能,每天會自動生成“優(yōu)秀海報”(見圖4),只是這里的“優(yōu)秀”不是以作業(yè)的正確率作為標準,只要學生態(tài)度端正、認真完成作業(yè)、錯誤率不高就能推優(yōu)。即使錯誤率高,只要愿意重做、重傳并符合要求,教師也可以更改初次評價,再推優(yōu),在不降低原有標準的前提下,使所有學生都能通過自身努力登上光榮榜,從而,用氛圍去喚醒學生的熱情和內驅動力(見圖5)。
此時,全國的疫情還未完全結束,在線教學仍將繼續(xù),學生作業(yè)提交率100%、訂正率100%,讓我看到了教師、家長、學生成為在線教學合作者后的力量和希望。轉變教師角色、培育自學能力、引導家庭教育、激勵學習熱情的教學探索實踐,不僅能解決在線教學面臨的危機,而且為線下教學留下了一筆精神財富。只要我們用危中有機的哲學思想方法,解決在線教學面臨的問題,把在線教學的一些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家長、學生定會實現(xiàn)意想不到的共同生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