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斯淼 張耿
摘要:為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應激性心理障礙”人群提供能夠規(guī)?;?、便捷性高、效果好的心理引導視覺藝術方法。文章從視覺心理效應角度分析圖形、色彩、質感、空間等方面對人的情緒影響,針對不同應激心理癥狀選擇不同的視覺元素進行匹配。得出不同應激心理癥狀適合使用的不同視覺元素。該方法可為輸入性視覺藝術治療方案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視覺心理效應 色彩心理學 藝術治療 應激性心理障礙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6-0055-03
Abstract: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visual of art method, stress mental disordersprovide a psychological guided that can be scaled, highly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for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 article which analyzes the impact of graphics,color, texture,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on human emotions Though the perspectiveof visual psychological effects, optionally visual elements could match different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stress Drawing different visual elements is able tosuitable for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stress.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reference tor the design of input visual art therapies.
Keywords: Vioual psychological effect Color poychology Art therapy Stresspsychological disorder
引言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fā),不僅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人們面臨突發(fā)性危機事件時,個體會不同程度地產生焦慮情緒、恐懼心理及失眠狀態(tài),不同群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下)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1]。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積極樂觀且平穩(wěn)的情緒也是強大的免疫力。長時間的宅家抗疫處于隔離狀態(tài),難免有消極心理的產生,面對已被感染者和被隔離人員基數大的現狀,不能像奔赴前線的醫(yī)護人員、干部職工、志愿者和科研人員們那樣得到1對1或小組心理疏導。使用可面對群體、具有通用性的視覺藝術治療方法對心理疏導顯得尤為重要。
從現代腦科學的研究中我們獲悉,對大腦獲取信息進行分類處理統(tǒng)計分析,視覺信息占腦信息處理容量峰值的75%,大腦容量經過纖維細胞占有率超過38%。這更加說明大腦作為信息處理終端,其產生的意識、感受與視覺信息的輸入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這為視覺認知在對心理療愈領域奠定了基礎[2]。視覺設計師能否運用視覺認知理論和視覺心理學等方法,與神經美學的實證相結合,形成具有通用性、大規(guī)模使用的視覺功能作品,應用于穩(wěn)定情緒、調適身心、緩解壓力的心理干預是值得探討的社會課題。
