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競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大中小學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勞動教育體系?!兑庖姟诽岢觯瑢嵤﹦趧咏逃闹攸c是在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切實經歷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認為,在新時代歷史坐標上,勞動的形態(tài)已經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一方面不能簡單將勞動教育等同于“學工學農”,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體力勞動、體力勞動者的重要性。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強調,從根本上講,勞動教育就是要在全社會創(chuàng)造濃厚的勞動文化,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熱愛勞動的內生動力,教育引導他們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立志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意見》中強調, 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多樣化:家庭要發(fā)揮基礎作用,注重日常養(yǎng)成;學校要發(fā)揮主導作用,注重系統(tǒng)培育;社會各方面要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支持學生走出教室,動起來、干起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特別指出,家、校、社協(xié)調育人必須形成一個共識: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勞動教育,而檢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成敗得失的關鍵指標,就是看是否推進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視勞動教育。
而在現實中,家長只關心學習成績,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孩子,甚至在將要邁進大學時,還沒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意見》專門提到,家庭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2項生活技能。
在學校,勞動教育也不能是“走過場”“當擺設”。“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周不少于1課時。職業(yè)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在《意見》中,對開不得擠占、挪用勞動實踐時間作出明確規(guī)定。
同時,社會要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條件保障?!兑庖姟饭膭钇髽I(yè)公司、工廠農場開放實踐場所,特別是鼓勵高新企業(yè)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tài)、新方式提供支持;群團組織和社會機構也要搭建多樣化勞動實踐平臺,引導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志愿服務。
毋庸置疑,新的時代,人類勞動的形態(tài)已經發(fā)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檀傳寶認為,在新時代歷史坐標上,要用專業(yè)、創(chuàng)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實取得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效。
在他看來,語文、歷史等人文社會學科,甚至數理化等自然學科都可能蘊藏著大量勞動教育的素材,各學科領域教學因而也都有因勢利導、潤物無聲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可能性。師生互動、校園環(huán)境、課業(yè)評價、學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應當增強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只有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勞動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
檀傳寶同時指出,當代社會的勞動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與全媒體、自媒體所傳播的教育信息形態(tài)的激烈競爭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沒有以理服人的互動模式、沒有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勞動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對象的歡迎。
“既然時代不同了,教育對象已經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之中,勞動教育就理應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故探索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新形式,應當成為新時代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