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騰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廣東 韶關 512500)
腦血管病是腦部血管各種疾病的統(tǒng)稱,包括腦動脈損傷、顱內(nèi)血管畸形、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瘤以及腦動脈炎等疾病。腦血管病容易導致腦組織缺血,具有加高致死率和致殘率,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治腦血管病對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了50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對其MRA與DSA影像差異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改進對策,以供參考。
納入病例50例,均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腦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檢查確診,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28~69歲之間,中位年齡(49.6±7.2)歲。
所有病例均給予MRA與DSA檢查,①MRA檢查所使用儀器為GE公司生產(chǎn)的1.5T超導型核磁共振儀,對患者頭部進行檢查,T1WI應用FSE序列,將TIE設置為540 ms/20.5ms,T用FRFSE序列,TIE為3600 ms/108ms,先對患者實施3DTOFMRA 檢查,并使用MIP技術(shù)對原始圖像進行重建。②DSA檢查使用高分辨率的非晶硅平板探測器,采用Seldinger進行股動脈穿刺插管,實施正側(cè)位造影后,實施選擇性腦動脈造影檢查,并將所得圖像上傳至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3.0處理,(±s)與n(%)分別代表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組間行t檢驗與卡方檢驗,用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
本研究50例患者經(jīng)MRA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88.0%,DSA檢查準確診斷腦血管病46例,其準確率為92.0%,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DSA檢查診斷血管狹窄或閉塞準確率為100.0%,其準確率顯著高于MRA的80.0%(P<0.05)。
表1 MRA與DSA檢查的腦血管病診斷結(jié)果比較
MRA檢查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可出現(xiàn)偽影、局限性血管狹窄、狹窄程度夸大等影像差異,從而導致臨床對患者狹窄程度估計過低和過高,對介入治療的范圍造成影響。通過總結(jié)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MRA檢查影像差異發(fā)生原因主要在:①虹吸部血管解剖特性造成血管內(nèi)血流速度快,具有復雜的流向變化,導致層流、渦流現(xiàn)象出現(xiàn),進而造成血流信號丟失。②虹吸部血管對磁場梯度較為敏感,從而導致人為的狹窄;③在MIP重建時可導致人為性狹窄,如掃描參數(shù)設置不當也會導致影像出現(xiàn)假陰性或假陽性的情況,從而造成血管狹窄程度高估或低估。在患者腦部發(fā)生病變時,虹吸部血管影像的假陽性、假陰性現(xiàn)象主要與血管解剖特性有關。對于MIP重建過程中導致的人為性狹窄,可通過MRA原始圖像和SE圖像的流空現(xiàn)象來輔助診斷,從而有效減少誤診和漏診。
有研究表明,MRA檢查在腦血管疾病診斷中應用價值較高,DSA是目前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MRA與DSA在腦血管病診斷中都具有較高準確率,DSA診斷血管狹窄或閉塞的準確率顯著高于MRA檢查,說明DSA能夠較為準確地判斷患者狹窄程度,能夠為臨床介入手術(shù)提供重要指導,但安全性不如MRA,不適合作為腦血管病首選診斷方法。