一、應激心理障礙的產生與治療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發(fā)和蔓延,使人們出現了恐慌、焦慮不安的情緒,宅家群眾、奔赴前線的醫(yī)護人員、干部職工、志愿者和科研人員們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不同程度出現焦慮、恐慌甚至抑郁的癥狀。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應激性心理創(chuàng)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威脅,需要從個體、集體、社會三個層面來積極應對、調整人們的應激心理[3]。
應激性心理障礙,發(fā)病多在應激性生活事件發(fā)生后的1~3個月內出現,治療重點以心理治療為主,心理治療主要是解決患者的心理應對方式和情緒發(fā)泄的途徑問題,藥物治療只用在情緒異常較為明顯的患者,作用是加快癥狀的緩解,為心理治療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4]。
二、藝術治療的應用與新思考
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包含繪畫治療、音樂治療、心理劇治療等,多為表達性治療。一種主要方式為當事人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對其中的元素進行聯想、分析和詮釋,進而解開心結,屬于心理分析導向的治療模式。另一種是更傾向于藝術本質,主要目的是提高當事人對事物的洞察力或達到凈化情緒的效果。這兩種取向,都是通過藝術表達個人意念轉化為具體形象過程,傳遞出個人的需求與情緒,經過分享和討論澄清以往經驗,使當事人的人格獲得調整與完善。
主流藝術治療都是通過藝術表達自己內在和外在經驗,需要有治療師的幫助和開導,單人單次咨詢時間較長,多次咨詢費用高昂,不是所有人有條件并適合請治療師,輕度可能是最近的事情產生壓力導致暫時性焦慮,通過有效的方法調整情緒很快可以恢復健康狀態(tài)。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量的人因為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階段性焦慮,每個人都配一名治療師是不現實的,藝術治療可以起到引導大眾積極情緒的作用。
國內已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后減壓相關的藝術治療案例,上海音樂學院秦毅、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陳福國和耳界一冥想與助眠課程研發(fā)團隊過去大量的實驗證實,創(chuàng)作基于中國人特殊聽覺習慣和文化背景的沉浸式3D音樂清單用于緩解“疫情期焦慮/恐懼”,如圖1,聽覺信息輸入得到證實是有效的引導方式。視覺信息輸入產生的意識和感受占大腦的75%,可見視覺效應傳達的效果。人們看電影時情緒會跟著劇情的視覺情景與背景音樂變化,關閉音效或畫面代入感都會下降很多。由此可見,如果音樂中能有視覺藝術的融合,相信視聽結合的引導效果更佳。
面對應激性心理障礙產生的焦慮不安、失眠兩種主要癥狀,可采用輸入性視聽結合的方法,視覺設計元素在其中使用怎樣的表現方式可以起到引導積極情緒的效果。針對不同應激心理癥狀選擇不同的視覺元素進行匹配再設計,是我們視覺設計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三、藝術治療中的視覺心理效應
人的視覺感知首先會關注顏色和圖形的變化,圖形基礎構成的點線面、幾何圖形的區(qū)別、顏色的不同、空間的大小遠近、肌理的質感,這些因素單獨存在、組合存在都會產生不同的視覺心理效應,具有積極情緒引導作用的視覺呈現更適用于藝術治療。
(一)藝術治療中圖形的心理效應
1.點、線、面、體的視覺心理效應
點線面是平面構成的基本三元素,往往和諧的畫面由其相互配合存在?!稑嫵伞肥强刀ㄋ够蕾p交響樂后所做,作品里的一切抽象元素都是由點線面構成,表達了自由奔放的交響樂旋律,如圖2。
“點”在設計中的大小、位置、面積、動態(tài)都會對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點可分為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規(guī)則的點可以是圓形,無方向性;不規(guī)則的點可以是三角形.橢圓形、菱形。在圖形創(chuàng)作中,點與點之間的排列變化給人視覺感不同,點連成線,大小不一的點組合給人動感,均勻排列引發(fā)視覺上的節(jié)奏感,無規(guī)律排列給人不安和緊張感。華僑大學的李艷、陳楚玲,通過視覺藝術理論認知神經學實驗研究——電神經生理數據的驗證,明確了均衡構圖原則的科學性:具有均衡感的圖像符合人的視覺認知習慣,將提供更多的美感體驗[5]。錯落有致、排列更有規(guī)律的點成面讓人更心情舒暢,例如煙花的綻開讓人心情愉悅,可同時適用于焦慮不安和失眠的癥狀。
