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101)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高齡人是高發(fā)人群,結合患者病情,制定良好的手術治療方案,并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對提高患者護理效果、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舒適護理以人性化護理服務為基礎,臨床護理效果明顯。本研究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共80 例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患者,探討舒適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80 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就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分析,所選患者均滿足診療標準[1],且患者均有家屬陪伴,同意臨床相關操作。根據(jù)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40 例患者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齡60-81 歲,平均(74.56±4.56)歲。對照組40 例患者中,男30 例,女10例,年齡60-83 歲,平均(74.60±4.57)歲。研究內(nèi)容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納入標準:①家屬知情同意;②病情明確;③滿足治療指征;④無過敏及診療禁忌證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全身嚴重性疾病者;②合并嚴重器官功能損傷或衰竭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2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比。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結合高齡患者情況,給予針對性護理,滿足患者就診需要。觀察組患者給予舒適護理干預,以高齡患者為核心,不斷優(yōu)化臨床護理方法,詳細內(nèi)容如下:
1.2.1 術后宣導:手術結束后,第一時間向家屬及患者本人報告手術成功的消息,協(xié)助患者回到病房,做好各項安排。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狀況,詳細準確記錄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對骨折手術切口滲液、滲血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引流液顏色和引流量。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告知家屬早期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取得患者的配合。講解術后咳嗽、咳痰方法,教會患者如何正確在床上排便。
1.2.2 并發(fā)癥護理:高齡患者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容易發(fā)生壓瘡風險,告知患者定時變化體位,不可使局部皮膚長期受壓。由于患者血液粘稠度高于青壯年,血流速度會明顯減慢,因此采取一定措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幫助。與此同時,術后創(chuàng)口及泌尿系感染也是
1.2.3 康復護理指導
(1)術后一周:指導高齡患者開展骶尾部自我按摩,指導患者采用健肢、雙肘支撐身體,利用腰部力量抬高臀部,然后用手按摩骶尾部,每次3 組,每組反復30 次。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穿丁字鞋的方法,保持足尖向上,患肢外展呈中立位,外展度數(shù)控制在15°左右,避免發(fā)生髖關節(jié)外旋畸形,防止出現(xiàn)關節(jié)脫位現(xiàn)象。
(2)術后2 周:經(jīng)過為期1 周的訓練后,患者患肢功能有一定恢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開展第二階段的康復訓練,先借助助行器指導患者進行步行、負重訓練,告知患者健側(cè)肢體先離床,腳跟著地站穩(wěn),然后患肢試探性落地,先開展站立訓練,無問題后向步行訓練過渡。一般來說,高齡患者步行訓練需要架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先左拐右腿邁出,然后右拐落地的同時左腿邁出?;颊唛_展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廣泛參與,且動員家屬力量,做好陪護,防止發(fā)生墜床、跌倒風險。
1.3 觀察指標。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準確記錄。與此同時,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其中疼痛評分取分范圍0-10 分,0 分表示無痛苦,1-3 分表示輕微痛苦,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9 分表示重度痛苦[2]。比較2 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于出院前對患者開展問卷調(diào)查,對護理人員護理滿意度做出評分,共25 題,每題采用0-4 分法賦值,取分范圍0-100 分,分數(shù)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3]。
2.1 術后并發(fā)癥對比。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住院情況對比。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 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2 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對比[n(%)]
表2 2 組患者住院相關情況對比
表2 2 組患者住院相關情況對比
組別 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疼痛評分(分)觀察組(n=40) 3.14±0.28 10.52±2.56 3.14±0.56對照組(n=40) 5.65±0.69 14.33±3.89 6.78±1.52 t 6.528 8.829 8.983 P 0.000 0.000 0.000
2.3 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62±5.14)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6.47±4.56)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362,P=0.000)。
股骨頸骨折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均帶來較大影響,特別是高齡患者,其年齡大,且合并多種原發(fā)性疾病,如高血壓、慢阻肺、心臟病及糖尿病等,可增加診療風險。股骨頸骨折多采用人工全髖關節(jié)術治療,關注高齡患者人工全髖關節(jié)術后護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更加優(yōu)質(zhì)的護理手段,是骨科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服務的關鍵。舒適護理強調(diào)以人為本,充分踐行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旨在不斷優(yōu)化高齡骨折患者的護理操作[4-5]。本研究選取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對比術后舒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的服務效果,其中結果顯示:高齡患者接受舒適護理,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幾率,同時縮短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疼痛評分,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與文獻[6]報道內(nèi)容基本相符。上述研究結果充分證實,舒適護理給予患者必要的術后系統(tǒng)性護理,關注患者術后總體情況,提供多項護理服務,如感染處理、壓瘡預防、早期功能鍛煉等,能夠滿足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需要??偠灾孢m護理以高齡股骨頸患者護理需求為切入點,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可強化高齡患者骨折診療配合度,降低下床活動時間,緩解疼痛,為患者預后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