“線”在設計中更容易顯現特征,線的長短、粗細、折線、曲線、直線感受不同,平行線、交叉線等多種線與線之間的關系給人視覺感也不同。長線越長表達空間的延展、無限感越強烈;短線和折線則多變性強,折線可表現迅速、棱角、果斷;曲線更過表現細膩的情感,圓滑、可愛的性格;直線有平坦、直接的感覺。休閑空間設計常用大曲線、平行線營造人行步道或親水臺,讓人們感到輕松、動感,享受當下環(huán)境。焦慮不安類癥狀適合使用幅度平緩、排列整齊,具有慢節(jié)奏動態(tài)的線條,引導當事人情緒控制力;失眠類癥狀適合使用中心式、擴散式的漩渦狀平滑線條,起到視覺催眠的效果。
“面”相對于“點”和“線”是巨大的體量,二者各自或組合都會成為面,給人厚重、力量、端莊感。
“體”是三維的,由面組成。當前平面設計中運用三維圖形的趨勢上升,常用CINEMA 4D軟件建模、OCTANE渲染呈現,體更趨近于人們日常視覺感,因此代入感和空間感更好。
2.幾何圖形的視覺心理效應
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里不可或缺,包括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長方形、正方形看起來更規(guī)矩,從古至今家具的設計多以方為基礎,在視覺效果上更穩(wěn)定,安心;三角形在平面設計中常用來表示靈動、方向性,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相關的產品;圓形常見于聚會的餐桌、窗花等,圓滑、圓滿的性格深入人心。在心理咨詢室的室內設計中,大多使用圓形桌子、無菱角的椅子,使人從心理能感受到無刺痛感,減少心中的界限感,更易于與咨詢師溝通,如圖3。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無棱角的多邊形和圓形更適合焦慮不安癥狀人群穩(wěn)定情緒。適合失眠癥狀人群的設計中使用無明顯突出幾何形,其中多用動態(tài)圖形組成具有閃爍不定的視幻感和律動感,可起到催眠作用,如圖4。
(二)藝術治療中顏色的心理效應
顏色對人類視覺的影響強于圖形,也是通過視覺影響人們情緒的重要元素之一。單塊色彩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情緒心理反應,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自然色彩還是設計色彩都是各個色塊的組成。通過王洪波研究的色彩搭配對人積極情緒心理影響,積極情緒影響的顏色搭配色彩明度較高、色相明確、主次分明有序:低純度、高明度的色彩暖色搭配給人溫柔感;高純度高明度的配色,多黃色、多對比色動感十足,能給人快樂感;低純度的鄰近色搭配不易使人視覺疲勞,避免過度的明度反差和過于接近的顏色可以呈現出舒適感;以冷色或低純度、高明度為基調搭配相應的鄰近色給人舒適的寧靜感;大面積中純度的暖色搭配小面積的冷色對比,烘托出溫暖感[6]。因此,一組色彩中想要得到積極的情緒反應應用于藝術治療,需要以下幾個因素:色彩明度較高、色彩有明顯的主色調、色彩豐富有序、視覺平衡,可以運用對比手法完成副色對主色調的搭配。適用于焦慮不安癥狀的色彩可以采用同一畫面最多不超三種色彩,相近色或同色系的搭配;失眠癥狀的色彩可采用無過度刺激腦活躍度的色彩,可單色可同色系,色彩明度呈降低趨勢變化可使當事人逐步進入安定狀態(tài)。
(三)藝術治療中材質的心理效應
人們對材質的感受是以觸覺為基礎的,通過人們觸覺物體的長期體驗,以至于不必觸摸也可以通過視覺聯覺感受到質感的不同,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不同材質的質感體驗記憶有關,不同的溫度、硬度、尖銳程度都會影響人們的情緒,設計中可以通過建模、渲染表現出材質的可視屬性,比如色彩、紋理、光滑度、透明度、發(fā)光度等。
引導人積極情緒的材質:如圖5所示,棉花常被制造成棉衣、被子,給人溫暖、柔軟的感覺,讓人有幸福感;絨毛的質量很輕,生長在植物或動物身上,撫摸起來手感舒適,讓人有親近感;水波泛起的漣漪跌宕起伏、綿長跳躍,給人舒暢感、靈動感;木頭在自然中是樹木,讓人有生機感,在生活中常見于地板,讓人有家的溫暖、舒適感;玻璃的透明順滑,給人通透、順暢感。
能引導人消極情緒的材質:金屬的日常觸感為冰冷,金屬制品也格外堅硬,比如錘子、縫衣針,給人力量感、刺痛感;砂紙表面粗糙不一,觸碰起來有摩擦感,用力會有灼痛感;水泥質地堅硬、觸感生冷,讓人有冷漠感,如圖6。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視覺設計中運用表面細膩光滑、質量輕、肌理延伸感遠的材質更能引導人們積極的情緒,通過視覺聯覺觸覺,引起情緒舒適,達到藝術治療的作用,均適用于焦慮不安、失眠癥狀者。
(四)藝術治療中空間的心理效應
處于焦慮情緒中往往是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缺乏安全感且躁動,可以通過視覺設計引導人們進入更遼闊、更安全的空間中,達到舒緩心情的作用。安全感可以通過顏色、基本圖形的建立實現,遼闊廣袤感可以通過圖形的透視和運動方向決定,一點透視向內有無限縱深感,兩點透視有寬廣感、三點透視有向上或向下的沖擊感。空間的建立可以借鑒建筑學的模糊空間理論,在建筑中是介于室內與室外的第三空間,既不分裂內外,又獨立于內外,是內和外的一個媒介結合的區(qū)域,其特征是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在這種心理空間中,人們很容易尋找到公共性與私密性要求的動態(tài)心理平衡[7]。
在藝術治療中可以利用視覺平面設計方法,將模糊空間設置介于二維和三維之間,即由二維圖形營造三維感、三維又在二維的畫面中,具象的與抽象的、主體的與客體的、主流的與非主流的等借用這些元素的對比與組合都為給受眾在平面的二維空間感受到更好的三維視覺體驗所服務[8],配合隱喻或者擬物視覺修辭手法還原符合現實世界物理原則的物體運動感、材質肌理等,賦予界面強烈的代入感和沉浸體驗,通過營造不同的視覺氛圍激發(fā)共鳴,調動使用者的情緒,具有維系使用者群體的功能[9],均符合焦慮不安、失眠癥狀的當事人。
四、視覺藝術治療設計的應用媒介
輸入視覺藝術治療的應用媒介可以從三方面考慮:個人使用、群體使用、專業(yè)治療使用。個人可使用日常手機APP、IPAD、電腦、VR;群體可使用電視、投影儀等公放設備;專業(yè)治療可使用上述兩種方式的基礎上增加更能達到優(yōu)質治療效果的特定氛圍場景搭建。在設計規(guī)范中應注意不同設備屏幕分辨率規(guī)則.對畫面進行適應性調整以用于多種設備,體現更多的包容性、便捷性、可控性。在應用中也可將心流理論引入移動健康應用的設計中,幫助用戶更加流暢愉悅地使用界面,并通過多種反饋形式增強體驗[10]。
從治愈效果分析,焦慮不安癥狀最適合在使用VR或特定搭建的環(huán)境下治療,失眠癥狀當事人使用常用電子設備均可達到治療目的。
結論與展望
本文從視覺設計角度分別分析圖形、色彩、質感、空間方面對人積極情緒的影響,適合應激性心理障礙中視覺要素主要分三類:其一,排版規(guī)律、材質細膩光滑、質量輕、肌理延伸感遠,視覺效果二三維結合配合視覺修辭手法賦予的強烈代入感和沉浸體驗、廣闊且模糊的空間,共同適用焦慮不安和失眠癥狀的視覺引導。其二,幅度平緩、排列整齊,具有慢節(jié)奏動態(tài)的線條,無棱角的多邊形和圓形,同一畫面最多不超三種色彩,相近色或同色系的搭配的視覺元素特點適用焦慮不安癥狀當事人的視覺引導。其三,中心式、擴散式的漩渦狀平滑線條,用動態(tài)圖形組成具有閃爍不定的視幻感和律動感,采用無過度刺激腦活躍度的色彩、可單色可同色系,色彩明度呈降低趨勢變化的視覺元素特點適用于失眠癥狀當事人的視覺引導,以上可為視覺藝術治療設計提供基礎借鑒。
相信通過愈發(fā)完善、科學化的視覺藝術設計研究,可以使視覺研究在藝術治療領域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N]人民日報,2020-02-10(001)
[2]祝成.療愈系插圖的價值及在包裝應用中的探究與實踐[D]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8
[3]王倩.焦慮!關注疫情“次生害”[J]商學院,2020 (Z1):118-119
[4]郝偉,于欣,許毅,吳愛勤精神病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6
[5]李艷,陳楚玲認知神經學視域下視覺藝術美學理論實證研究方法探索[J]裝飾,2019(04):108-111
[6]王洪波情緒心理在藝術設計色彩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
[7]黃險峰.論模糊空間及其心理效應[J]廣西土木建筑,1999,24(4):199-201
[8]于瑩,王筠然視覺體驗在平面設計過程中的構圖及應用表現[J]設計 2018(13):148-149
[9]馬馳.圖形界面設計中的動態(tài)效果應用及趨勢探析[J]設計,2019,32(20):113-115
[10]蘭欣欣,蔣曉心流體驗視角下的移動健康類應用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17):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